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皇家有女初長成 作者:未知 同一時刻,皇宮,乾清宮。 此時已經是快接近半夜了,而崇禎皇帝呢,還在就着燭火,不知疲倦的批閱着奏摺。 並且他批閱着御案上永遠都不會被清空的奏摺,卻是時而嘆息,時而欣喜。 嘆息的是他雖然有雄心壯志,可是老天爺對大明,對他也實在是太苛刻了,都連着幾年各種天災了,包括今年又是如此……各地上報的請求救災的摺子,都不知凡幾。 在這種一片灰色下,也只有山西方面報上來的奏摺,能令他感到有些安慰的(從原來的糧食輸入省份,變成糧食輸出省份),包括這次下去調查的三隊巡查御史的考評結語,他都是一一仔細看過,特別是他們最後的總結評語——山西大熟,百姓安康,不見流民,踊躍納糧。 而見了這樣的評語,崇禎那是十分的感慨啊……多虧了這次山西表現出色,不然的話,今年的日子都不知道該怎麼過了! 甚至見到山西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崇禎皇帝都不免生出幾分後悔的…… 自己當初的步子是不是太小了?就算不像劉老愛卿說的那樣(劉宗周),給他個半壁江山治理,至少也要多搞一兩個省份啊!那樣的話,現在的日子是不是就會好過許多了? 不過崇禎在感嘆之餘,卻又笑了……只要這樣的人才是屬於大名的,並且在之後的將來,能夠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明又何嘗不能迎來它的偉大復興呢? 而正在崇禎遐想之際,就聽見宮殿外有一陣環佩叮咚響……原來是他的結髮妻子,周皇后來了。 周皇后在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就已經是他的妃子了,所以夫妻兩人相伴十幾年,感情那是非常好的。 而現在看見崇禎深夜還在忙於公事,她就是親手熬了一碗冰糖蓮子羹,給崇禎皇帝送過來。 既然都已經是老夫老妻了,那也不用多說什麼的,等到她服侍着崇禎皇帝喫完之後,看到崇禎一副既憂且喜的樣子,周皇后就是有些不解的,而崇禎皇帝呢,也一向敬重她,所以也就是耐心的和她解釋了一下。 而等到周皇后聽完之後,卻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並且還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既然兩人的感情非常好,崇禎見狀也就說道:“愛妃有何話想要道來,盡說無妨。” “遵旨——”既然崇禎都這樣說了,周皇后也就不再忌諱什麼了,本來後宮是不能幹政的,不過現在嘛,出於對大明朝的關心,對自己丈夫的關心,周皇后也就不再避諱。 她就是說道:“聽殿下這麼一說,這個楊山蘆果然是個大能臣,只是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位楊愛卿如此能幹,又是在民間有如此高的名望,恐怕……” “這個嘛……”崇禎聽了就是一皺眉,如果是別人對他說這種話,他肯定是要當面訓斥的,可這是從周皇后口中說出來的,他知道這是對他的關心!而且怎麼說呢,就算崇禎對於楊山蘆再信任,臣強主弱,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隱患。 包括這對於歷代的君主來說,確實都是個難解的問題……手下的臣子都是一幫廢物吧,那國事就會被敗壞,可如果手下臣子太能幹吧,卻又擔心功高震主,實在是個難解的謎題啊…… 不過總的來說,崇禎對於楊山蘆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就是想了想道:“愛妃不必多慮,楊愛卿是個大大的忠臣,這點朕還是知道的。” “可是就怕有時候連他本人都是身不由己,君不見那個歷史上的黃橋兵變……”看見崇禎心情不錯,周皇后也就大着膽子多說了一句。 聽見周皇后提到這個,崇禎的臉色都是變得有些難看起來,而所謂的黃橋兵變,也就是指的宋朝開國太祖趙匡胤。 當年的周世宗柴榮對他怎麼樣,可以說是恩寵有加了吧,可是等到柴榮死後,趙匡胤的部下把龍袍披在他的身上,不管趙匡胤有沒有想當皇上的心思,最後不都是自己當了皇帝了麼? 所以現在周皇后揭露的,是連崇禎自己都不願意多想的問題……也就是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楊山蘆身上,那最後的結果又會是什麼? “愛妃,你既然提到這個,莫非你有什麼良策?”崇禎就是有些煩躁。 而周皇后聽了卻是一笑:“你我夫妻本爲一體,所以臣妾也就只能多盡點心了,而且以臣妾看來,既然這事有可能發生,爲什麼不防患於未然呢——例如從娖兒的身上想想辦法?” “娖兒?”崇禎就是有些詫異,這種國家大事,又和她有什麼關係?她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女兒家呢! 看見崇禎皇帝完全想不到那個方面,周皇后就是輕輕一嘆……皇上操心國家大事,果然就對這些小兒女的事情根本不關心啊!不過還好,還有她這位皇后在。 而且她雖然不是朱媺娖的生母(朱媺娖的生母生下她不久後就死了),卻是對這位小公主非常寵溺的,視若己出,所以覺得這就是個很好的機會。 而且她還知道,這位小公主對於楊山蘆(也就是她口中的將軍哥哥),有着非同一般的好感,所以這更是一件一舉二得的好事哦。 於是接着周皇后就開始往這方面引導:“皇上你有所不知,我們的娖兒如今也長大了,並且有了她的小兒女心思了。” 隨着周皇后的娓娓道來,崇禎也就聽明白了,原來最近一段時間,這位小公主的心情卻一直不太好的,而這也就和韃子最近的求親有關,也就是狗韃子這次的求和內容之一,就是讓這位小公主和八旗顯貴和親——嫁到大清國去。 雖然這種事情崇禎是絕不會答應的,可是這個消息還是傳到了宮中,自然而然的也就被小公主知道了,然後這位小公主知道之後,那是非常不開心的,按照她的說法就是……誰願意嫁給那些騷韃子啊,滿身的羊騷味! 於是周皇后作爲她的母后,就很清楚她的想法……嫁給騷韃子自然是不好的,可是如果嫁給她的將軍哥哥呢? 畢竟周皇后可是不止一次聽見小公主提到過的,她那位將軍哥哥,而且她還很驚喜的發現,娖兒口中的那位將軍哥哥正是楊山蘆,既然這樣的話,那不正好是一舉兩得嗎,如果能把娖兒嫁給楊山蘆,既能隨了她的心願,還能消除未來的隱患,善莫大焉啊! 而崇禎聽完之後,也是爲之眼前一亮的……這個建議爲他打開了一個新思路,以前他只是因爲小公主還太小,所以從來沒有朝這方面想過,可是現在呢? 甚至他再這麼仔細一想的話,都是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要知道他以前就一直感覺楊山蘆十分親近,隱隱把他當做兄弟的,而現在這件好事真的能成的話,自己不就升級爲他的老丈人了嗎? 然後一想到楊山蘆要管年紀大不了他幾歲的自己,叫上一聲泰山大人,崇禎就感覺好像佔了莫大的便宜似的,都是忍不住呵呵直樂的! 而且他還感覺這招非常的妙……因爲楊山蘆只要成爲他的女婿,那就可以鐵定不會造反了!因爲這也是很明顯的,在講求這種倫理綱常,處世美德的年代,如果一個女婿都要造丈人的反,至少在大義上他就是大大失分的……想想看,我都把女兒嫁給你了,你還要造我的反?這不是忘恩負義又是什麼? 所以崇禎這麼一想,覺得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啊……一箭雙鵰。 不過雖然這樣,崇禎也有擔心,他就是說道:“愛妃呀,這個提議非常不錯,可問題是娖兒現在年紀太小了點呀……” 周皇后聽了卻是非常自信,畢竟說到後宮的這些事情,她可是強項:“呵呵,娖兒今年十二歲,確實是小了點,可是沒關係啊,咱們可以先把這個關係定下來,然後再養個二三年,等到娖兒長到了十四五歲,咱們再給他們辦喜事,那不就是正好了嗎?” “嗯,愛妃此言甚好!”崇禎聽了之後,都是連連點頭的……感覺非常不錯,至於兩人的年紀差距,朱媺娖十五歲的時候,楊山蘆都三十歲了,整整差了一半,可是那個有關係嗎? 這個時代老夫少妻,那是非常常見的,君不見有一首著名的詩詞……十八新娘八十郎,一樹梨花壓海棠。八十歲的老頭都可以娶十八歲的美嬌娘,所以像楊山蘆這樣的,那就更沒問題了。 不過不得不說,崇禎雖然勤於國事,一心想要重振大明,可是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有慈父風範的……也就是他雖然感覺很不錯,可還是要當面問一下朱媺娖本人的意見……他不能爲了國家大事,而害了她一輩子。 而在這一點上,周皇后卻有絕對的把握,於是接下來,周皇后就打發身邊的宮女,去把小公主朱媺娖叫了過來(也就是後世俗稱的長平公主)。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位長平公主的下場是非常悽慘的,在李自成攻破京師後,崇禎爲避免她受到流寇的侮辱,砍斷她的一條手臂(原本想殺掉她的,可終究下不去手)。 至於最後的結局,有說她出家爲尼的,有英年早逝的(二十歲不到就死了),反正都是不好的結局,不過現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