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裸婚日常 第30節 作者:未知 程樘承諾:“放心,我把木頭弄他們家去幹,不讓你看見。” 話說到這份上,陳茶也不好再反對。 於是程樘忙着幫張家打棺材連飯都不回家喫。 陳茶閒着無事,去集上買了兩鋪兩蓋的被面布和裏襯布回來。又在村裏買了些棉花去棉花站彈成了瓤子。 瓤子是錢榆村的叫法,其實就是彈成鬆鬆軟軟去掉籽可以直接用的那種棉花。 準備好這些,陳茶喊了劉珍珠李芳芳還有張紅豔來幫忙。她在村裏也就認識這麼幾個人。 叫張紅豔過來是劉珍珠的建議。劉珍珠說這種事就該張紅豔來幫忙,她不會拒絕,誰讓她是長輩還口口聲聲說養大程樘? 只要陳茶開口了,張紅豔要敢不來,就會成爲全村的笑話。 果然,張紅豔雖然不太痛快,還是應了下來。 “茶茶,你只買了這些布嗎?是不是不太夠啊?”李芳芳翻着布料皺眉。 “這是兩鋪兩蓋的布。我們家屋子小,做多了也沒地方放。村裏那些風俗講究不太適合我倆。” 陳茶堅持,其他人也不好多說什麼,就算看不起也只是背地裏嚼舌根。 因爲被褥少,一天多就做完了。 按照劉珍珠和張紅豔的指示,陳茶還在新被褥裏塞上了糖塊瓜子花生。 李芳芳拍打了下外套上粘的白棉絮,喊陳茶:“陳茶,一會兒吃了飯,咱倆去看發喪吧?” 陳茶手腳並用,一邊切白菜豆腐,一邊用腳往竈裏踢了踢木柴。聞言還抽空擡頭看了李芳芳一眼,一臉茫然:“什麼叫發喪?” 按照錢榆村的規矩,不論紅事還是白事,哪怕是親戚過來幫忙也要管飯的。一般就是白菜豆腐湯。所以陳茶留了她們在家裏喫午飯。 李芳芳自動自發地接過燒火的活計,順帶給陳茶科普:“在咱們錢榆村,死了人辦事就叫白事。白事呢也是很多講究的。” 比如六十歲之前的人如果死了,沒特殊情況的,基本當天就火化下葬也不辦葬禮。 但是六十歲以上的人死了,不管什麼死因都要辦白事。 白事呢又分爲三天喪和排五排七。排五是指整個喪葬過程要五天,排七就是喪葬過程要七天。 一般人都是三天喪,第一天給老人梳洗打扮,通知親屬。第二天火化下葬等親屬弔唁。第三天正式下葬。 排五排七也差不多,就是時間不一樣排場也更大。排五排七一般是老人走的時候年紀很大,或者家族比較大。最起碼也要四世同堂,或者直系親屬離的遠,回來需要時間。整個喪葬過程自然就會拉長。 另外,白事和紅事一樣,都會請吹拉彈唱,所以不需要去幫忙的村民就喜歡去看個熱鬧。 李芳芳長嘆一聲,“其實,白事也不過是給活人看的。張常來但凡少摳門一點點,張奶奶也不會走的這麼急。” “啊?他說他娘是摔了個跟頭晚上睡覺沒的?!” 李芳芳哼了一聲,“看起來是這樣。你是不知道那個張常來有多摳門! 大冬天不給張奶奶買炭生爐子,一個月數着米粒地送贍養糧。張奶奶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原本挺胖一老太太瘦成了皮包骨頭,還得在菜園裏種糧食。 那天下雪,張奶奶出門上茅房不小心摔了,這麼大年紀,摔一下就是狠的。張常來叫了村裏李大夫來給張奶奶看了看。 李大夫只是一個村醫,醫術淺顯沒看出什麼異常,建議張常來帶張奶奶去醫院檢查一下,拍個片子什麼的。張常來說沒必要,只讓李大夫給開了兩貼膏藥。 結果半夜張奶奶人就不行了,去醫院人家說腦子裏血都滿了沒法救了。回來的路上人就沒了。他要早帶張奶奶去醫院看一下,說不定還有救!” 陳茶沒想到還有這一茬,搖頭嘆息,“活着不孝順,死了擺這麼大排場有什麼用?” “誰說不是呢?!” ****** 喫過飯,陳茶送走劉珍珠和張紅豔,跟着李芳芳往張常來家裏去。 張常來家在村子中間偏南的位置,一路走過去,陳茶發現很多人家的門外都貼着紅紙條。 有的寫着堂客,有的寫着主賓,還有的寫着外客,以及其他各種不同的稱呼。 陳茶好奇地指着紙條問李芳芳:“這是幹什麼?” “這是白事待客,貼條的院裏都有一桌或者幾桌席面。家裏老了人,就死了人,家裏肯定會來很多親戚。這些親戚除了死者自己的還包括孝子賢孫的親戚以及孝子賢孫家屬的親戚們。這些人按照遠近親疏分爲主賓,堂客等等。但是辦白事的人家往往沒有那麼大的地方招待這麼多客人,就會借用街坊鄰居家的地方和桌椅來待客。” 陳茶恍然地點頭,“我們家那邊可沒這麼麻煩,能當天入土爲安最好,不能也就拖到第二天,而且不會這麼大肆鋪張。” 李芳芳好奇,“你家是哪的啊?” “離這很遠很遠的南方。” “那你跟程樘是怎麼認識的?” “他英雄救美,我以身相許唄!” 就在這時,突然響起了綿長悲傷的嗩吶聲,嚇了陳茶一跳。 她撫着胸口望向張常來家問李芳芳:“這是要幹什麼?” 李芳芳仔細聽了聽,拉着她往前跑,“快,這是要發喪了!” 陳茶懵懵地跟着她跑。 剛到張常來家附近的衚衕裏,呼呼啦啦涌出來一堆小孩還有看熱鬧的大人。 隨後出來的是李芳芳說的“吹拉彈唱”。 一行五六人,有吹嗩吶的,有打鑔的,有敲鑼打鼓的,還有個拉二胡的。 在這幾個人後面不遠不近跟着的就是孝子賢孫了。 走在最前面的張常來披麻戴孝,連眼睛都被一帽檐遮着,像是哭得隨時都會背過氣去,由一個看起來年長很有威嚴的人扶着。 後面跟着其他由近及遠的親屬。 服侍也不一樣。張常來是全身白。連腳上的鞋都縫上了白布。 後面的人身上的白越來越少,到最後面的人,只頭上扎一塊白頭巾。 孝子賢孫還分爲男女兩隊,一路走一路間歇性地哭。 孝子賢孫後面不遠跟着兩個人擡着一張香案桌。 最後跟着的是六人擡棺隊伍。 擡棺是個體力活,所以都是年輕人,其中一個陳茶很熟,就她家程樘。 送葬隊伍不是直接到祖墳,而是先要謝禮。 第一站到主賓所在的地方,那個年長者,領着張常來他們到了門口,就拉長了聲調唸叨了一些陳茶聽不懂的話。 程樘他們把棺材放在地上,擡香案桌的人把香案桌擺在棺材前面。 這時出來幾個看起來年齡也很大的老頭。 張常來朝他們一一磕頭,那些老頭依次排好隊再朝着棺材一一作揖還禮。 就這麼一路敲鑼打鼓配嗩吶,一路喊一路磕頭。繞了半個村,才集體往張家祖墳移動。 張家祖墳離村不遠,就在村子南邊,大大小小有七八個座墳,新墳坑挖在最前方。 陳茶才知道這些大人小孩跟了半個村,看的是什麼熱鬧。 剛纔全程安靜悲傷的孝子賢孫們在棺材放進坑裏填土的一瞬間,像是集體在同一時間被打了一頓,全部都失聲痛哭。 陳茶仔細看看,發現這羣孝子賢孫裏,有真哭的有假嚎的。 尤其是張常來不光哭得像隨時要背過去,還拼死要往棺材上撲。 其他人就死命拉。 看起來特別悲愴,陳茶一時間都懷疑李芳芳是不是編排人。 其他人看得津津有味,也在議論這事。 “看張常來哭那樣,早管着幹什麼了?平時少摳門點,老太太身體養得好好的,說什麼都不能走這麼急!” “唉!沒準他真後悔了呢?畢竟也是自家老孃。聽說這次白宴真出血了,白菜豆腐湯裏可是實打實能看見肉。” “難說。我倒覺得他怕村裏人戳他脊樑骨才哭得這麼拼,好叫人知道他是孝子。至於肉,哪有白喫的?隨少了禮錢他也敢給你端碗白水喝!這事他張常來不是幹不出來。” 陳茶:“……” 真不知道張常來聽見這些話,還會不會哭成這樣或者哭得更厲害?! 等土填平了,看熱鬧的人羣就散了,各回各家。 孝子賢孫們也不哭了,紛紛摘了白布,也三三兩兩往張常來家裏走去。 陳茶沒着急走,因爲幫忙填墳的人裏還有程樘。 等了好一會兒,程樘才扛着鐵鍬和其他人一起走過來。 程樘看見陳茶,指着她跟身邊人說了句什麼,他旁邊的人主動接過程樘手裏的鐵鍬,朝陳茶擡了擡下巴,似乎還打趣了句什麼。 程樘笑了下,就快步走了過來,停在陳茶麪前,“等我?” 陳茶點點頭,問他:“這算是完事了?” 程樘點點頭。 陳茶打量了程樘一眼,朝他伸出手,掌心朝上:“棺材錢呢?” 程樘摸了下鼻尖,視線遊移。 陳茶收回手,也不笑了,“這張常來不會賴賬吧?” 程樘搖頭,“這不忙白事嘛?算完賬還能跑了他?!” 陳茶撇撇嘴,有點不開心:“程樘,你也別覺得我小氣!咱好不容易攢到二百多塊,可折騰了兩次進木材就賠了二十多塊錢,前後還搭上了十來天功夫。這柳樹也是咱花錢買的,你可不能這麼送了人情! 咱倆還有九天就要結婚了。我剛買了新的布和棉花,做了兩鋪兩蓋,花了百來塊。這還沒買請客用的食材。聽說還得僱馬車?你……” 陳茶一邊走,一邊掰着手指頭數已經花掉的錢和即將必須要花的錢。 總而言之,就是要辦的事很多,能花的錢很少。 程樘摳了下眼角,靜靜聽着沒說話。 回到家,天色就不算早了。 陳茶熱了熱中午剩的白菜豆腐湯,兩個人將就着吃了些。 程樘掐着腰皺眉盯着剩餘的板材盤算,覺得這些木頭應該還夠做一張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