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形勢逆轉之多爾袞的選擇! 作者:未知 “報!皇上大喜啊!”隨着一個固山額真興沖沖的進來稟報,說是睿親王已經成功截斷明軍的糧道,並且已經在當地展開頑強的防守時,皇太極興奮的都是哈哈大笑的……好極了!不愧是我大清的棟樑之才,幹得非常漂亮! 並且更令他安心的是,明軍所謂的陷阱也已經明瞭,也就是他們在糧道外圍埋伏有大軍的,現在已經把睿親王所領的8萬人馬團團包圍。 可是這個陷阱在皇太極看來,又算得了什麼呢?就算被團團包圍,難道八萬大清勇士連堅守五天都不行嗎?更不要說率領他們的還是足智多謀的睿親王,所以完全不用擔心的,可問題是隻要堅守超過五天之後,明軍那裏…… 於是得到了這個好消息後,皇太極就立刻向身邊的滿清重臣進行通報,而等到這些滿清重臣,像什麼八旗的旗主,或者親王貝勒什麼的,聽了也都是非常歡喜,一個個裂開嘴大笑的。 甚至這其中還有人建議道:“皇上,既然睿親王那裏都已經得手了,要不要咱們這裏也對明狗展開戰鬥,來配合一下睿親王的。” “不用——”皇太極聽了卻是擺了擺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說道:“此次我大清雖然以舉國之力而來,上下也皆有效死之心,可是將士們的性命還是很寶貴的嘛,所以在這種優勢情況下,沒有必要做不必要的犧牲嘛。” 也就是在皇太極看來,此時和明軍的主力開戰,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因爲事情是明擺着的,只要等到五天之後,明軍的口糧喫光了,又發現後方的糧食運不上來(糧道已經被截斷),那麼到了那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明軍會不會就不戰自潰了呢?所以現在完全不必消耗寶貴的戰力啊!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上,事實和皇太極判斷的一模一樣,斷糧之後,明軍一敗塗地!爭相潰逃!甚至因爲此戰中被殺死的明軍實在太多(多達四五萬人),明軍的血水都染紅了整個海面!松山旁邊就是大海,當然現在嘛……) 而在聽了皇太極的分析之後,這些滿清重臣都是恍然大悟,並且紛紛稱讚英明的。 既然這樣,皇太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數日子了…… 並且他命令各部清軍做好準備,只等五天之後,就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殲滅對面明軍主力!(包括多爾袞那裏也能反敗爲勝!)創下不世之偉業! 於是就這樣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五天之後,令皇太極傻眼的事情卻是發生了……五天時間已經過去,可是和他對峙的明軍主力呢,卻依然是旌旗招展,軍營次序井然,沒有任何崩潰的跡象! 我靠,這是怎麼回事?皇太極就是真正的傻眼了!以他熟知的明軍的尿性,這完全不應該啊?還是說這次明軍攜帶的口糧特別多,所以還能喫上一二天?不過不管怎麼說,老奸巨猾的皇太極,還是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妙的感覺! 於是他一方面,就是立即和包圍圈中的多爾袞取得聯繫(當然這幾天這種聯繫就沒斷過,他們有一種專門馴化過的鷂鷹用來通訊的),確定對方依然牢牢地控制着糧道,沒有一粒糧食送過來的,而另一方面,他就是派出大量的哨探,前去明軍營地附近偵察,看看究竟有什麼鬼! 而就在皇太極展開偵查的同時,再說多爾袞這裏……他這裏已經真正的度日維艱了!這剛剛過去的五天都是過的什麼日子啊!反正每天天一亮之後,就開始發生戰鬥!並且最要命的是,無論勇士們如何頑強作戰,奮勇作戰,陣地還是在被一點一點的壓縮!蠶食! 甚至經過這五天的戰鬥之後,他們控制的地盤,已經從原來的長度二十多裏,縱深七八里,被壓縮到了長度只剩下了七八里,縱深只有二里多的險惡境地了——玄甲軍的炮彈馬上就要打到他的腦袋上了!這樣的形勢…… 當然本來就算這樣,多爾袞還是非常自信的,對此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念……也就是隻要堅守五天以上,就能取得勝利!(因爲明軍斷糧了嘛) 可是現在呢?已經實打實的堅守到第五天了,八萬勇士也已經戰死過半了!可是不說圍困他們的明軍,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包括皇太極那邊,也表示和他對峙的明軍主力,同樣沒有任何崩潰的跡象,還是活得非常滋潤的那種。 於是這樣的戰報彙集之後,多爾袞自己都要崩潰了……這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所謂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這要是因爲判斷失誤的話,整整八萬大軍可都要葬送在這裏了! 不過多爾袞身爲大軍的統帥,本身還是不能亂的,儘管他已經察覺到了有些不妙,不過他還是一方面自己給自己打氣,鼓舞信心的,另一方面,他就是更加頻繁的和皇太極聯絡,讓他務必找出其中原因,好讓他據此而調整對策的! (因爲如果情況不對,沒必要再堅守糧道的話,現在突圍雖然損失慘重,可還是能突出去的!可要是再等幾天,能戰的兵越來越少,想突圍都不行了!) 甚至除此之外,他還要做心理輔導老師……面對很多上門來求問的清軍大將,多爾袞還要裝出一副很沉穩的樣子,告訴他們這只是漢人的詭計,他們馬上就要斷糧了!所以我們只要繼續堅守,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然後多爾袞說着這些連他都不相信的鬼話,好歹安撫住了這些清國大將之後,接下來他能做的,也只是等待皇太極那邊的消息了!(並且這會他還不能突圍,如果真是明軍最後的迴光返照的話,那他就虧大了,喪失了唾手可得的良機) ***** 再說皇太極哪裏,隨着時間的越發推移,他也越發覺得不妙……可他就是想不出來,這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裏? 不過又過了一天之後(也就是多爾袞被圍困的第六天),他派出去的哨探總算送來了急需的情報!也就是明軍之所以不動如山的原因……原來杏山附近有一個不起眼的明軍堡寨——大定堡(也就是在塔山和杏山之間)。 然後從前天開始,明軍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從那裏運糧出來的,並且看那個糧米一袋一袋絡繹不絕的架勢,估計再支撐個十天半月都不成問題的,所以明軍完全不必擔心! 我靠!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皇太極都是重重地跌坐在了龍椅上……他簡直不敢相信,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並且這樣的事情,還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乳峯山離着大定堡,也就是十里地的路程罷了) 要知道那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軍堡,而且在一年之前就已經建造在那裏,並且平時也是非常‘膽小’的,從不出來騷擾我八旗部族,駐軍也不多(因爲從來都是‘龜縮不敢出’,所以想當然的認爲不多了)所以皇太極雖然早就知道,有這個堡寨的存在,卻從來不放在心上的。 (畢竟此時的遼東大地上,明軍大大小小的堡寨還是有十幾個的嘛,沒有引起重視也非常正常) 可是現在呢?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軍堡,居然成了整場大戰的關鍵?乃至成了決定我大清命運的關鍵? 怎麼辦?該怎麼辦?皇太極開始拼命的思索起來……並且他還非常自責,因爲一時的失察,結果造成了全局的被動!甚至白白把八萬勇士送進明軍的陷阱的!所以現在呢,他必須要想出扭轉乾坤的方法! 不得不說,在情況明瞭之後,作出決定還是非常簡單的,皇太極幾乎沒怎麼想的,就已經有了決定,並且立即開始下旨:“傳我命令,立刻派兵攻打大定堡!並且要用最快時間拿下他!” “啊!”聽見皇太極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在場的滿清重臣卻都有些猶豫,甚至其中就有人勸道:“啓稟皇上,攻打大定堡是沒問題,可問題是明軍的主力正和我軍對峙的,這要是我軍再分兵前去攻打大定堡,明狗主力這要是打過來的話……” 不得不說,明軍減兵增竈之類的欺騙手段,做得非常好,這些狗韃子到現在都認爲,對面的明軍主力不是五萬人,而是至少十萬人!反正就是和他們差不多,包括這其中,他們還看見了最令他們害怕的玄甲軍的旗號!所以這些狗韃子一直是小心謹慎,不敢亂動的……所以現在這樣…… 不過不得不說,皇太極還是很有決斷力的,他就是低喝一聲道:“那又怎麼樣!我大清勇士還有12萬人!完全可以用其中8萬人對抗明軍主力,另外四萬人前去攻打大定堡!” 不過看着有些親王貝勒似乎還想再說,皇太極已經一揮手道:“朕意已決,不必多說!立刻給朕發兵!” “並且你們這些奴才給朕記住,一定要快!哪怕是用人命填,也要儘快把大定堡拿下!” “遵旨——”看見皇太極已經王八喫秤砣,鐵了心要這麼辦了,這些滿清重臣也就只有領命執行的份了。 不過皇太極看看這些人,很多人顯然還是不太明白(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公正的說此時的清國,除了皇太極和多爾袞這二人之外,其他人或許不缺勇武,打打殺殺也在行,可說到謀略的話,這是什麼東西?這些關外蠻夷會有嗎?要知道他們從奴隸社會進化過來,還沒多少年呢!) 所以皇太極見狀,還得給他們做一番解釋,當然這也是很明顯的,皇太極現在之所以如此急切,因爲戰場的關鍵就在這座小小的大定堡上了! 只要能夠拿下大定堡,那明軍就真的再沒有儲備糧了,也就可以真正的不戰自潰!從而使我大清一舉奠定勝局! 反之,如果拿不下的話,那要面臨崩潰的就是我大清國了!至少前去截斷糧道的八萬人馬,就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按照漢人的話來說,那完全就是自己往圈套裏鑽——自投羅網啊! 所以等到皇太極分析清楚了這個形勢之後,在場的滿清重臣才終於弄清楚……原來是這麼回事! 於是知道事情緊急之後,這些狗韃子的執行力還是很強的,包括之前是否有什麼明爭暗鬥,全部放在一邊,而是立即按照皇太極所說的,以8萬人對抗明軍主力,另外4萬人就是立即趕赴大定堡,爭取儘快拿下他!按照皇太極給出的期限就是——三天之內務必拿下! 而這也是很明顯的,按照皇太極的分析,多爾袞部就算再頑強,估計還能支持四到五天,再多就要危險了!所以必須要在三天內拿下! 不然的話,如果沒有先拿下大定堡,反而被明軍把多爾袞部給喫掉的話,糧道重新打通,那麼到了那時候,拿不拿下大定堡還有什麼關係嗎?所以這個時候,時間就是生命! 於是在明白了事情的嚴峻性之後,四萬清軍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大定堡直撲而去!(大定堡就在塔山和杏山的中間,離着清軍的大本營並不遠)。 包括皇太極此時,把軍隊派出去之後,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把這個最新情報通報給多爾袞,並且需要他再堅守至少五天! 雖然他也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必死的任務!本來的計劃只是堅守四到五天,可是現在呢?直接翻了一個倍?並且還是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 可是他也只能寄希望於如此了,並且他也相信,值此大清國生死存亡之際,以多爾袞的能力和膽略,一定能夠再堅持五天的!而只要再堅守五天(五天之內一定能攻下大定堡的),那時就是我大清國反敗爲勝的時候了! 所以值此關鍵時刻,就看多爾袞會怎麼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