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祖大壽的選擇! 作者:未知 錦州城上。 其中爲首的一人,是一個年過五旬的大將,此人身材魁梧,目光銳利,一身火紅的披風更是顯示出他獨特的地位!此人正是守城明軍的統帥,大明太子少傅,左都督,錦州總兵祖大壽。 說起祖家,那是遼東赫赫有名的豪門家族,光是在軍中擔任副將、參將、遊擊的各級軍官,就有近十人之多的,所以在軍中的影響力極大!便是目前漸漸興起的吳氏家族,號稱遼東未來之星的吳襄、吳三桂父子,也只能屈居之下。 不過在之前祖大壽降清的時候,他的兒子祖澤潤、祖澤洪、祖澤溥、養子祖可法,心腹部將張存仁、李雲、韓大勳等人都跟隨降清,並且最終留在那邊了。 (皇太極還存着千金買馬骨的意思,就算之後祖大壽又逃回去了,可他對這些人依然不錯,例如這個其中,祖大壽的兒子祖澤潤,都當上了漢軍八旗中的固山額真,張存仁都當上了都察院參政,不可謂地位不低)。 不過這樣一來,祖大壽的勢力己經大不如前,當然就算這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遼西軍門中,祖大壽仍然權威深重,具有非凡的影響力!特別是在這錦州城內,任何事情都能一言而決! 不過現在看見狗韃子一反常態,拼命猛攻,還是讓這些將官們非常緊張的。 “奶奶的,韃子這是吃槍藥了嗎?這麼玩命攻城?”此時說話的,是站在前排的一個大將,此人正是祖大壽的弟弟祖大弼。 祖大弼雖然已經年紀不小,可作戰時仍然非常勇猛,頗有老將黃蓋的那種氣勢!並且往往喜歡親自下陣衝殺的,所以軍中綽號“祖二瘋子”。 可就算是這樣的粗獷人物,此時都已經察覺有些不對勁了,老實說錦州城雖然被圍都有大半年了,清軍期間也攻打過五六次之多,可以很多時候都能看出,他們的攻擊意志並不堅決,往往雙方戰上一場,他們討不到便宜後,就會鳴金收兵,繼續執行圍而不打的政策。 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大約是從三天起(也就是圍繞着乳峯山大戰,兩黃旗和正藍旗兩次反擊都告失利之後,)清軍的攻勢就驟然猛烈了許多,甚至從天不亮就開始攻城,並且一口氣打到天黑的,這種瘋狂的勁頭…… “哎,賊奴如此一反常態,肯定是外面出了什麼事情!只可惜我軍被困城中,消息斷絕,不能因此而參考啊……可惜,可惜。”此時說話的,又是祖大壽的一個心腹將領,並且還算是有些頭腦的。 而居於將官中心的祖大壽,聽了之後卻是皺眉不語,其實他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苦在如今消息斷絕,就好像成了一個聾子,瞎子,對於外界的各種判斷力大大降低,只能被動地見招拆招了。 不過就算這樣,憑藉祖大壽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已經隱隱有種預感,估計此次韃虜在我入援大軍面前,吃了一個大虧了,不然的話不會攻得這麼猛的,畢竟他可是知道,此次入援大軍,兵力是多麼的雄厚!(在消息還沒斷絕之前,祖大壽還是知道些情況的) 最重要的是,此次入援大軍中,還來了一支天下強軍!被皇上御賜天下第一軍的玄甲軍,都親自來援!並且還來了整整四萬人!這樣的一股強大力量…… 所以就算此時韃子瘋狂攻城,整座錦州城在清軍的攻勢下,到處都在激戰,看着形勢危急,可是祖大壽依然不動如山!沉穩無比,而他手下的那些將官們見了,也都沉穩了不少,彷彿心裏有了主心骨——而這也是他經營遼西三十年的底氣! 於是當下,祖大壽就是沉穩的調兵遣將,分守各處城牆,誓要和韃子周旋到底! 可是這樣到了晚上,各處的戰報統計上來之後,還是嚇了祖大壽一跳,經過一天的激戰,手下傷亡居然高達二千餘人!(經過之前的幾場戰鬥,城內的明軍此時一共只剩下了一萬三千餘人)。 雖然因爲防守方佔據優勢,狗韃子的傷亡還要高於這個數字,可這還是讓祖大壽心驚不已的……照這樣的消耗速度,錦州城恐怕撐不了幾天了呀! 甚至這樣的慘烈消耗,讓他的手下那些將官們都坐不住了,一起來到祖大壽的總兵府,來商討對策的。 並且因爲這些都是他的心腹手下,說話都沒有顧忌的,所以這時,以他的弟弟,那位綽號祖二瘋子的祖大弼第一個開口:“大哥,你快想想辦法吧!不然的話再這樣下去,錦州城就要守不住了呀!” “哼!你慌什麼!”祖大壽就是瞪了他弟弟一眼道:“照我的判斷,韃子之所以如此一反常態,不顧傷亡的猛攻我軍,很可能是因爲我入援大軍進展順利,狗韃子難以抵擋,纔不得不如此的!” 對於祖大壽的這個判斷,在場衆將也都表示認同,覺得應該是這個道理,可問題是,就算援軍進展順利,可是還要多久才能趕到,誰也不知道!可是城破的日子卻已經扳着指頭都能算清楚了!這要是援軍趕到了,城也破了,不還是一切都白搭了嘛…… 並且以他們所知的明軍的尿性,往往一點點路都要走上半天的,各種沒有效率!(當然要是把他們換成援軍的話,同樣也是如此,另外此時的行軍,全靠兩條腿走路,確實困難,當初的渾河血戰,由戚金帶領的戚家軍,從出發到趕到渾河岸邊,整整走了三年) 所以這要是等待援軍來救援的話,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面臨這危機時刻,就另有一個親信將領小聲說道:“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照我看來不如再守上一二天,如果到時候援軍再不來的話,那咱不如就往那邊去了吧……”說着他還朝着狗韃子佔據的方向指了指。 而聽他這麼一說,在場的人心思都活泛起來,畢竟這也是很明顯的,他們這邊在狗韃子那裏並非沒人,相反人數不僅不少,還活的很滋潤。 就像祖大壽的心腹部將韓大勳,大淩河血戰後投降過去,就被封爲戶部承政,另一員部將李雲,被封爲刑部承政。 (所謂的承政,大約相當於大明的正三品侍郎,屬於絕對的高官了,當然在正宗的滿人眼裏,就算你品級再高,依然還是把你當成可以隨意使喚的奴才,就像著名的大漢奸范文程,官拜祕書院大學士,類似大明的內閣首輔,算是深得韃子看重了吧?可是連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 更不要說祖大壽的兩個兒子,都被封爲大官,所以有了這樣的對比,也難怪這些人心動了。 並且不得不說,皇太極在某些方面,確實比較英明,或者說更加的陰險!如果是換成之前的老奴,極端仇視漢人!幾次三番的對遼東漢人高舉屠刀,甚至喜歡玩屠城的把戲!所以這些將官就算再怕死,也不敢投降過去的……投降過去也是死,那還投降過去幹什麼! 可是現在呢?皇太極的這種懷柔政策,很能迷惑人心啊…… 不過就算這樣,祖大壽聽了這樣的議論,卻只是狠狠瞪了他們一眼,然後說了兩個字:“膚淺!” 而這也是很明顯的,祖大壽雖然是個武夫,可是在幾十年中的明清兩國交戰之中,也早已學乖了,別看現在他的兒子和部下,在韃子那邊過得還不錯,這只不過是他還有利用的價值罷了! 真要是祖氏子弟全部過去,徹底投向韃子,誰知道狗韃子會不會就翻臉不認人?玩起了卸磨殺驢那一套?然後到了那時呢?他們就只能完全任人宰割?幹瞪着眼在一棵樹上吊死? 所以說兩頭下注,方爲上策,當然這種在歷史上也是有跡可循的,君不見三國時期,諸葛一族同樣也是如此,弟弟諸葛亮,侍奉劉備,哥哥諸葛瑾,卻是孫權的重臣,兩頭下注,旱澇保收啊! 更不要說他們在遼東經營多年,其實日子過得非常滋潤的,而且朝廷對他們幾乎也是毫無約束,相當的‘寬容’。 (例如在大淩河血戰慘敗後,崇禎曾經幾次召祖大壽入京問話,可祖大壽就是不去!然後崇禎對這樣的軍頭還毫無辦法,還得捏着鼻子許以他高官厚祿,加封太子少傅,左都督等等,所以像他這樣的勢力,在遼東差不多就等於一個土皇帝了)。 包括他手下的這些部將,和下面的一干祖氏子弟,乃至是衆多家丁,個個在遼西都有田畝莊園,有若一個個大小地主,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可真要是投到韃子那裏去了,還會像大明那麼寬容?讓你留着這麼多的產業?並且沒人管束的?所以這樣一番對比,自然知道哪裏的好了。 所以在經過祖大壽的一番分析後,在場衆將都是恍然大悟,感覺說的有道理。 可就算是這樣,祖大壽說完之後,反而沉默了起來……道理是這個道理沒錯,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援軍要能及時趕到!不然的話,真要是城破了,在爲國盡忠和再次投降之間,祖大壽都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了?甚至會不會和十年前一樣呢?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着啊…… 可正在衆人都感覺左右爲難的時候,這時忽然有個親衛來報:“報告,守城的兒郎們帶來了一個明軍,還自稱是玄甲軍特別分隊的,並且還帶來了援軍的消息,請問是否要把他帶進來?” ps 鞠躬感謝書友zz681027的打賞!前幾天剛剛打賞過,今天又來,這樣的支持……感動之下,無以爲報,只能力爭寫出更多更好的情節,來回報親的厚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