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降祥瑞?
夜幕下的泰山依然是那麼的巍峨,一眼望遍全山,如佛似坐;山中多松柏,莊嚴、蔥鬱;山間多溪泉,靈秀、纏綿;飄渺變幻的雲霧纏繞其間,更顯其神祕與深奧,玉皇頂直通雲霄,當真是應了杜甫的那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
蜿蜒崎嶇的石梯上,兩道黑影正在迅速的穿梭,前面的是一個老者,頭髮已經花白,但仍然是健步如飛。後面則是一個大個子,兩米多高,極其健碩,比後世最強壯的籃球運動員還要壯碩一些,站在那裏如同小山一般,而這大個子的身上還揹着一團東西,這團東西比這大個子的塊頭還要大上三分,用油紙包裹的非常嚴實。一個兩米多高的壯漢馱着一個比他還要巨大的東西在階梯上飛馳,顯得格外的古怪。
兩人一前一後,迅速的前行着,終於來到了山頂。
老者停了下來,望了望四周,隨後一指前面的平地,開口說道:“賴胡兒,就把東西放在這裏吧”
壯漢點了點頭,將身上那團東西放到了地上,地面瞬間被壓出了一個坑洞,可以看出來這東西十分的沉重。隨後壯漢上前將上面的油紙撕開,露出了裏面的真容。
那是一隻龍,用巨石所雕刻龍,每一個鱗片都清晰異常,栩栩如生。只是這麼一座巨大的雕塑,少說也得有一噸的重量,真的很難想象是憑着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夠扛上山來。
“義父,都已經放好了。”賴胡兒甕聲甕氣的說道。
老者點了點頭:“好,寧侯交代下來的事情都已經完成了,那咱們現在就走。”
……
泰山日出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奇觀,後世的大文學家徐志摩也曾經以泰山日出寫過一篇華美的文章。
自古文人騷客都喜歡這種冠絕天下的景緻,所以不少的文士或者簇擁風雅之徒都喜歡在泰山山頂住上一夜,第二日早起來欣賞日出奇觀,這些文人騷客又或是簇擁風雅之徒大多出手闊綽,而這也成了泰山上道觀和來往山上山下收入的主要來源所在。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那些住在山上的文士們開始三三兩兩的出現,他們當中大多數都裹在厚厚的袍子中,來抵擋山頂的嚴寒。
手中的燈籠在夜空中晃晃悠悠的,不過所能夠照亮的範圍卻有限的很,那微弱的亮光更是映襯出周圍一片黑暗。
“咦,那是什麼東西?”一名文士突然尖叫起來,指了指前面黑暗,另外幾個人急忙提着燈籠湊了上來,亮光逐漸逼近,前方的黑影也逐漸的露出了真容。
“這是……這……這是龍”驚呼聲響起,在場所有的全都望着黑暗中的這隻石龍。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泰山上,這憑空出現的石龍在陽光下散發着一片巍然的氣息,文士們已經聚集在石像周圍,此時這石像顯然比泰山的日出更具有吸引力。
“這什麼時候出現了一條龍?我記得昨天晚上還沒有的。”一名中年文士開口說道。
“難道是昨天晚上有人搬上來的?”旁邊一個年輕的文士問道。
“這怎麼可能,這石龍少說也有千斤,誰能夠把這麼一個大東西搬上來?怎麼會有人有這等力氣”
“或許是很多人一起搬的。”
“那也不可能,這麼長的石梯,咱們走上來都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哪怕是挑夫一天也就是走個兩趟而已,就算是有人搬,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搬上來,況且人多的話動靜肯定不小,你們昨夜誰聽到什麼聲音了麼?”中年文士開口問道。
衆人互相對視了一眼,而後不約而同的搖起了頭,表示昨夜未曾聽到聲音。
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人羣中突然有人說的:“難道這是天降祥瑞麼?”
“天降祥瑞?”旁邊幾人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這種無法解釋的事情,自然只能用這種解釋。
泰山頂上出現祥瑞的消息迅速的傳向了四方,居住在泰山附近的一些好事者迅速的趕往泰山,來一觀這所謂的天降祥瑞。
不久後,泰山縣令也得到了消息,縣令親自去泰山看了石龍以後,也覺得不可能有人能夠在一夜之間神不知鬼不覺的將這麼重的一尊石龍搬到泰山山頂,唯一的解釋也只能夠是天降祥瑞。
縣令立刻將天降祥瑞的消息上報郡府,郡守得知以後又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沒過多久,整個洛陽城中人人皆知泰山天降祥瑞的事情,大街小巷之間不乏有人談論此事。
……
洛陽城,東宮。
楊素緩緩的走到了書房前,伸頭向內望去。
“什麼人?”聲音從房內傳出,楊素站了出來,恰好看到李成建正坐在正中,楊素立刻躬身拜道:“楊素參見太子殿下。”
“楊素?”李成建彷彿是想起了這個太子舍人。
“楊素,有什麼事情麼?”李成建開口問道。
“殿下,臣最近聽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據說泰山之上天降祥瑞,一隻巨龍降落在泰山之巔,化爲一龍石。”楊素緩緩說道。
“民間傳言而已,不足爲信。”李成建搖了搖頭,有些不耐煩的繼續看桌子上的公文。
“殿下說的是,只是臣還聽說一事,朝中有大臣準備向陛下提議出巡,前往泰山封禪。”楊素接着說道。
“封禪?”李成建馬上擡起頭來,泰山封禪可是一件大事。
自秦始皇以來,歷史上一共有九十多位皇帝前往泰山,但封禪的卻寥寥無幾,所謂“封”,就是拜天,“禪”就是祭地,算得上是古代帝王祈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的最高典禮,自秦始皇到宋真宗,一共有六位皇帝十次封禪泰山。每次封禪都極其鋪張,聲勢浩大。
“出巡泰山麼?父皇貴爲九五之尊,怎麼能夠輕易離開皇宮,離開洛陽。更何況還是泰山那麼遠的地方,這一去一來一回,少說也要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李成建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思考當中。
“太子殿下,臣以爲陛下出遊對殿下您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楊素接着說道。
“好事?說來聽聽。”李成建終於提起了些許興趣。
楊素清了清嗓子,而後接着說道:“若是陛下出遊的話,定然會讓殿下坐鎮洛陽,到時候這洛陽城乃至我大雍朝的大小事務全都會由殿下您來掌管。”
“恩。”李成建臉上浮現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笑容,事實也如同楊素所說,正如楊素所說,一旦皇帝李仁出遊,那身爲太子的李成建自然會留在洛陽掌握朝廷大權,恰好可以趁此機會培植自己的勢力,將寧侯一系的官員清洗一番。
仔細的看了看楊素,李成建陷入了沉思。
“太子殿下,楊素用此言論蠱惑殿下,居心叵測”司徒茂的聲音從門外響起,隨後只見司徒茂大跨步的走了進來。
司徒茂望了楊素一眼,隨後開口說道:“殿下,不久之前突厥人還曾經進犯我中原,民間前朝餘黨至今仍在興風作浪,這外面可不太平,若是陛下出遊離開洛陽的話一遇到不測,我大雍江山危矣”
“若是陛下遭遇不測,太子殿下恰好可以登基爲帝”楊素馬上說道。
“說的容易,楊素,你以爲寧侯會眼睜睜的看着太子殿下順利登基麼?”司徒茂話音一頓,接着說道:“寧侯在朝中黨羽衆多,若是現在陛下遭到不測,寧侯定然會發難,那時候輕則動亂朝堂,重則會使我大雍朝再起刀兵,黎明百姓慘遭荼毒。”
司徒茂一番話雖然是信誓旦旦,但說到底還是對李成建沒有自信。李成建被立爲太子纔剛剛一年,論及朝中的勢力還不如寧侯李夢,要知道李夢爲了收買朝中官員可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這不是李成建一年能夠彌補過來的。如果現在這個適合皇帝李仁身遭不測,哪怕李成建是太子,如果滿朝文武都支持李夢而不支持李成建,皇帝之位也未必會落在李成建的頭上,李夢在朝中的勢力是李成建無法相比的。
楊素上前一步,輕聲說道:“殿下,如果寧侯陪同陛下一起出巡,那便無須擔心此事了。寧侯不在洛陽,朝中寧侯一系人馬羣龍無首,殿下便可藉此機會整頓朝綱。而且寧侯陪同一起出遊一陛下遇到不測,那便是寧侯護駕不力,殿下可以此來治罪寧侯。”
“好計”李成建不由自主的輕嘆一聲,楊素所說的辦法非常的可行。
仔細的望了望楊素,李成建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繼承太子大位一年多的時間裏,李成建與司徒茂曾經多次商討過該怎麼清除調李夢在朝中的勢力,不過司徒茂所給出的方法就是等到李夢被外方爲藩王,一切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了。但如今李成建仔細的想一想,楊素所說的法子好像更快捷一些。
“楊素,從明天起,你便來議事吧”李成建揮了揮手,示意司徒茂不要再插嘴,起身向內堂走去。
……
寧侯府。
蕭遠山一瘸一拐的走進了房內,來到李夢跟前,輕聲說道:“侯爺,楊素那邊已經傳來了消息,太子對陛下出巡一事非常動意。而且太子已經開始信任起楊素,准許讓楊素參與議事。”
李夢點了點頭,長吸一口氣:“冠軍侯慶長生所說的不錯,這楊素的確有大才,可惜的是大皇兄不用此人,那司徒茂更是嫉賢妒能,埋沒了楊素這種人才。相比起來,先生你的肚量,遠超那司徒茂”
蕭遠山微微搖了搖頭:“侯爺,在下的腿已經瘸了,是個廢人,我這種廢人是入不得仕途了,等到侯爺定鼎天下的時候,便是我蕭遠山隱退之時,不過那之前,蕭遠山會爲侯爺尋找到一些能夠倚重的人才,讓他們成爲侯爺的左膀右臂,協助侯爺治理天下,成就萬代明君之功業”
“先生……”李夢眼神中透出了一絲感動,隨後上前扶住了蕭遠山,不過卻沒有說話。李夢知道,此時此刻,彷彿任何的言語都無法表達李夢的心情。
……
洛陽城,皇宮。
今日有早朝,天還未亮李仁就已經起身,穿戴整齊喫過早飯後準備上朝。
當李仁來到大殿的時候,文武羣臣早已經在此等候,無論是年輕一些的還是年紀大的,各個精神抖擻,一點看不出來大早起牀的疲態。
“有本啓奏,無本退朝”四德太監扯着嗓子高喊着,而下面的有的大臣則從袖子中掏出了奏摺,看起來是有事上奏。
“臣有本啓奏陛下。”隨着一名老臣站出來,早朝議事部分正式拉開了帷幕。
偌大的一個國家,那麼多百姓,每天要處理的事情極其繁雜,根本不可能出現“無事退朝”的情況,朝臣一個接一個的啓奏,李仁則是迅速的處理,國家機器迅速的運轉着。
“臣啓陛下”禮部一個年邁的侍郎走了出來,將泰山天降祥瑞的事情說了出來,然後就是一連串長達數千字的歌功頌德之聲,隨後便提出來讓李仁藉此機會前往泰山封禪。
去泰山可以,但敢於封禪卻不是一般皇帝能夠做到的,歷史上上除了秦始皇和漢武帝以外,還有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和明太祖朱元璋。除了宋真宗趙恆以外,其他都算是了不得的人物。而這段改變的歷史當中,去過泰山的皇帝也不少,但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和聖祖劉禪曾經在泰山封禪。
如果李仁敢於前往泰山封禪,那就是要向世人說明他李仁不比之前的秦始皇、漢武帝和聖祖劉禪差。不過一個皇帝是好是壞,是要讓後人評價的,如果當皇帝的封禪後又做的不夠好,無法開窗秦皇漢武的那種功業,那就會像宋真宗趙恆那般成爲後世人的笑柄。也正是因爲這樣,一般的皇帝就算是去了泰山,也不敢輕易的封禪。
當皇帝的都想成爲一代明君,名留青史,李仁也不例外,但李仁還沒有自大到跟秦皇漢武相比。封禪的事情,李仁是萬萬不敢的,不過去泰山祭拜一番倒是可以得。只是皇帝出行這種事情,並不是輕易能夠決定的了的。
果然,有人提出這個建議以後,便馬上有人站出來表示反對,原因無非是擔心李仁的安全。雙方官員各執己見,互相爭論起來。
李仁也皺起了眉頭,前去泰山不僅僅是一個面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機會振奮民心。這幾年大雍朝先後遭到了柔然和突厥人的進攻,突厥人甚至曾經佔領了整個關中,直到如今西面的絲綢之路也還被突厥人所控制着,再加上李天楚病逝,大雍朝可謂是禍事連連。李仁非常需要一個機會來穩住人心,而泰山天降祥瑞恰好給了李仁這個機會。如果身爲皇帝的李仁親自前往泰山祭拜,迎接祥瑞降臨,事情很快便會傳遍天下,老百姓也會因爲天降祥瑞一事而重新振奮起來,宵小之徒也會因此偃旗息鼓。從政治角度來說,出行泰山將祥瑞一事公之於衆是必要的。
唯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安全問題,如今的天下並不太平,突厥人、柔然人和前朝餘黨全都潛伏在民間,會對李仁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
“成建,你怎麼看?朕是否應該出巡泰山?”李仁突然開口問道。
李成建急忙站出來,躬身一拜,隨後開口說道:“父皇,兒臣以爲泰山一行迎接祥瑞勢在必行,如此可以讓我大雍百姓沐浴天恩,更顯我大雍之威勢。至於安全問題,兒臣倒覺得並無大礙,只需多帶些高手護衛,然後讓沿途官員派兵隨行保護便是了。若是父皇決意出行,兒臣願隨行保護父皇。”
一衆朝臣紛紛望了望李成建,然後又看了看李夢,李成建身爲太子,是不可能與皇帝李仁一同遠行的,如今李成建說的再懇切也只是些門面功夫罷了。倒是李夢,完全可以隨李仁一起出遊。李成建已經表態了,同爲皇子的李夢自然也不能落後,也會出現提出隨行,李成建的目的就是用這種方法逼李夢伴駕出遊,處於身份的不同,李夢隨行幾乎不會遇到什麼阻礙。
一些有心計的臣子已經嗅到了其中的特殊的味道,李成建與李夢之間的爭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看來,這種爭鬥並沒有因爲李成建被立爲太子而結束,反而有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
“兒臣也願隨父皇一起出行,保護父皇周全。”李夢馬上站了出來。畢竟當大哥的李成建都已經表態了,李夢於情於理也應該站出來。
“陛下,太子殿下乃是一國儲君,臣以爲不宜與陛下一起出行。”一名老臣馬上站出來開口說道。
李仁微微點了點頭,當年李仁還是太子的時候,每逢李天楚出遊,都會讓李仁坐鎮洛陽監國,如今的太子李成建已然是快四十歲了,爲人處事也日漸穩重,是該讓他接觸一些國事了。
……
當日,雍帝李仁決定出遊泰山,迎接祥瑞。太子李成建監國,坐鎮洛陽,寧侯隨皇伴駕,陪同李仁一起前往泰山。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