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大閱兵! 作者:未知 然後四萬玄甲軍一路前行,出了東路沒多久,就和同爲大同鎮的大同總兵王樸匯合了。 王樸本來是個紈絝子弟(靠着祖上的餘蔭當上這個大同總兵的),不過在崇禎十一年的那場大戰中,八大總兵聯手抗戰,已經和楊山蘆結下了不錯的戰鬥友誼,所以這次相見之後,都是言談甚歡的。 (這八大總兵分別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薊鎮總兵白廣恩,山西總兵虎大威,山海關總兵馬科,于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密雲總兵唐通,大同總兵王樸,所以王樸也在裏面) 當然他領的兵就無法和楊山蘆相提並論了,一共也就是三千正兵營,外加其他副總兵,參將什麼的領了三千戰兵(當然這點兵馬並算不了什麼,在原本的歷史中,這次韃子把阿哈,跟役什麼的全算上,一共出兵二十四萬,可謂是舉國而來啊)。 不過就算這樣,等到這二支友軍相見之後,還是非常歡喜的,特別是那六千大同官兵,看見軍威雄壯的整整四萬玄甲軍,看見那高高飄揚的御賜軍旗,那種振奮……(畢竟在上次崇禎十一年的大戰中,他們跟在玄甲軍後面,就已經嚐到過n多好處了,所以這一次呢?) 於是兩軍會師後,他們同樣學着玄甲軍,高唱着軍歌,一起向京師進發。 然後這支大軍在出了大同鎮,沿着雁門水河谷到達宣府懷來衛之後,又遇上了同樣領軍出征的宣府總兵,鎮朔將軍楊國柱。 這位也是老戰友了,並且和楊山蘆的情誼更爲深厚(之前八總兵聯手抗戰那就不用說了,包括之後,楊國柱曾經聯同玉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延臣,一起前來東路取經,而楊山蘆呢,就慷慨的贈予了他們肥田粉的祕方,讓他們用以屯田的,這種情誼……) 所以在會師之後,楊國柱當即給了楊山蘆一個熊抱,那種戰友之情……並且得益於楊山蘆之前的慷慨,這次楊國柱領的兵可是不少——足足一萬正兵營(屯田給力,也就有了更多的錢糧養兵嘛),再包括其他的什麼參將遊擊,領兵五千,這次宣府鎮就一共來了一萬五千人,可謂是兵強馬壯啊! 於是等到這三路大軍會師之後,一共都有六萬之衆!這樣浩浩蕩蕩的向着京師進發! 不過因爲人數實在太多,行軍速度並不快,四日後,六萬大軍纔到達水關長城處,次日又走到居庸關(都是山路),不過到了這裏就快了,離着京師只有一百多裏了。 等到第二天上午,大軍出了居庸關,走在一望無際的京畿平原上,這路就好走多了,十二日末時(約下午一點到三點鐘),大軍終於抵達了京師,在德勝門十幾外的地方,安營紮寨。 而這個時候,京師方面也早已經接到他們到來的消息,所以以內閣首輔劉宇亮爲首,包括一干朝廷重臣,都統統前來迎接的,並且場面還非常隆重,迎接的有吏部尚書李日宣,楊山蘆的老爹楊嗣昌(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工部尚書劉遵憲等等。 一般來說,大明講究的是文貴武賤,以文御武,例如一個堂堂總兵(一般都是正二品以上),看見一個四五品的文官,都要行下官之禮的,可是現在呢?不過是些武將前來,就要各部尚書親自出迎?所以這種規格可謂是極爲的隆重了。 甚至除此之外,自發前來觀看的京師百姓,也是非常的多。 沒辦法,因爲這次的大戰太重要了,包括此前楊山蘆爲了造勢,爲了喚起全民抗敵的決心,早就授意大明時報的李巖李公子,成篇累牘地發表文章……例如此戰的前景,可能造成的後果等等。 所以看得多了,現在連京師百姓都是非常關心的——也就是用報紙上的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畢竟他們也不想,讓這些清軍再次打到京師城下的吧…… 當然等到這些百姓們,看見了出征的大軍之後,也就放心了。 特別是從東路出來的那4萬玄甲軍,那可真稱得上是軍威鼎盛,軍容嚴整……清一色都是二十多歲的棒小夥子,再配上火紅的鴛鴦戰襖(裏面還穿着東路出產的羊毛衫,出關之後會很冷啊),再跨上一看就是非常厲害的模樣古怪的鳥銃(燧發槍),看着就是提精神! 甚至看見軍威如此雄壯,連那些各部尚書都是讚歎不已的,紛紛向楊嗣昌道賀的,當然楊山蘆也確實知道,這次出征的明軍和歷史上相比,確實已經大大不同了。 就好比在原本的歷史上,明國同樣舉全國之力,調集八大總兵,十三萬大軍,出關前去救援錦州,可是實際上呢,很多人就是攢雞毛湊撣子……真正能打的精兵不多,擅長逃命的倒是不少。 而拋開那些傢伙不談,其中楊國柱部還算是能打的,可在歷史上,也不過只帶了三千正兵營而已(外加二千奇兵營,一共五千人),堂堂鎮朔將軍,九大邊鎮之一,居然只有這麼點人馬?大明國力之窘迫,軍鎮處境之窘迫,可見一斑。 (因爲這個鎮朔將軍的稱號可不一般!明末的總兵多達六十多人,可是能掛印稱將軍者僅有八人,而這八人中,又以“鎮,徵,平”字號來區分高低,以“鎮”字稱號爲最高,例如楊國柱的鎮朔將軍,就要高於山西總兵虎大威的徵西前將軍稱號,而虎大威的徵西前將軍,又要高於左良玉的平賊將軍稱號) 可就算是這樣,堂堂的鎮朔將軍,武將之首,居然只有這麼點人馬?大明國力之衰敗,可悲可嘆啊…… (在此多說一句,也正是因爲兵力的窘迫,最終造成了楊國柱之後的英勇戰死!楊國柱——國之柱石,隕落在松山之上!當然他在面臨關鍵時刻的抉擇時,說過的那句話還是很有名的。 當時楊國柱爲了救援錦州,先至松山,陷於清軍的重重埋伏中,然後清軍知道這是一員難得的大將,四面招降,並且承諾只要投降,就可以封王!(和孔有德等人一樣的待遇,)否則的話就只有死這一條路了。 而面臨這種關鍵時刻的抉擇,楊國柱怎麼說的?“此吾兄子昔年殉難處也,吾獨爲降將軍乎!”說完之後奮力格殺,最終英勇戰死!如此氣節,可謂永垂天地!) 所以對於這樣的大將,楊山蘆絕對敬重!並且一力着手,要改變他令人扼腕的命運!包括現在這樣,楊國柱此次出兵足足有一萬五千人!比原來的五千人馬足足翻了三倍,這樣的改變…… 當然這也是楊山蘆所希望看到的,這樣的敢戰友軍,忠勇名將,那是越多越好啊,而這也是當初他慷慨贈送肥田粉的用意所在——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所以這樣的景象,楊山蘆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然後因爲來援的軍隊太多,所以當日大軍就在京師城外住下,到了第二日後,就從六萬大軍挑選出一萬人,入城接受皇帝的檢閱。 當然這一萬人大多參加過崇禎十一年的戰事,所以已經不是第一次接受皇帝的檢閱了,可就算這樣,依然令人振奮! 就好像這一萬人到了京城內的大校場後,場面非常隆重,先有教坊司樂師奏樂,而且還是那種大軍出征專用的國之樂章:“皇明御極兮,遠紹虞唐,威加夷獠兮,德被戎羌……” 包括隨後,崇禎皇帝都是親自騎馬閱兵……只見他都罕見的穿了一身戎裝,頭戴鳳翅盔,身穿長身甲,就像一個真正的軍人那樣,斜舉長劍,策馬從一個又一個軍陣前經過。 並且崇禎皇帝還當場發表講話……號召勇士們奮勇作戰,徹底消滅韃虜,畢其功於一役的! 然後這其中,很多將士還是第一次看見崇禎皇帝,雖然離着距離比較遠,很多人只能看見一抹明亮的黃色(崇禎穿的是塗成明黃色的盔甲),不過就算這樣,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激勵了……咱終於聽過皇上講話了!咱這輩子終於聽到過皇上的金口玉言了!這種激勵…… 然後閱兵過後,當天晚上自然又有戶部官員,發下來犒賞酒肉,犒賞三軍,包括之前又有參將以上將官,接受崇禎皇帝的平臺召見,不過就在這樣一套隆重的程序過後,到了晚上,楊山蘆又是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單獨召見。 當然楊山蘆也有很多問題,想要單獨詢問崇禎皇帝的,所以也就欣然入宮。 可是等到見面之後,楊山蘆就詫異的發現,現場除了他們兩人之外,他的老爹楊嗣昌居然也在這裏,並且臉色非常精彩……有些不安,有些感激。 然後楊山蘆還沒有開口詢問呢,這是怎麼回事?崇禎皇帝已經告訴他一件事情……還是一件令他非常震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