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不否认读书是一条出路,但看透世事后也就知道,读书不是一条唯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一条。诸多顶尖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高层领导人员,体制内稳定者,不可否认他们绝大多数是通过读书而有所成就的,是通过读书而有资格享受教育投资带来的丰厚回报的。但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世界上优秀者与普通人的比例一般是2:8,资源、财富占有比则一般是8:2,也就是说平凡、普通人是这个世界的多数,天生或后天成就的优秀者是十之一二甚至更少。
很多父母有望子成龙之心,并且把自己未能实现阶层跨越的期望一同寄托在或许根本就平凡的儿女身上,且在社会局限价值观的引导下,不惜代价在单一教育方面托举儿女,有少数人成功了,但大多数人都是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我所说的单一教育是常规的学校教育,加刻板的书本知识,其实多数人或许一辈子都没机会接触到更多实用的教育,比如领导艺术、管理艺术、口才、心理学、谋略、上层社交、市场分析、资源管理、职业技能等。人们更多的只是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素质教育,认了几个大字,会了加减乘除,继承了一些俚俗谚语,学了一点点工作技能,仅此而已。而普通人一生所学顶多足够谋生,并不能实现阶层跨越,普通人的一生注定了付出大于收获,除非他觉醒后接触了原来不曾接触的另一类教育,并恰逢好的机遇,才能完成蜕变。
XZ地区、XJ地区的牧民们一生应该不需要学太多的书本知识的,学好放牧的本领,再学点互联网相关知识、学点驾驶技术基本就可以富裕了,动不动几千头牛羊还算少的,且不愁卖。一个一般的大学生,出来规规矩矩工作,劳碌一生的总收入,或许比不上牧民的一茬牛羊。所以我说,格局要打开,思想要发散,书要读,理要信,但书不可尽读,理不可尽信。书读多了,理尽信了,人未必有灵气,反显得迂腐。所以自古有骂人用的“书呆子”、以及新近自嘲用的“孔乙己的长衫”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