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收拾舊山河! 作者:未知 神機營是位於整個大軍的中央地帶,等到楊山蘆來到之後,亮明身份之後,自然是毫無阻攔的進入了,接着楊山蘆七拐八彎,就來到了其中的一頂大帳。 崇禎皇帝此次御駕親征,安保還是很嚴格的,其他不說,大帳外面都有十幾個錦衣衛日夜守衛的(錦衣衛的全稱本來就是‘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負責保衛皇帝併兼特務機構)。 不過等到楊山蘆來到之後,他的這張臉那些錦衣衛番子卻都已經認識了,所以自然是一路順利的入內。 而等到進入大帳,見到了崇禎皇帝之後,崇禎皇帝正是在着急的時候呢……連番大戰已經告一段落,他也得到了一些消息,卻不確切,所以現在正是急的連連轉圈的時候……可是現在呢? 而等到楊山蘆仔細的陳述一遍,包括告訴他,經過此戰後,斬首東虜十萬大軍!包括狗韃子的兩白旗兩紅旗等建制,差不多已經全軍覆沒!甚至連他們的一位堂堂親王,老奴的兒子都被當場陣斬之後,崇禎皇帝消瘦的臉上,激動地都是露出了酡紅之色啊! 甚至聽此捷報,他激動地都要掩面而泣了:“這真是列祖列宗保佑啊!想想看,一戰殲敵10萬東虜,自國朝開國以來,何曾有過如此大捷!(倒是被狗韃子一戰殲滅十餘萬明軍,倒是經常有的)可是現在呢?” 至於他本人的聲譽,崇禎倒是沒想過,就好比此次大捷,他隨行的那些太監也聽到了一些大捷的風聲,並且已經在恭維他,說他是聖天子臨世,所以這次御駕親征,才能斬獲如此大捷,包括在未來的史書上,都會留下重重地一筆!可是關於這些虛名,崇禎皇帝完全沒有在意。 他在意的是,此次是否真正把狗韃子,削弱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給了他一番狠狠地教訓! 於是接下來,他再次聽楊山蘆詳述了一遍後,確認無誤後,就是激動地握着楊山蘆的手道:“愛卿你於國有大功啊!甚至朕感覺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把你提拔上來啊!” (一般君臣之間是不會握手的,可是崇禎很多時候,都是把楊山蘆當成自己的兄弟的,至於岳父神馬的,因爲小公主朱媺娖還沒嫁呢,所以崇禎暫時還沒有這個覺悟) 甚至看着楊山蘆同樣欣喜的面容,崇禎皇帝還想起了之前的事情——猶記得一年前他招楊山蘆入宮,平臺召對的時候,楊山蘆曾經親口對他保證過——五年平遼!五年之內平定遼東!再創一個太平盛世! 可是現在呢?才僅僅過去一年啊,就斬獲瞭如此大捷?一舉殲滅東虜國內近半兵力? 甚至想到了五年平遼這件事,崇禎皇帝還想起了他當初剛登基那會,也曾經有一個人對他說過同樣的話,誇口五年平遼!然後他那會年紀輕還好忽悠,可是事實證明那個人失敗了!誇下如此豪言壯語只不過是博取眼球而已。 可是現在呢?這還是博取眼球嗎?出關首戰就殲滅東虜十萬大軍,創下我國朝開國以來未有之大捷,如此一來,五年平遼還會只是夢想嗎?甚至都遠遠用不了五年的吧…… 於是在如此歡喜的時刻,君臣暢想一番後,那真是君臣相得,其樂融融啊…… 不過接下來,崇禎皇帝就是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愛卿,既然我軍已經斬獲如此大捷,朕也可以露面了吧?” 畢竟崇禎皇帝平時這樣憋着不能露面,就已經很難受了,再加上現在斬獲如此大捷,還不能露面接受衆將的祝賀,感覺就好像衣錦歸鄉,卻在晚上到達完全沒人看到一樣,實在是非常的不爽啊…… 可是楊山蘆聽了之後呢,卻是耐心的勸道:“皇上,爲了您的安全考慮,併兼戰局考慮,還是再忍幾天吧。” 因爲楊山蘆是這麼想的,皇帝御駕親征可不是小事,一旦他的行蹤暴露,雖然現在打了一個大勝仗,已方陣營的心思還是比較齊的,可是被狗韃子方面知道的話,還會不趁機做文章嗎?(例如派人暗殺之類的)所以爲了避免這種潛在的風險,還是暫時不要暴露的好。 並且除此之外,這次爲什麼要御駕親征?放着舒適的皇宮不呆,要跑到這關外苦寒之地來?不就是爲了給這場兩國之間的大決戰,這場國運之戰,以重要幫助嗎?所以露面還是需要露面的,但是需要掌握一個好的時機。 例如等到兩軍再次大戰的時候,並且要那種打到難解難分的關鍵時候,而到了那時,纔是他閃亮登場的最佳時刻——想想看,等到代表皇帝親臨的天子龍旗出現在戰場時……那種對士氣的激勵…… (因爲在古代,皇帝的身份已經被神化,半人半神,對普通士卒來說那就是神話中的人物,所以這要是忽然出現在戰場上……) 等到楊山蘆解釋過後,其實崇禎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這就是人之常情了……崇禎這個皇帝其實當的也很憋屈啊,之前都被那些狗韃子欺負的狠了,經常有事沒事,就入關掠奪他的百姓,搶他的錢糧。 所以現在好不容易出口氣了,卻不能和行營衆將分享的,實在是讓他非常的‘怨念’啊,當然他也知道楊山蘆所言有理,並且爲了期待更好的效果,所以也就作罷。 不過接下來嘛,既然楊山蘆好不容易來上一趟,崇禎就是抓住他這個傾訴對象,要和他好好嘮叨嘮叨的……而且現在楊山蘆也有閒工夫了,這場大戰打完之後,清軍都已經退守乳峯山了(錦州外圍的第二道防線,距此有好幾十裏的),所以在我軍進攻乳峯山之前,接下來幾天都沒有戰事。 只是崇禎皇帝正在傾述之時,卻忽然面色有些異樣……因爲他想起一件事情!他這幾天一直在做一個噩夢! 而他現在真的把楊山蘆當成兄弟一般,所以這個噩夢連身邊的親信太監都沒告訴,而是隻告訴了楊山蘆一人的。 (崇禎此次祕密出京,把心腹太監王承恩留在京師的,這樣不引人注目,只把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帶在身邊的) 既然決定說了,崇禎就是表情有些異樣的道:“愛卿不瞞你說啊,你在前線作戰,朕也同樣憂心戰事,並且這幾天還天天做怪夢的!朕就夢到天下大勢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國內就是逆賊八大王沒死(張獻忠),並且在此國戰時刻,重新犯上作亂的!” “甚至更爲可怕的是,此次國運之戰,朕夢到的卻是沒有你的參加,並且最後的結局更是慘不忍睹!此戰我大明援軍十萬人盡墨!忠臣良將戰死不計其數!將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而更加可怕的是,此戰敗亡後,朝廷再也無力對抗東虜,最後更是韃虜入主中原,我漢人江山沉淪啊!” “啊!”崇禎皇帝只當是做了個怪夢,楊山蘆聽了卻是目瞪口呆……心道這位不愧是天子,上天之子……難道真的有天人感應?這個夢居然和原本的歷史都八九不離十了! 甚至楊山蘆還很想說,你更沒有夢到的是,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大明怎是一個慘字了得!你接連下罪己詔都沒用啊!並且隨着你這位悲劇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之後,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結束(南明什麼的在楊山蘆心裏是不算的),漢人文明的最後一座豐碑,轟然倒塌……可是現在呢? 所以楊山蘆在心裏唏噓的同時,也就安慰他道:“皇上請放心,所謂天人感應,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並且經此一戰,已經可以確信我大明王朝,有能力衛我邊疆!絕不會成爲那沉淪末世!所以還請皇上放心!” “並且微臣在此也不是說句大話……一年前微臣曾經說過,要五年平遼!可是今天呢?微臣要說五年平遼,已經指日可待!並且微臣可以在此再做下一個承諾,二年之內,微臣要親手押着皇太極等一干奴酋,到你面前請降!二年之內,我大明軍旗,會在狗韃子的皇宮上高高飄揚!” (其實楊山蘆都有把握說一年的,不過爲了穩妥起見,這個又是喜歡較真的皇帝,還是時間放得寬泛些吧) “好好好!”就是這樣崇禎皇帝都是激動萬分了!如果這話是其他人說的,他不信,甚至他還要唾他一臉……真以爲東虜是軟豆腐,可以任你拿捏的嗎?可是這話從楊山蘆口中說出來,他卻是一萬個相信! 還是那句話……自他登基以來,時逢大難,天不假年(各種天災人禍),可萬幸老天開眼,賜下了一個楊山蘆啊…… 而從崇禎皇帝寢帳離開後,楊山蘆的心情還是非常激動的……沒錯,剛纔他對崇禎所說的,其實也就是他的心願!並且他也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來到! 而到了第二天,明軍休整半日後,接下來就是唱着得勝之歌,從筆架山出發,開始向着錦州方向進發的! 然後這一路上,其實已經進入了明清雙方的勢力拉鋸地帶了,不過現在嘛,值此大捷,諸邪辟易!一路上再也看不到那些清軍鬼鬼祟祟的身影了(本來大軍剛出山海關的時候,前後都有不少清軍哨探四下尾隨的),不過現在嘛……安寧的就好像在自家國內行軍一樣。 接着就是一路經過了明軍好幾大衛所,諸如寧遠中左所之類的,並且在到達了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軍堡——大興堡之後,十三萬明軍卻是停了下來。 一來是略作休整,第二個嘛,就是應楊山蘆的要求,要在此作一篇祭文——因爲這裏曾經是三千戚家軍的停留之地(也就是在渾河血戰中,主帥童仲揆、陳策,戚金率領的那一支戚家軍,當然他們最後是在渾河血戰中,全部戰死的)。 而楊山蘆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爲他每每在後世翻閱史書,最爲敬佩的就是這支戚家軍了! 要知道那場渾河血戰(連同四千四川白桿兵一起),那真的是打出了軍威國威的!如果不是當時其他明軍膽寒不敢救援(時任薊遼總督的袁應泰),那絕對能把老奴親率的數萬精銳清軍打得崩潰的! 當然就算這樣,狗韃子也已經很不好受了,根據日後狗韃子自己編撰的史書記載,此戰中明軍以近萬人擋我數萬衆,可是衆多清軍依然紛紛敗北! 包括清軍中最精銳的紅甲喇軍、白旗軍、黃旗軍都紛紛敗下陣來!甚至還有多名八旗將領在戰鬥中被明軍活捉的!可見我戚家軍之威名! (只可惜人太少,只有三千人,最後在優勢清軍面前堅持不住,又沒有援兵,以總兵官陳策爲首、童仲癸,副將戚金等大小將官120多人,全部壯烈殉國!英烈的鮮血,灑滿了渾河岸邊!實爲可悲可嘆!此戰後包括戚繼光一手打造的戚家軍,此後不復存在,傳承斷絕……可是現在呢?) 於是等到大軍紮營後,由薊遼總督兼行營督師洪承疇執筆,親自做了一篇祭文,來祭拜英靈! 洪承疇兩榜進士出身,那個文采是相當好的,而等到擺上香案,點燃檀香,他開始唸誦祭文的時候,在場近百武將,近十文官,那是紛紛落淚…… 在這個祭拜過程中,天地肅穆,北風嗚咽,當然明軍在祭拜的過程中,同樣拿出了有力的祭品——多鐸以下等一百多個韃虜高級將領的人頭,像什麼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等等,來祭奠這些戰死的英靈的!(當初戰死的戚家軍大小將官,同樣有一百多人)。 而等到祭文唸到高潮的時候,在場的玄甲軍大將戚振宗,那更是放聲痛哭的(渾河血戰中英勇殉國的副總兵戚金,就是他的叔叔) 而其他衆多武將文臣見狀,也都是紛紛落淚,更加悲痛……自遼事以來,都戰死了多少忠臣良將啊……只是,看着此情此景,也有不少人臉上,漸漸地露出了另一種顏色——那就是振奮! 沒錯,因爲他們也有理由振奮!渾河血戰中,我軍戰死七千餘人(三千戚家軍,四千白桿兵,長眠於渾河兩岸),可是現在呢?我還他以十萬斬首——陣斬十萬韃虜! 包括此時我大軍行走在遼東大地上,韃虜都已經不敢再掠我鋒芒!(不像之前的渾河血戰,三千戚家軍剛剛到達,韃虜大軍已經蜂擁而來了) 並且由此推廣開來,除了渾河血戰之外,之前的諸多戰事同樣令人感嘆——自從韃虜崛起以來,兩國之間的幾次大戰,我軍可以說是完全失敗! 薩爾滸大戰,我軍一戰陣亡近十萬人! 沈遼大戰,明軍又是近十萬人戰死!瀋陽遼陽兩座重鎮失陷!(渾河血戰就是依附於此的) 廣寧大戰,明軍又是數萬人戰死!廣寧陷落! 如此一敗再敗,敗無可敗!八旗鐵蹄的陰影,已經籠罩整個大明的天空!無數忠臣良將,紛紛戰死,依然不能阻擋韃虜前進的腳步! (在這裏多說一句,如此諸多慘敗,戰死的忠臣良將,實在是不計其數!再舉一例,渾河血戰之後,又進行的廣寧大戰,西平守將副總兵羅一貫苦苦堅守(廣寧城外圍的西平堡),可是久候援兵不至。 最後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羅一貫頂盔冠甲,在城牆上向着北京方向跪拜,說道:“臣盡力了”,然後自刎而死!包括他麾下的參將黑雲鶴、遊擊李茂春等忠臣良將,也相繼戰死!如此忠勇良將的結局,可謂悲嘆!) 可是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可是現在呢?筆架山一戰,滅敵十萬韃虜,壘起京觀高達數十丈,同樣還以顏色?並且滿清戰死了十萬人,就等於滅國了一半? (雖然我堂堂大清,氣吞四海,睥睨四方,卻是人小口氣大,此時一共只能湊出二十萬‘戰兵’了,還是老弱病殘全部算上的那種,所以一戰消滅了十萬人的話……) 所以等到最後,在楊山蘆都是恭敬上香,祭拜英靈的時候(現在還沒打到渾河,等到打到了渾河之後,還要大大的祭拜)。 就是在心裏默默的念道……天上的諸位英靈,忠臣良將們,就請你們拭目以待吧,看着我十三萬大軍,是如何橫掃韃虜,蕩清一切魑魅魍魎!再現我堂堂大漢軍威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ps 今天白馬又是好開心,都已經年初二了,還有三位書友打賞的!而且這三位都是老朋友了,他們分別是書友喬陽123,書友szhbl,書友scjosdu,感謝感謝! 有了這麼多老友的支持,白馬在新的一年裏,會寫出更多更好的章節來哦!來回報諸位的厚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