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吏治改革(下) 作者:未知 並且要知道,吏治改革,任重道遠。 而且現在的大明,開國近三百年來,吏治方面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極端……也就是官場各種貪污腐化盛行,甚至一些原本屬於潛規則的東西,都能堂而皇之的出現了……就好像此時盛行的‘常例’。 所謂的常例,是各級官吏敲詐勒索下級官員,損害黎民百姓利益,包括侵佔國家財產的一種總稱,也就是他們爲了維持體面生活的需要,想出各種可以做手腳的名目。 具體來說諸如小民夏秋二季納稅的時候,明明只需要交一斗穀子的正稅,結果卻需要繳納一斗二升!而多出來的即爲火耗,也就是所謂的常例,可是上繳戶部的,依然是一斗,這多繳納的這些利益,就被各級官吏侵吞了。 又或者再舉一例,例如當初毛文龍的東江鎮存在的時候,如果朝廷給他的軍餉,一年覈定是一百萬兩的話,那麼這一百萬兩從戶部的官倉提出之後,就開始層層‘瘦身’。 然後等到最後到了毛文龍手裏之後,一百萬兩隻剩下了六十萬兩,只能拿到六成左右(甚至這六成裏面,都還有折色本色之分)。 而這在官場上的俗稱就是‘漂沒’——就是說這些東西路上遇到意外,損失掉了,沒了,其實這也是常例的一種,不過剋扣的對象從下面的小民變成了邊鎮官兵罷了, 只是,這樣的做法卻對整個國家都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就以這一百萬兩餉銀來說,等到了毛文龍手裏之後,只剩下六十萬兩了,那麼他會怎麼辦呢?既然你們上面都會剋扣,他不會嗎? 於是在接下來的下發過程中,繼續層層剋扣,這樣最終到了那些小兵手裏的時候,一般只能拿到五成,甚至更少! 而這樣一來,明末的軍隊沒有戰鬥力,也就很好理解了,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職業軍人,把腦袋掛在褲腰裏的危險職業!可是現在呢?連這樣的賣命錢都要剋扣?所以明末的軍隊軍無戰意,遇敵即潰,乃至最後亡國滅種,被區區一個關外蠻夷滅亡,也就很好理解了。 (當然舉的這個例子中,毛文龍還算是個不錯的武官,東江鎮的地理位置也比較差,所以剋扣的應該沒有這麼多,不過還是可以從中看出這個問題) 甚至再多說一句,所謂的常例,不僅損害了百姓和國家的利益,它還是一把雙刃劍,同時還腐蝕了一衆官員。 舉例來說,一個十年苦讀,新鮮出爐的新科進士,授官之後本來雄心勃勃的想做出一番事業的,可是等到進入了官場這個大染缸之後,又有幾個能保持初心的呢? 你敢不收常例?不收就是得罪同僚,收了就是不復本心,而面對這樣的考驗,最終又有幾人能抗拒呢?最後不過是變成了天下烏鴉一般黑。甚至真的有某個異類的話,敢不收的話,那麼他的下場也一定會非常悽慘! 就好像正德年間,有一個縣令到某地上任,然後此人確實廉潔,也確實異類,不願意收受常例,結果怎麼樣呢?他被手下和其他屬官聯手暗害了!至於理由也很簡單,這是斷他們的財路啊!你都不收了他們怎麼收?所以自然要取你的小命了! 所以面對這樣的嚴重腐化,一片黑暗,楊山蘆以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過現在嘛……自然是要辣手改革了!革除五省境內一切常例!徹底根除這一毒瘤! 當然,楊山蘆革除了這些常例之後,並不是說不想讓這些官員們活下去,讓他們過如同苦行僧的生活,類似海瑞的生活。 畢竟他還是很清楚的,按照後世某位學者所說的,你養了一條看家護院的大狼狗,但是每天只給它喝一碗稀粥,那就不要怪它出去偷雞摸羊了。 所以楊山蘆在革除了常例之後,同時還是雙管齊下的,大幅度提高了俸祿水平! 也就是他制定的新規則是,不論五省內各級官員,上至巡撫,下至負責問小民收稅的攢典,他們的俸祿都是按照原來的水準,一律提高三倍! 除此之外,每年還有政績考覈一次,考覈好的另外還有物質獎勵!(約佔全年總收入的一半)而通過這樣的手段,就能確保他們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了……因爲這個俸祿提升比例還是很大的。 例如按照楊山蘆的計算,就以一個和老百姓接觸最多的七品縣令來說,他的俸祿提高三倍之後,就不必依靠各種灰色收入,貪污受賄,也能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 甚至其中一些比較優秀的縣令,年終考覈優秀的,還能拿到年終獎勵……只要老老實實當官爲民,勤勤懇懇做事,除了三倍的俸祿之外,還能再多拿半年的收入?這樣他們就更加有動力了。 而這樣一來,所謂高薪養廉,有了這樣的制度保證,到時候誰再敢貪污受賄的話,就完全不必客氣了……都保證你優厚的生活了,你還要貪污受賄?還要向勞苦大衆伸手?那就必須要拿下你了!並且其他人還說不出半個不字! 所以說楊山蘆這一增一減之間,非常的妙,可以說從根子上解決了吏治的問題。除此之外,改革吏治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可是改革的還有不少,例如對於官員的作休時間,楊山蘆還引入了後世的休假制度。 就好像現在,還是受了朱元璋的遺禍,此時官員的待遇非常之差,包括他制定的官員作休制度也是非常苛刻的,甚至比之前的元朝還差,1年到頭只有3天的假期,分別是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這實在過分了點,那些官員實在忍無可忍,所以後來在朱元璋嗝屁以後,在年末春節前後,增加了大約一個月的假期,這樣來安撫一下,不過同時廢除了元朝時名目衆多的探親假期,只規定父母大喪,可以守孝3年。 而現在呢,對於這種缺少人性化的制度,楊山蘆同樣做出了改變。 也就是每週休息一天,一個月休息四天,這樣一年就是近五十天的假期,然後再加上年關前後休息一個月,總共合計休息八十天,雖然這還遠遠比不上後世的作休制度,不過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極大的進步了! 並且除此之外,楊山蘆還仿照後世,推出了一個年假制度。 因爲他深深知道,每天睜眼就要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每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又是多麼的想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所以現在呢,就算不能完全解放,他也有條件進行部分改善了。 也就是他規定了,一年可以一次性休假十天,稱之爲年假(只要你把手頭上的工作交接好)。 並且這個年假,還是和工作績效和工作年限掛鉤的,你工作越好,工作年限越長,就可以享受更長的年假!甚至最長都可以高達一個月! 而這樣的休息時間就很爽了,原來就能休息八十天,這樣一來都有一百一十天了?差不多幹二天休息一天?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再覺得,工作是一種苦役了。 甚至楊山蘆的改革還非常深入,就好像這次的作休制度改革,他還涉及到具體的上下班時間。 不得不說一下,這時的古人非常悲催,雞鳴即起,晨聚昏散,雖然粗看和後世的作休時間近似,可是一天的工作時間之長,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就好像《詩經齊風雞鳴》中就有這樣的記錄……妻子催丈夫起牀:公雞已經叫了,上朝的都已經到了;東方已經亮了,上朝的已經忙碌了。(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也就是公雞開始打鳴,就要準備上班了,(一般約在早晨五六點的樣子),然後差不多要到天黑才能下班,所以這樣的每天工作時間之長…… 甚至當初在讀明史的時候,楊山蘆還曾惡意的猜想,當初的萬曆皇帝幾十年拒不上朝,是不是也因爲受不了這麼虐人的工作時間呢?你想想看,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一睜開眼就要工作……這種感覺,像不像一頭受人虐待的,不停拉磨的驢子呢? 所以現在,楊山蘆就同樣做出了改變……他規定每天辰時纔開始辦公(大約在上午八點)。 而這樣一來,就比原來的上班時間整整延後了一個時辰!然後這樣的一個時辰,可是非常寶貴的呀……可以讓這些官員們,每天起牀後變得非常從容,而不再是像打仗似的那樣趕時間了。 並且上班晚了,並不代表着工作效率的降低,因爲這也是很明顯的,工作效率的高低,取決於你的工作熱情,如果一個人只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來上班的,那麼就算他一天到晚待在縣衙裏,那又有什麼用呢?只是作爲一個泥菩薩擺設嗎? 所以這個改變,同樣非常受到下面那些官員的擁護。 並且再多說一點,楊山蘆另外還大大增加了官員的職位。 也就是之前的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一個幾萬人的縣裏面,官員卻只有三四個(如果是在後世,最少都要有上百人吧),把人當驢子使喚! 就以一個縣來看,縣令是老大,接下來就是縣丞和主簿這二個當官的,再接下來就是吏員和差役了,官員的任務之重,令人咂舌。 就拿縣令來說,他一個人等於兼任了縣委書/記、縣工商局長、稅務局長、財政局長、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等諸多職務於一身。 老朱的想法是挺好的,可以省錢了,可是這明顯不合理啊……甚至這要是遇上一個糊塗官的話,百姓們不就是妥妥的遭殃了嗎? (因爲這樣一來,絕大多數縣令都是不能勝任的,那麼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也只有瀆職,力所不及,葫蘆僧錯判葫蘆案了) 所以現在嘛,楊山蘆一口氣把每個縣的官員,整整擴充了一倍……一個縣裏面最少有八個官員,這樣雖然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可是已經大大減輕工作壓力,可以做到條理清楚,各司其職了。 然後有了這幾點改革,楊山蘆就可以相信,大明的吏治可以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也基本可以勝任一個地方政府的需要了。而這對於改善百姓生活,改變大明形象,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