第432章 学傻了

作者:见月明
老朱对殷薯有多重视呢。

  一句话来形容:吃住都在殷薯地旁边的窝棚里。

  他真就在地头搭了个窝棚,一点都不夸张,尽管几十米外就是房屋。

  马娘娘也是一日三趟往这边跑。

  嗯,主要是负责给老朱送饭。

  把陈景恪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的还以为两口子在玩角色扮演呢。

  但他们俩确实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殷薯确实好活,很顺利的发芽出苗。

  一个月后苗成,仔细数了数总共有苗106颗。

  对于这个出苗率陈景恪倒没说啥,大块红薯本来就不适合育苗。

  前世普遍都采用中小块的,出苗率高还不浪费。

  最后插秧种植,正好够半分地的。

  接下来就是照顾了,老朱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观看长势。

  每天除草捉虫,照顾的别提多仔细了。

  又长了一个多月,秧苗郁郁葱葱非常的喜人。

  陈景恪却食指大动,前世红薯叶可是一道美食啊。

  即便后来工作了,还经常去乡下摘红薯叶吃。

  于是在他的鼓动下,老朱采摘了一些肥嫩的叶子,马娘娘亲自下厨制作。

  炒了一盘菜,还制作了卷菜馍,还有菜窝窝头。

  实话实说,马娘娘的厨艺一般。

  然而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别的原因,大家吃起来却都觉得非常美味。

  老朱一个劲儿的夸赞:“好吃,真是好东西啊。”

  “结的果子能吃,叶子也能吃。”

  “青黄不接的时候,采摘一点叶子也能应应急。”

  朱标啃了一口菜窝窝头,点头说道:

  “比一般的野菜口感好太多了。”

  一般的野菜都比较粗糙,口感其实并不好。

  殷薯叶口感更加细腻,说它是正儿八经的菜都不过分。

  陈景恪手里的筷子就没停过,毕竟这种熟悉的味道几十年没吃过了。

  最后吃的老朱都急眼了:

  “你这臭小子,就不能给我留一点。”

  “别吃了别吃了,你个不孝的混小子。”

  马娘娘笑的非常开心:

  “饿极了秧藤捣碎了也能吃,就算自己不吃,用来喂牲畜也是顶好的饲料。”

  朱标说道:“确实如此,这殷薯浑身上下都是宝啊。”

  朱元璋看着不大的地块,忽然叹道:

  “就是数量太少了,靠这样育苗,不知道何时才能普及天下。”

  陈景恪这才停下筷子,笑道:

  “加快育苗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就是成本有点高。”

  朱元璋惊喜的道:“你有办法?快说。”

  陈景恪说道:“您老忘了温房了吗。”

  “这些秧藤就是现成的苗,剪下来移栽到温房,冬天也能生长。”

  朱元璋一拍脑门:“哎呀,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忘记了。”

  “快快快,把所有温房里的菜都铲掉,全都给咱种成殷薯。”

  “再命工部立即兴建新的温房。”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看你一惊一乍的,和毛孩子一样。”

  “温房里的菜铲掉冬天吃什么?全都吃咸菜吗?”

  “再说了,就这么点秧藤,又能移栽多少。”

  “让工部加紧修建新温房就可以了。”

  老朱也冷静了下来,笑道:“哎,还是妹子你说的对。”

  然后下令,工部修建温房,以种植殷薯。

  所谓温房就是前世的大棚种植,中国早就有的技术。

  陈景恪弄出玻璃之后,就用玻璃造了一批温房,满足皇宫使用。

  还能在冬天时不时的赏赐给群臣一些。

  大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对朝廷权贵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还有圣眷在里面。

  所以皇宫里的蔬菜,不少人盯着呢。

  也因此,宫里的工匠在这方面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

  接到命令后,工部很快就在皇庄修了新的温房。

  然后在尽量不影响殷薯长势的情况下,进行了剪藤扦插。

  最后又给弄了两亩地的殷薯出来。

  不过老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了宫里的这半分地上。

  毕竟这是最初的试验田,殷薯产量多少还需要它来证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进入了十一月份。

  红薯终于进入了收割时刻。

  即便还没有开挖,大家也已经从高高隆起的根部,判断出产量不会低。

  现在的问题就是,能有多高。

  老朱特意邀请了满朝文武,以及京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见证这一时刻。

  毕竟不能给人留口舌不是。

  方孝孺和解缙自然也来了,对于这高产良种他们自然也很感兴趣。

  尤其是解缙,他早就等着试验结果出来,好在报刊上大肆宣扬呢。

  为了等这一天,他都没敢过度报道发现新大陆的事情。

  在众人的目睹下,老朱挖出了第一铲。

  他挖的很小心,生怕把果实给伤到了。

  很快一大串殷薯就被挖了出来,大大小小加起来足足有六个。

  见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呼。

  最后上秤一称,重达一斤一两。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得到准确结果,所有人都忍不住再次惊呼出声。

  一颗苗结果就是一斤一两,这里有一百零六颗呢。

  就算平均一颗结果一斤,那也是一百零六斤。

  要知道,这可是半分地,相当于一亩地两千一百多斤。

  这已经不是亩产千斤了,而是两千斤。

  这个结果,实在太惊人了。

  可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接下来群臣也顾不上形象了,一窝蜂的去挖红薯。

  没有工具的就直接下手挖。

  一旁的解缙看的非常感慨:“若群臣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兴。”

  方孝孺笑了笑说道:“人是复杂的,今日能为了良种失态,明日……”

  说罢摇头不语。

  陈景恪走到两人身边,说道:“不管怎么说,至少在这一刻,群臣的心都是至诚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表现的很至诚。

  在众人的努力下,半分田的殷薯很快就被挖了出来。

  最后上秤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零六斤。

  这个结果再次引起众人惊呼。

  半分田一百零六斤,亩产就是两千一百多。

  这可是亩产两千斤啊。

  汤和眼珠子一转,立即下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也反应过来,立即跟着祝贺。

  什么陛下仁慈,上苍才有此良种降下云云,一个比一个夸的厉害。

  良种当前,最不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朱,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不过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对这个产量给出了中肯的看法:

  “咱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这个条件。”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