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五年兩百萬

作者:未知
華夏對外貿易的歷史悠久,比如說著名的絲綢之路,那是最早的商路。 而到了前唐中後期時,國事衰微,陸地上的商路被堵住了,於是海商就開始粉墨登場。 趙光義滅掉了南漢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廣州爲對外貿易的港口,設置市舶司。 這是大宋對外貿易的開端,及至如今,海洋貿易賺取到的錢已經成了大宋不可或缺的財政收入。 可大宋現在主要是召集外藩商人來貿易,自家出海貿易所佔比例不大。 大宋的海船實際上並不差,可商路卻被外藩商人掌握,利潤會被盤剝…… 沈安早就對此有看法,只是趙禎爲帝,許多想法他都不能實施。 “市舶司那邊還能再弄弄。” 沈安自信的道:“海外有不少國家,許多國家不許大宋海商前去,只是自家運送貨物前來。這不公平。” “你想如何?” 包拯依舊冷靜。 沈安說道:“比如說博買,這好倒是好,可卻沒什麼激勵。” 大宋的對外貿易方式很簡單:你送貨來,先抽解,隨後大宋官方估價出錢買下,這事兒就算是完了,至於被官方買下的貨物,會被統一發賣給大宋商人。 實則大明以後的對外商貿制度就是在這個的基礎上施行的。 這種模式利潤非常高,但卻是建立在盤剝本國商人的基礎上實現的。 而沈安的想法卻是釜底抽薪:“憑什麼他們販賣貨物過來,又帶着大宋的貨物回去販賣?這肉都被他們吃了,大宋卻只是喝湯,這不公平!” 他的聲音很是激昂,包拯突然打個寒顫,問道:“你是想把那些外藩商人給趕走?” 沈安詫異的看着他,說道:“這不對嗎?” 包拯平靜了下來,說道:“你這太狠了。當初太宗皇帝差遣內侍出海,去海外諸國請那些商人來貿易,此刻趕走,名聲還要不要了?” “名聲?” 沈安驚訝的道:“包公,那些商人壟斷了貿易,賺了多少黑心錢?名聲?和名聲比起來,某更想多掙些錢。不說旁的,一年兩百萬貫!” 他伸出兩根手指頭,包拯一巴掌打掉了一根,說道:“一百萬……” 目前三家市舶司一年能進賬六七十萬貫,目標定爲一百萬貫,這算是比較穩健。 “很難。” 包拯卻認爲這很難:“三家市舶司都做了多年,有什麼能掙錢的他們早就去弄了,這三十萬的差額,你怎麼弄?” “好弄啊!” 沈安輕鬆的道:“包公,只要那些商人站在某的面前,三十萬貫,某就能弄回來。” 包拯冷笑道:“說的輕巧,你以爲自己能點石成金嗎?” “能啊!” 沈安很篤定的道:“比如說看似簡單的沙粒就能煉成琉璃,還能加工成鏡子。那鏡子纖毫畢現……包公,真的能點石成金。” “鏡子?” 老包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不過卻是銅鏡。 銅鏡會鏽蝕,所以需要經常磨。 磨鏡子就是一門很火的職業。 “對,鏡子。” 包拯盯着他說道:“撒謊的後果……” “絕不敢。” 沈安舉手道:“此等大事某不會說謊。” 包拯點頭道:“好,此事老夫應了。” 三司使的支持會使沈安的成功率更高,可還有宰輔。 包拯遲疑了一下,皺眉道:“你寫那些東西作甚?” 小說只是在勾欄瓦舍裏出現的東西,對於士大夫來說連解悶都不夠資格……一句話,這玩意兒就是下等人寫的東西,下等人喜歡的東西。 沈安乾笑道:“寫着玩。” 包拯點點頭:“裏面倒是有些可觀之處,不過終究登不得大雅之堂,莫要沉迷。” “是。” 沈安雖然應了,可卻壓根不在意這個。 他深信一點,不管是小說還是詩詞,好的東西就會受歡迎。 石頭記能夠風靡多年,自然是個好東西。 …… 第二天沈安就去上朝了。 “臣敢打包票,每年三家市舶司的歲入能有一百萬!” 沈安不說什麼大宋的危機,因爲任何危機在這羣君臣的眼中都是過眼雲煙。 大宋都平安多年了,你和我扯什麼危機……當年我們也扯過,結果被打成了豬頭。 所以沈安直接就說出了條件。 在目前七十萬貫的基礎上,歲入達到一百萬貫! 每年多出三十萬貫……三十萬貫是個啥概念? 當年澶淵之盟的賠款折價也不過是三十多萬貫! 澶淵之盟時,這三十多萬貫不算啥,而且每年通過榷場都能賺回來。若非出了真宗這個敗家子,大宋現在的家底依舊還厚實。 等到趙禎時,雖然節儉,但他還是繼承了真宗留下的那一套,於是大宋的財政就越發的艱難了。 以前不在意那三十多萬貫的賠款,現在卻肉疼的不行。而且重熙增幣之後,每年給遼人的賠款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就更艱難了。 所以沈安一提三十萬貫,趙禎的眉毛就跳了一下。 我這個皇帝也沒餘糧啊! 韓琦也心動了,他看了一眼包拯,說道:“年輕人總是喜歡信口開河。” 三十萬貫,有了這筆錢,他這位首相就能從容許多。 曾公亮淡淡的道:“樞密院那邊差錢了,包拯,你何時給?” 包拯皺眉道:“錢沒有,老夫的命倒是有一條,你便取了去。” 歐陽修乾咳一聲,說道:“一百萬貫,若是能成,你想打斷誰的腿?老夫幫你按着人。” 從韓琦的‘信口開河’到曾公亮說缺錢,再到包拯說錢沒有,命有一條……這些都是在暗示趙禎。 官家,大宋很窮,這三十萬貫很重要。 若是旁人說每年增收三十萬貫的話,不等趙禎說話,韓琦就能飽以老拳。 可這是沈安。 大宋有名的財神爺! 趙禎心動了。 可等歐陽修問沈安想用這個大功來換取誰的腿時,他只得板着臉乾咳幾聲表示不滿。 但他還是心動了。 他不由自主的開始發散思維:這份功勞能讓沈安打斷誰的腿呢? 他想到了趙允弼,然後搖搖頭。隨後想到在家裏養病,一直癡傻的劉展…… 趙允弼不行,雖然趙禎不喜歡這位宗親,可臉面卻是要顧忌的。 而劉展還不夠資格,達不到標準。 “若是歲入兩百萬貫呢?” 呯! 韓琦手中的笏板落在地上,他卻沒有去撿,而是冷笑道:“若是能,老夫的腿送給你打斷。” 首相願意用自己的腿骨來抵消沈安的功勞,這事兒要是傳出去,汴梁人民怕是會懷疑韓琦的腦子壞掉了。 沈安笑道:“韓相的腿……太貴了。” 他本想和韓琦打個賭,可卻看到包拯那噴火的眼神,就忍住了。 昨晚他說兩百萬貫,老包打掉一根手指頭,現在他竟然又來了,這是要作死啊! 趙禎皺眉道:“兩百萬貫,如何來的?” 若是一年能增加一百多萬貫的歲入,大宋的財政會緩解許多,他這個皇帝也能過些輕鬆的日子。 “五年後。” 沈安說道:“若是讓臣執掌三大市舶司,五年後,臣敢擔保能歲入兩百萬貫!” 趙禎覺得這廝在撒潑,外加撒謊吹牛。 可沈安的神色肅然,顯然不是在開玩笑。 朝堂之上也沒誰敢用這等話題來開玩笑。 趙禎心動了,再次問道:“如何能做到?” “第一集合,大宋的商人從各處往市舶司去,長途運送貨物耗費不小,而且那些外藩人最喜歡大宋的什麼貨物,誰知道?若是能由市舶司統一打探清楚,統一採買,那會節省多少耗費?” 節省就是賺到。 “第二就是出海貿易。目下更多的是外藩商人駕舟來大宋貿易,大宋海商出海還不夠多,許多錢都被外藩人給賺走了,這不公平!” 趙禎在猶豫。 他是帝王,習慣性的覺得不能反悔,對外不能太強勢。 他知道大宋的毛病是什麼,但卻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忌憚了。 他知道範仲淹的下場有自己縱容的關係,但更多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瘋狂反撲,讓他都害怕的反撲。 所以他只能坐視。 所以他絕口不提革新和新政。 讓新政去死吧,朕只想把大宋看好,把這份太平傳遞下去。 至於以後……朕去了之後,後面的事就是趙宗實的煩惱了。 這一刻他甚至有些幸災樂禍,覺得把大宋這個爛攤子交給趙宗實很好。 所以沈安不說革新,只說手段,這個讓他真的是心動了。 別說道,咱們來討論一下術。 他有些糾結的道:“朕要的是實話。” 沈安認真的道:“陛下,臣此刻很清醒。” 我不說胡話! 韓琦眼神微變,說道:“陛下,若是如此,臣以爲可以試試。” 試試就試試,大不了重新來過,反正大宋的貨物對外藩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怕沈安搞砸鍋。 面對鉅額收入,君臣都動心了。 趙禎擺擺手,“諸卿各自去吧。” 他竟然拒絕了? 沈安心中失望,但卻不是絕望。 等吧,沒幾年了。等趙仲鍼上臺後,哥要讓這大宋翻天覆地! 羣臣告退,沈安跟着走了出去。 包拯過來說道:“別失望,官家得衡量利弊。” 帝王從來都不是拍腦袋做決定的生物,那是昏君。 沈安點頭,這時身後有腳步聲,他回身看去,是陳忠珩。 “官家讓你回去。” 好吧,這位皇帝又反悔了。 沈安跟着回去,再見到趙禎時,他已經換了一身便服,手中端着茶杯在喝茶。 沈安進來行禮,趙禎不搭理。 他有滋有味的喝茶,沈安在神遊物外,可外表看着很誠懇,一臉‘我在忐忑’的緊張模樣。 對朕有敬畏心,這是個不錯的年輕人。 野心勃勃之輩永遠都不會得到上位者的喜歡,做什麼都會防備他們一手。 而尊重上官的下屬會得到獎賞。 “景祐五年開始,少卿、少監以上的文官去廣州任職知州者,都會兼任市舶使。其後杭州和明州知州也兼了市舶使……你可知道?” 沈安搖頭,大宋爲了制衡而無所不用其極,官職的複雜性和牽制性就是其中之一。 別妄想去徹底弄清楚大宋的官職,那會讓人發狂。 趙禎淡淡的道:“這就如同是地方勸農,可知州爲市舶使,他們要聽你的……談何容易?” 下級領導上級,這事兒不靠譜啊! …… 雙倍月票期間,求月票了。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