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慈善家沈安(爲‘管唐仁的’加更) 作者:未知 “不給他們附學太學?” 王雱看了趙仲鍼一眼,說道:“那些權貴子弟大多沒多少本事,若是被太學拒之門外,就只能去參加開封府的發解試,開封府的發解試……那可是大才雲集啊!” 開封府的發解試歷來都是重中之重。因爲名額多,所以各地學生蜂擁而至,只是爲了能在這裏考試。 這大抵和以後的高考移民是一個套路,只要符合政策,你就能參加開封府的發解試。 名額多,就代表着錄取的條件放低。若是你有大才,那基本上就是手到擒來了。可隨着外地考生雲集汴梁,難度也在直線上升。權貴子弟想去分一杯羹,大抵會比附學太學艱難許多。 沈安見妹妹看着桌子上的捐獻清單好奇,就拿過來遞給她,然後問道:“果果不高興了……” 果果仰頭,然後認真的點頭。 我妹妹不高興了,那麼就該有人倒黴。 …… 張八年一路回宮,身後跟着不少人,聲勢不小。 皇城外站着不少人,張八年仔細看去,認出幾個都是權貴。 當年大宋立國後,趙匡胤用溫和的手段剝奪了不少功臣武將的權柄,高官厚祿讓他們回家去瀟灑。 這就是所謂的杯酒釋兵權。 時至今日,那些人的後代漸漸走向了沒落。但是在沒落之前,他們依舊有足夠的影響力去做一些事。 比如說曹皇后,她的祖上就是開國功臣曹彬。 這些人見到張八年後,都面露微笑,等看到後面沒沈安,就納悶了。 “張都知,沈安呢?” 張八年目不斜視的過去。 “他莫不是跑了?” “對,肯定是跑了。” “那他得受賄了多少錢啊!” “這是畏罪潛逃!” “……” 在這些權貴看來,沈安這下算是徹底完蛋了,所以他們心情輕鬆的調侃着,其中一人忍不住問道:“張都知,那沈安現在在哪呢?莫不是已經逃出城了?” “在家!” 張八年丟下這個答案,然後進了皇城。 在家? “他說在家?” 一羣人面面相覷,有人笑道:“張八年是在玩笑吧?” 一個五十餘歲的權貴面色微變,說道:“張八年一般不會搭理人,更別說是玩笑……” 他看着剛纔說話的男子,正色道:“他不會和咱們玩笑。” “張八年是皇城司的都知,是官家的人,常年如鬼魅般的見不得人。那張臉能止小兒夜啼,這樣的人……他會和誰玩笑?” 咱們沒這個資格讓張八年開玩笑。 衆人沉默,氣氛漸漸不對了。 “沈安……禮物呢?莫不是家中的管事把禮物私吞了?” “是啊!禮物呢?” “叫人回去問問。” 一羣人本是想看沈安的笑話,也好出一口氣。可現在自己可能會變成個笑話。 宮中,趙禎在和宰輔們議事,見張八年來了,身後卻少了沈安,怒火就不可抑制的在升騰着。 張八年行禮說道:“陛下,沈安未來,不過臣卻得了證據。” 權貴們集結起來就是一股力量,趙禎也無法忽視,所以張八年沒有說出來,就是想讓官傢俬下斟酌怎麼處置。 他把冊子遞上去,陳忠珩接過之後送過去。 趙禎接過冊子,壓制着怒火說道:“他這是覺着功勞甚多,朕不能處置他嗎?那朕倒是要……” 你要做什麼? 趙禎的話停住了,他仔細看着這一頁紙,然後又翻下去…… 殿內漸漸安靜,只聽見他翻頁的聲音。 他看到的都是捐助的明細數據。 第一筆捐贈發生在嘉佑三年六月,是兩貫錢。 趙禎記得那時候的沈安纔將擺脫了窘境沒多久,憑藉着炒菜撈到了第一筆錢財…… 可那時候的他竟然就能捐兩貫錢給福田院。 他不想再看下去了,但還是勉強翻動着。 後面一筆筆的錢物都記錄的很詳細,趙禎相信這些記錄都沒有絲毫差錯,但心中卻越發的愧疚了。 後面沈安的捐助手筆不斷加大,在他弄出了香露之後,一次就捐了上千貫。 這個少年竟然這般心善…… 趙禎只是估算了一下大額捐助,心中不禁駭然。 竟然有三萬貫左右? 三萬貫? 趙禎心中驚訝,又從頭再翻看了一遍,然後用他那還算是有些數學天賦的腦子大致加了一下。 沒錯! 而且他還看到了有一批捐助的錢裏有備註。 ——權貴送禮,折算錢兩千三百九十六貫。 他緩緩擡頭,心中的內疚越發的多了。 朕以爲他少年貪心,居功自傲,甚至還讓張八年去沈家拿人…… 他被嚇壞了吧? 肯定被嚇壞了,還有他的妹妹。 做了善事卻要被處置,這份委屈怎麼消受? “朕卻是錯了。” 趙禎嘆道:“那些人送的禮物,沈安都換了錢,全都送給了福田院……” 富弼也沒想到竟然是這樣,不禁讚道:“一般人得了禮物哪肯捐出去,就喜歡放在家裏得意,沒想到沈安竟然這般淡泊錢財,臣不如。” 在場的宰輔都經歷過漫長的宦海生涯,對送禮收禮的事兒門清。 收了禮物之後,不管是誰,心中都會有得意,覺得這是一種成就。 隨後就是一種佔便宜的心態涌上來。 這些貴重的東西我一文錢都沒花就得了,那種白拿好處的爽感真的是一言難盡…… 經常體驗這個爽感,官員們看向百姓的目光中就多了疏離和高高在上。 你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哥不花錢就得了,咱們壓根就不是一個層面的生物,所以你們離遠些。 韓琦此刻的腰背挺直,覺得自己的心胸大抵能裝下大海。 “陛下,既然如此,那就當褒獎,那些送禮的人要斥責。” 曾公亮贊同的道:“是該褒獎安撫一下。” 在他們看來,沈安這等舉動就是廉潔的體現,值得褒獎,以資鼓勵。 不過這事兒卻有些膈應。 大夥兒在官場上做人,自然不可能說什麼都不沾,平時迎來送往也難免,禮物更是不在話下。 以往大夥兒都習慣了,覺得沒啥,可沈安這麼一操作…… 以後誰再收禮就刺眼了啊! 沈安收禮被舉報,然後嚴查。若非是他全都捐了出去,今日就是堂下問罪,大抵是要被丟到某個縣城裏做個小官什麼的,想再翻身,五年以後吧。 五年看似很長,實則就是彈指一揮間。 可仕途漫漫不等人啊! 現在沈安脫罪了,大家卻發現自己坐蠟了。 以後有人送禮收不收? 富弼有些尷尬的道:“陛下,此事卻有些不好大張旗鼓……” 趙禎只是搖頭嘆息,覺得沈安這等心善越發的難得了。 “他到了汴梁半年後就開始捐贈錢物給福田院……合計三萬餘貫。” “不能吧……” 韓琦下意識的說道:“他竟然這般心慈?” 連富弼都不敢相信這事。 張八年說道:“陛下,臣已經遣人去福田院查證,稍後就到。” “無需了!” 趙禎微微擡首看着虛空,說道:“他有錢,卻不怎麼享受,定了個親事,也只是御史的女兒,並沒有趁機去攀附權貴,可見心中自有傲氣,難得啊!” 咦! 大夥兒都沒關注沈安的親事,但多多少少都知道這門親事的熱手程度。 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少年,家產豐厚,家中成員簡單…… 這樣的親事當然值得爭取。 現在竟然定了嗎? …… 御史臺裏,楊繼年站在外面發呆。 前方的屋子裏有人在說話,聲音清晰。 “……說是收受賄賂,然後放任那些權貴子弟府學太學,數額不小……官家怒了,讓皇城司的張八年親自出手去拿人……” “這下他可是完了,弄不好就得……咦!上次有人說沈安定了親,女方是咱們御史臺的人?” “沒錯,只是大家對沈安沒什麼好感,所以都無視了。” “誰?” “楊繼年……” “他?他不是清高的性子嗎?怎麼願意把女兒嫁給那個魔王……” “不就是鑄京觀嗎,別說了,楊繼年此刻定然難受着呢。” “他難不難受關誰的事?” 兩人說到這裏就覺得有些無趣,就走了出來。 楊繼年就在外面站着,面無表情。 “哎呀!是永健啊!” 兩人御史覺得有些尷尬,可終究消息已經散播出來了。 楊繼年並未進屋,他覺得進去就是示弱。 某從不示弱! 那些官吏陸續路過,看向楊繼年的目光中各種含義都有。 “可憐……他女兒怕是不好嫁人了。” “……難說,纔將定親,能悔。” “悔了壞名聲。” “哎!苦了他的女兒嘍!” “這是沒辦法,當初許多人想給沈安說媒,可包拯卻給他找了這個……這就是命啊!” 這些話不斷鑽進了楊繼年的耳中,他眯眼看着遠方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這時一個小吏急匆匆的進來。 “……沈安沒事……” 楊繼年的目光依舊在看着遠方,只是握緊的雙拳放鬆了下來。 他看着是古板清高,和家中的妻兒也不怎麼親近,可這只是一種掩飾。 父親的愛總是隱晦,甚至在許多時候會隱藏在呵斥和責罵聲中。 他的眼睛眨動了幾下,覺得胸口的那股子因爲擔憂而鬱結的氣在漸漸消散。 他低下頭來,前方的人一邊低聲說話,一邊在看着他。 “……他把那些禮物都折了錢,然後全都捐給了福田院……” 楊繼年瞬間腰桿就挺直了,然後冷着臉回去。 此刻他才發現自己的腳都站麻了。 他的腳步緩慢,但心中的喜悅卻漸漸洋溢了出來,擺手的幅度不自覺的就大了起來。 “……沈安從嘉祐三年就開始捐助福田院了,剛纔有人在皇城外告訴那些權貴,說是沈安前後捐了三萬餘貫……” “三萬餘貫?我的天,那麼多?” “那麼多錢他怎麼捨得捐出去?” “他有香露生意……” “先前他只是炒菜,你沒聽是從嘉祐三年開始捐的?那時候他纔來汴梁沒多久呢!” “難道他是個好人?” “三萬多貫都捐出去了,他哪會稀罕那些禮物,那些人枉做小人了。” 楊繼年的步伐陡然矯健,上臺階時竟然是一躍而上。 這人是出了名的清高刻板,何曾有過這等跳脫的時候…… 有人家中也有女兒,不禁羨慕的道:“沈安這般有錢,而且還清廉,以後這前程不可限量啊!” 衆人這纔想起這個,然後先前覺得楊繼年找錯了女婿的不禁都鬱悶了。 這人的眼光竟然這般好? …… 第三更送上,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