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弘諮義助軍資,太史慈引軍來投
孫策麾下十二營將士開拔之際,吳郡北部都尉弘諮主動找到了孫策。
畢竟大軍主力離去,他就全權負責郡北的穩定與平寧了。
吳郡北部的丹徒、曲阿、毗陵、陽羨、無錫、吳縣、婁縣七地就是孫策最重要的根本。
以曲阿、吳縣兩地爲核心,孫策的內政治理已經開始在這片區域逐漸產生了效果。
而且由於孫策大軍一路攻伐過來,這一帶的劉繇部隊都已經被肅清。這片區域相對更加治安平寧,政通人和。
能否守住這七縣安穩,直接關乎孫策所設新政能否順利施行。
弘諮深知自己屬於是被孫郎破格提拔,資歷太淺,一直被人有所誹議,更有大量人質疑他忠誠是否足以擔任如此高位。
其他人如何看待,弘諮並不以爲意。他一直銘記當初初見時的一幕,自己說有心濟亂世久矣,只恨未逢英雄。孫郎眼中流出的驚喜與志同道合。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孫郎亦直接將自己舉於城破之際,待以國士。人生初見即意氣相投,以大志氣節而同濟亂世。
如此禮遇,弘諮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助力於孫郎的英雄才氣,以絕對令人信服的手段,向所有人證明自己的忠誠。讓這郡縣之內,無人能再置喙孫郎對自己的任命。
而今日局勢,正是他苦等的良機!
見到孫策,弘諮便直接拱手,說道:“將軍,事關吳郡安穩,諮有一言請進。”
雖然大軍開拔在即,但軍中有張紘調度,各營有將校統帥,孫策倒也是不差下屬建言方略的這片刻。
他便點了點頭,對弘諮說道:“長林但言無妨。”
弘諮鄭重的說道:“郡北七縣是否安穩,皆取決於郡南戰事順利與否。王晟、鄒他等人豎夫崛起,草合部衆,一羣宵小之輩而已,以將軍神武天資,正兵討之,必然至則可破。所慮者,唯於時困匱而已。若因此而焦急冒進,若有小搓,反致不穩。”
“諮願進糧草兩萬石以助軍資,足以供十二營將士從容征戰,無輜重匱乏之憂。”
孫策眼眸中精光一閃,弘諮這份資助可謂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麾下兵精將猛,要擊敗一羣豪強叛亂,完全不在話下。
所憂者唯糧草不足而已。
若能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大軍從容推進,必然是勝券在握!
此前他並非沒有想過尋求與豪強合作。
但吳縣這些豪強,家財水平根本撐不起上萬大軍的用度。
朱桓、張允兩族已經算是其中最殷富之家,仗義疏財能供養千餘名部曲已經是極致。除了他們,剩下那些顧氏、陸氏等寒門已經落魄,連供養自己族人都極其困難,很多寒門子弟都幼時困厄。
他們當下別說影響朝政了,就連怎麼活下去都是需要全族抱團、羣策羣力的事情。
至於讓他們支持大軍用度,就好比曹操要郭嘉繳納大量輜重,幫他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
所以孫策一直覺得,一個勢力,只有刀是徵不上稅的,哪怕上萬把也不行。除非大規模的無區別屠殺,像西涼軍一樣,所過無所遺留。
但這種貨色顯然只能製造亂世,不能終結亂世。
真正的強大勢力一定要有完善的制度,能夠公正且清晰的統計治下財富,從對方手裏合理合法的徵收稅賦。
所以對弘諮所言,孫策鄭重的說道:“長林仗義疏財,解我燃眉之急。但我更希望,長林接受府庫支付六十萬錢,作爲交易之資。引領曲阿豪強,與官府交易之風。”
弘諮微微頷首,作爲士家子弟,他十分清楚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
若他將兩萬石糧食贈給官府而分文不取,其他豪強將來反倒難以將谷糧拿出來了。白白捐給官府,他們不捨得。可要賣給官府,有弘諮這例子在前,他們收不收取錢財?
孫策笑着手撫弘諮後背,說道:“弘氏爲揚州大族,名揚州郡,享譽各縣。有長林鼎力相助,我希望的是各縣豪強皆以弘氏爲例,與官府交易。今日之事,我當與長林共之。對我而言,長林是大業之助力,而非糜竺與劉備僅資助之義。”
聞言,弘諮再次激動的心潮澎湃,有孫郎如此器重,他如何能不盡心效死!這纔是能夠共濟大勢的英雄啊!是能夠讓麾下每個人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君主。
他就連離去之時都是昂首挺胸,打算即日便率屬吏駕車巡視北部各縣,爲孫郎督撫、拉攏各縣豪傑。
跟孫郎交流片刻,他已對如何穩定北部七縣有了清晰的規劃。
這七縣是否安穩,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各縣的大族、豪右是否支持孫郎。只要豪強不發起叛亂,部曲都安穩在田中生產,則郡境之內,比河清海晏。
而達成如此,最便利的手段無疑就是促成各縣豪強與官府的交易。
只要有了交易情誼,豪強能夠受益,他們起兵之前就要考慮是否會利益受損。同樣把他們的糧食交易出來,手中無糧,他們會叛逆的可能性就越低。至少到秋收獲得大量糧食之前,這種交易越頻繁,叛亂的可能性就越微乎其微。
而他要做的就是讓豪強們看清形勢,秋收之後,勢必會收穫大量糧食。此時將陳糧交易出來,是獲利最大之時。
這就要用到他們弘氏在整個揚州最顯赫的威望了,用他們弘氏聲名爲所有人擔保,這次交易必定能收穫最大利益。
而弘諮的謀劃,正是孫策與劉備最大的不同。
同樣是都有州內頂級大族的支持,糜氏、陳氏都鼎立支持劉備,但劉備卻依舊難以拉攏到徐州本地士族、豪強的支持。
而孫策、弘諮卻有信心拉攏整個吳郡北部豪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孫策並沒有將任何人當作一個僅義氣相投、捐贈軍資的富商、俠士,而是真的能夠帶着他們所有人一同獲利。
在新政的推行下,大部分人都相信秋收之時,會收穫遠勝往日的財富。
而至於那些小部分看不清時局的頑固之徒,毫無疑問,就要面臨孫郎凜冽的刀鋒了!
這就像一具體魄,剜去腐肉,清除毒害,才能更強壯、更健康的恢復。
孫策上萬大軍從吳縣拔營,便直接南下,沿松江向西南進軍直插烏程縣。第一個目標便是掃清在太湖南方,孫氏封地的叛逆。
但孫策的中軍剛啓程離開縣邑,陳武便策馬抵達孫策面前稟報道:“將軍,有兩千餘衆正舉旗向我等方向趨來。”
孫策驚訝,在吳郡境內還有一支兩千餘衆的部隊?
什麼人能糾合起來這麼多士卒,又坦坦蕩蕩,毫不掩飾?
孫策果斷帶上親衛鐵騎離開隊列,對陳武說道:“走,隨我一同過去一探究竟。”
數十名鐵騎縱橫,根本不是等閒之輩可以阻攔的。所以孫策直接帶着鐵騎抵近到敵方旌旗前數十步的距離詳探軍情。
孫策麾下具裝龍雀突騎無一不是軍中剽悍驍勇之士,士卒皆身高七尺七寸以上,馬匹也是精挑細選的雄駿戰馬,更人馬皆披覆重鎧,甲光曜日。
數十名如此高大威武的騎士抵近,對方雖有兩千餘衆亦不禁一陣騷亂。
隨着徒卒們的一陣人頭攢動,人羣中間讓出一條甬道,一名身材高大,鬚髯飄飄的豪傑走到陣前,笑着向孫策拱手,豪邁開口。
“孫郎,猶記得當日之言否?慈已如約,率衆前來助孫郎共立不世之功,同濟江東亂世。”
孫策瞬間喜不自勝,爽朗大笑。這鬚髯飄飄的豪傑自然是孫策最重視的名將太史慈!
這位青州名士果然不愧是大義記掛在心,守信如天在懷!
孫策直接下馬,向前執太史慈之手,說道:“我知子義有豪傑濟世之志,舍我復當其誰?然何遲遲而歸?”
太史慈笑着解釋道:“州軍新破,士卒離心,自曲阿流落分散,難複合聚。自其竄伏山野,慈一直宣義安集,爲將軍收流合散。聞郡南叛亂,乃星夜率兵前來,助將軍掃平叛逆宵小。”
孫策大笑,說道:“有子義相助,我何愁天下不定?”
這可是太史慈啊!
是漢末單獨列在諸侯列傳的當世之英傑。是能夠與呂布、公孫瓚、劉表同一規格的雄才。最低最低那也是與馬超不相上下的名將。
有人討論所謂的五虎上將與孫策孰強孰弱的問題。
這個對比,孫策甚至都懶得理會。因爲這根本就不是同一層級的比較。
所謂的五虎上將,也就只有馬超曾經試圖成爲一方諸侯,參與爭霸逐鹿。
可結果顯然易見,被打的到處流竄。從霸主曹操、到漢中張魯、甚至到冀縣豪傑,都能將他擊敗、驅逐。
爲他找任何理由都是蒼白的。
因爲他再衰弱的時候,也沒像孫策一樣,部下寥寥千餘,馬數十匹,糧草完全無從供應。
可孫策就硬是帶着這孱弱的的資本,坐到了江東六郡之主,別說區區一縣豪傑,就算各郡太守、揚州牧劉繇、荊州牧劉表也都是他手下敗將,曹操也只能對他感慨,此誠獅兒,難與之爭鋒。
江東無數豪強總不至於皆不如冀縣一女子。而這麼多太守、州牧加起來難道還不如張魯?
在跟孫策比之前,呂布恐怕都能壓五虎上將一頭。畢竟呂布是真的曾經一次次擊敗關羽、張飛。他本人在下邳擊破張飛,他部將高順和張遼更是一次性擊敗劉備、關羽、張飛何夏侯惇等人的聯軍。
在轅門射戟的時候,呂布一人僅帶着步騎千餘就能震服劉備、紀靈雙方大軍,壓制着雙方遵從他的調解。
說呂布死後,人人皆如呂布。恐怕曾經在轅門射戟當場的關羽、張飛最有感觸。
太史慈雖然作爲一方諸侯也戰敗了,可他是敗給了孫策,這絕對不丟人。
尉遲敬德、程知節、秦瓊等人都曾經敗給李世民,兵敗投降後最終都成爲了貞觀名將。
太史慈在孫策麾下一定能發揮其才能。如果孫策也需要一位鎮守荊州的良將,絕不至於像劉備一樣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太史慈終於可以一躍成爲與周瑜並列的重將,他倆無論誰去鎮守荊州,都足以堪當重任!哪需要配軍師,他們自身的才能就不弱於羊祜。
太史慈聚集了兩千離散之卒前來投奔,孫策自然不能虧待其義舉。
所以孫策完全沒有剝奪他這麾下兩千餘人的統帥權,而是將他任命爲了門下督,繼續統帥這兩千餘部衆。
孫策這絕對信重之舉,令太史慈及其麾下兩千餘人都極爲振奮,軍心大安。
他們爲報孫郎信重之義,豪氣激憤,戰意高昂。
在上萬大軍開赴進烏程縣後,他們積極的分兵作戰,獨領一路。更是極力邀請孫策到他們營中觀將士風采。
孫策豪氣干雲,當即就接受了將士們的的這番熱情邀請,只帶寥寥十餘名玄甲親衛進入太史慈營中。將另外四路大軍的指揮權全部下放。由程普、徐琨、吳景、孫賁皆各領三千餘人,全力進攻。
上萬大軍五路進擊,勢必要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舉蕩清烏程縣境內的全部叛逆。
烏程縣面積在吳郡境內算是面積僅次於餘杭的一個大縣了。但即便如此,一個縣進駐上萬大軍依舊十分密集。
大軍五路進擊,旌旗遙遙相望,氣吞山河。
太史慈所部進攻的目標是王晟之子王軻鎮守的東苕亭。
王晟曾經擔任過合浦太守,在軍事、眼界上遠超普通豪強。他們一羣豪強叛亂,並非毫無章法。更沒有愚昧的一羣人各自死守塢堡。
他們叛亂之時就已經料到孫郎會來進攻他們,所以第一時間就派精壯部曲進駐到了軍事要地東苕亭當中。
看着這處東苕亭地勢,所有將士都瞪大了眼睛,驚歎於世間的鬼斧神工。
烏程縣即後世的湖州,這裏細密的水網究竟有多少已經難以計數,其中較大的五支河流就匯聚於東苕亭然後北上注入太湖。
在這細密的水網中間,分割出了一片數千畝的平原,這片平原周圍環繞綠水,中間則構築了森嚴的壁壘和平整的田壟。
守軍只要守在上面,開墾出數千畝良田,他們能守到地老天荒!
看到這種地形,大概就能理解爲什麼北方強軍進入江南總是難以縱橫馳騁了。
孫策手下就算有上千鐵騎,也難以直接策馬衝陣。故而他站在太史慈身邊,問道:“若不能拔除此地,守軍必然在我等身後襲擾糧道。子義打算如何破敵?”
這可是在孫郎麾下的首戰!太史慈勢必要展現一番實力,他抖擻精神,大笑着說道:“孫郎就看我今日如何一戰破敵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