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良田千里(1)
朝阳初升,暖风轻拂,恶夫站在咸阳城外的原上,眺望远处连绵的田野。十万亩新稻的种植已经全面展开,处处可见农人忙碌的身影。
太尉,事情进展如何?身后传来嬴政的声音。
恶夫连忙转身,向皇帝行礼: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
嬴政摆摆手:不必多礼。今日朕特意出宫,就是想亲眼看看这十万亩稻田的情况。
恶夫指着远处道:请陛下看,从咸阳向东南,沿渭水两岸,皆是我们的稻田。再过半月,秧苗当可移栽。
嬴政眯着眼望去,只见田野上绿意初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去年的情况看,今年收成当如何?嬴政问道。
恶夫自信地回答:若无大灾,今年十万亩当可收稻谷四千万斤以上。
四千万斤!嬴政惊叹一声,此数足以养活多少人口?
恶夫略作计算:若一人一年食米三百斤,则可养活十三万余人。若遇灾荒时期减量供应,可保二十万人不饿死。
嬴政听罢,心中大定:有此良谷,我大秦再无饥馑之忧矣!
陛下,这只是开始。恶夫语气坚定,明年臣打算扩至五十万亩,后年再增至二百万亩。三年后,大秦南方诸郡皆可种此稻,年产当以亿斤计。
亿斤!嬴政眼睛一亮,爱卿此言当真?
恶夫道:臣不敢妄言。此稻生长迅速,一年可种两季,且产量是寻常稻种的两倍。只要方法得当,亩产四百斤并非难事。
嬴政深深地看了恶夫一眼:爱卿,你这番功绩,实不亚于千里疆土!
两人正谈着,陶穰前来禀报:太尉,华阴县去年第二季种的稻子,已经开始收割了。初步测算,亩产虽比第一季略低,但也有三百五十斤左右。
嬴政听闻大喜:如此说来,一亩地一年可产七百余斤!
恶夫点头:正是如此。去岁有三县试种了第二季,今年当有更多地方一岁两熟。如此算来,我大秦粮产可增数倍!
嬴政龙颜大悦:好!真乃国之大幸!待此事成,朕当重重赏你!
回到咸阳后,恶夫又召集农家、墨家和水利诸位专家商议今年的要务。
如今十万亩稻田已开始耕种,诸位可有需要注意之处?恶夫问道。
陶穰率先道:太尉,有两事须当注意。其一,今年雨水比往年多,易生稻瘟,须防患于未然。其二,地域广大,各处情况不同,需因地制宜。
恶夫虚心听取,然后问道:稻瘟之患如何防治?
陶穰答道:老朽已有准备。一是选种精良,不用有病之种;二是适时排水,不使田间积水太久;三是草木灰水洒之,可减轻病情;四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蔓延。
恶夫又问水利长官:水利可有困难?
水利官员回答:太尉,大部分地区水源充足,但西部几县地势较高,引水困难。我们正在加筑水渠,望能及时完工。
恶夫点头:此事要紧,若水源不足,稻子难以生长。必要时可调用更多民夫,务必在秧苗移栽前完工。
墨家工匠也提出了农具改进的建议:太尉,去年所用插秧器虽好,但有农人反映手持久了易疲劳。我们已改进做法,加长了手柄,并用软物包裹,可减轻农人疲劳。
恶夫对这种不断改进的精神十分满意:很好,农具贵在实用。有什么好的改进,尽管施行。
春光荏苒,转眼秧苗已到移栽时节。恶夫亲往华州视察,只见田间农人排列整齐,手持新式插秧器,有条不紊地将秧苗插入淤泥中。
太尉,您看这新式插秧器,比去年的又好用多了。华州县令指着农人手中的工具说道。
恶夫接过一看,果然做工更精细,手柄更长,握处还缠了软布,确实更为便捷。
好,有改进就是好事。恶夫满意地说,田间情况如何?
县令回答:禀太尉,一切顺利。今年我县共种此稻一万两千亩,分布在九个乡镇。水利设施已全部完善,肥料也准备充足。
恶夫又问:去岁一些农人对新法尚有疑虑,今年如何?
县令笑道:去年收成大好,那些曾有疑虑的农人今年都争着要种新稻。有些人还专程去周边县份教授种法,生怕他人不会种。
恶夫闻言大笑:此乃人之常情。百姓最讲实惠,只要切实看到好处,自然乐于接受。
陶穰这时插话道:太尉,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秦占五号的筛选有了新进展,我们已选出几个特别优良的株系,亩产有望达五百斤以上。
五百斤!恶夫惊喜道,若能成此美事,我大秦当永无饥馑之忧!何时可正式推广?
陶穰谨慎地说:尚需时日。这些株系还需观察两三年,确认其性状稳定后才可大规模种植。不过,明年可先在小范围试种,看其表现如何。
恶夫点头表示理解:农事不可急于求成,还是稳妥为上。
一转眼,仲夏时节到来,十万亩稻田皆已完成移栽,秧苗也已长出新叶,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稻田带来了威胁。连续七日的暴雨使得许多低洼地区积水严重,部分稻田有被淹没的危险。
接到报告后,恶夫立即召集水利官员商议对策。
目前情况如何?恶夫急切地问道。
水利官员回答:禀太尉,渭水上游降雨过多,导致水位暴涨。沿岸十余县受灾,有三千余亩稻田积水过深,若不及时排出,稻苗恐有倒伏腐烂之忧。
恶夫当机立断:立即动员县中壮丁,加高田埂,开挖排水沟,务必保住稻田!同时派人日夜巡查河堤,防止决口。
随后的几天里,恶夫亲往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督导排涝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各县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开挖临时排水沟,用船舶装载抽水工具排水,全力保护稻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