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無情的趙曙 作者:未知 但凡是君王,都喜歡自己的年號,覺得年號就像是一個大印,能在史書上重重的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 趙曙亦是如此。 治平元年,他的年號治平,裏面蘊含着不少信息。 “前些年的大宋看似大治,可國中危機重重,外部的西夏人不斷襲擾,交趾也在湊熱鬧,遼人更是居心叵測……治平……” 空氣中多了一絲春天的氣息,趙曙出了宮殿,感受着這勃勃生機。 身邊的陳忠珩堆笑道:“官家,治平治平,按照臣的看法,那就是大治平天下……” “胡言亂語!” 趙曙拍打了一下欄杆,然後止住了第二下,“那沈卞說大宋的文人太愛拍欄杆,詩詞裏也多有拍欄杆,接着就是愁緒萬千。可男人哪來那麼多的愁緒?所以還是少拍欄杆吧。” 他在此時突然提起了沈卞,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沈卞和沈安父子都是北伐的支持者,聯想到治平的解釋,陳忠珩彷彿看到了漫天血色。 “可要想對外,首先國中得安定了。” 趙曙負手轉身,看着高大的宮殿,心中豪氣頓生。 “宗室是個大麻煩,耗費錢糧無數,若是任由下去,那就是四冗,所以五服之外自謀生路,甚好。” “官家,宗室那邊牢騷多呢!有人還說什麼要去哭太祖太宗皇帝……” “不要臉!” 趙曙刻薄的道:“太祖太宗皇帝沒讓他們這麼能生吧?生了孩子自己養,別老想着生了就不管,那和豬有何區別?” 嘖! 陳忠珩縮縮脖子,覺得官家大抵是厭惡了宗室。 “建造書院極好,給他們一個出路,若是還得寸進尺,朕自然有話說。” 一個內侍疾步走來,近前後說道:“官家,三司包拯那邊還是說沒錢,不過給了條件……” “包拯說沒錢是實話,十多萬貫讓三司出,他也無能爲力。” 趙曙覺得世間事總是這般的有趣,“可裁減宗室優待本就是在節省錢,這個就有趣了。” 他轉身過來,問道:“什麼條件?” 內侍說道:“包拯說此刻出錢的宗室,一萬貫保證五服之外的三代入讀,五千貫保證一代入讀……” 他一臉不敢相信的看了趙曙一眼。 官家,老包瘋了啊! 他窮瘋了。 竟然把入學資格賣的比嫖汴梁頭牌的價錢還高,這不是瘋了是什麼? 趙曙擡頭,突然笑了一聲,問道:“包拯……朕本以爲他老了,想着看看過幾年讓他頤養天年,如今看來他依舊有膽略,也能做事……” 內侍不知道官家爲啥從一件事轉到了對包拯的看法上,不過陳忠珩正在盯着他。 “官家之話但凡泄露半句出去,後果你該知道。” “是,小的不敢。” 陳忠珩擺手,內侍告退。 “此事看看他們是否聰明……你以爲呢?” 趙曙突然問道。 陳忠珩渾身巨震,真的是巨震…… 趙曙看了他一眼,“別裝惶恐了,說話。” 陳忠珩知道他說的是宗室,但巨震是禮貌,所以先震再說才能保平安。 “一萬貫太高了,那些人怕是捨不得。” “可五服之外的子孫怎麼辦?”陳忠珩漸漸有了些文官的風采,“讀了宗室書院,自然有官家照拂……好歹也是一條出路呢,那可不是能用錢買到的。” “是啊!照拂……可朕卻不願……不,朕不想把這個麻煩丟給子孫。”趙曙皺眉道:“包拯的初心是好的,可若是有人買了怎麼辦?難道朕的子孫還得爲了那些所謂的親戚去謀劃?大宋還得要給他們好處?那和之前有何區別?” 趙曙低下頭,再擡頭時眼中已經是冷漠一片,“去傳話,五服之後,朕,朕的子孫不會再管。” 臥槽! 這是要分家了? 稍後消息傳了出去,韓琦糾結的道:“官家是不是太無情了些?好歹都姓趙,這一下子就分家了,這史書上不好寫啊!” 曾公亮淡定的道:“那不算事。” 韓琦本在唏噓,聞言就瞪着他說道:“難道你還能再活五十年,到時候盯着那些人修官家的……” 後面兩個字是‘史書’。 五十年後,趙曙若是活着就是八十多歲了。古今帝王能活到八十的就算是祖墳冒青煙,所以這話自然就是在調侃曾公亮。 曾公亮翻個白眼,決定不和韓琦說話。 “包拯的本意是好的,他想讓書院成爲一個特殊的例外,進去讀書之人就能得到皇室的照拂,可官家這麼一拒絕,他就坐蠟了。” 三個宰輔齊齊搖頭,韓琦依舊是跋扈的道:“官家莫不是覺着包拯老邁,不堪用了?” 嘶…… 曾公亮和歐陽修齊齊驚訝,然後覺得這事兒怕是要起波瀾了。 “三司使是計相,若是得力,在朝中的話柄不輕,若是官家要讓包拯下臺,多少人會盯着三司使的官位?” 隨後外面就來了不少奏疏,都是一些重臣的建言。 “看看這份……他建言要派御史下去盯着地方賦稅,把那些藏匿田畝的豪紳都給抓出來……顆粒歸倉。” “這個更厲害,竟然建言多收青樓的賦稅……這是從女人的身上撈錢,辦法不錯,卻不要臉。” “……” 朝中暗流涌動,老包卻依舊如故,三司內他的咆哮聲讓人頭皮發麻。 而沈安回到家中之後,竟然看到了郎中,差點把他的腿嚇軟了。 “尊夫人……大概三月會生產。” 今日胎動厲害,嚇到了楊卓雪,莊老實就請了郎中來。 這郎中是相熟的,從楊卓雪懷孕開始就一直是他來。 “內子如何?” 沈安第一句話竟然是問妻子,而不是孩子,這讓郎中不禁點頭讚道:“待詔是好漢。” 好你妹,趕緊說話。 沈安想打人,郎中撫須笑道:“尊夫人的身子骨是極好的,說實話,某看過許多婦人,少有能及。” 這是好事兒,沈安挑眉道:“老實……” 邊上伺候的莊老實低眉順眼的過來。 “給雙倍診金。” 有錢的感覺就是好啊! 郎中起身拱手道;“如此某就卻之不恭了。” 沈家有錢,郎中們都巴不得他家有人生病。 可從沈安到果果都是身體健康,喫嘛嘛香,沒給他們賺錢的機會。 “郎君,有客人。” “哪的?” “說是宗室。” “不見!” 沈安自然而然的給宗室吃了閉門羹,隨後消息傳出去,蘇軾來了,趙頊也派來了王崇年。 書房裏,沈安揉揉眼睛,打了個哈欠。 “宗室最近牢騷不少,大王擔心他們轉向這邊……到時候不好收拾。” 王崇年說的很是隱晦,蘇軾卻滿不在乎的道:“宗室現在不就是好勇鬥狠嗎?覺着自己是爛泥,所以誰都不怕。” 王崇年乾咳一聲,提醒他這是宗室,你要謹言慎行。 可蘇軾是誰,以後革新派和保守派都被他噴過,這樣的人,你就不能指望他有什麼政治智慧。 “不過安北這裏不怕,他們真要敢來,開門放花花。” 蘇軾得意的道:“他們再親難道還能比大王更親?都快不成親戚了,想作死就成全他們。” 沈安看着他,心想難怪以後的革新派和保守派都想幹掉他,這人的大嘴巴還真是讓人頭痛啊! 王崇年笑道:“此事卻有些不好辦。” 沈安打斷了蘇軾的話頭,說道:“告訴大王,此事穩妥的很!” “穩妥?安北給說說。”蘇軾最近在研究兵法,所以對這等事興趣很濃。 “五服之後就是百姓,百姓要學什麼?” “謀生之技。”蘇軾的這個回答得到了沈安的贊同。 王崇年提出了另一種可能,“科舉呢?讀書然後科舉。” 沈安搖頭道:“可以,他們考中了爲官也沒問題,可終究走不穩,走不遠。” 王崇年佩服的道:“是了,他們畢竟是宗室,除非是再過幾代,否則等他們做了重臣,朝中就會忌憚。” 曾經的親戚,還是皇族,如今做了宰輔……這個有些膈應啊! 弄不好以後就成了權臣,重演當年兄終弟及的一幕。 所謂兄終弟及,指的是當年趙匡胤駕崩後,不是兒子接班,而是由弟弟趙匡義登基爲帝。 “正是。” 沈安覺得這個王崇年不錯,至少能在趙頊的身邊幫襯一把。 “若是宦途不順,他們去苦讀作甚?難道就是爲了做個小官?” 沈安指指桌子上的一本書說道:“趙允良的孫子趙仲礦如今就在邙山書院……” 他就說了這個,王崇年第一個反應過來,躬身道:“待詔高明,某懂了。” “某也懂了。”蘇軾絲毫沒有反應慢的羞愧,興奮的道:“趙允良那等老謀深算的都要把孫子弄去學雜學,可見雜學纔是真本事……學了雜學,身上有了本事,那纔是真正的定心丸。” 蘇軾倒吸一口涼氣,看着沈安說道:“宗室去學雜學,那把儒學置於何地?” “儒學科舉。” 沈安很簡單的說了答案。 “科舉是科舉,本事是本事,科舉維繫大宋,雜學興盛大宋,各有分工,並不衝突。” 沈安說完拿起了那本書,看着那些數據,覺得大宋如今漸漸呈現了勃勃生機,讓人心情愉悅之極。 而在外面,趙曙的那番話已經引發了不少波瀾。 有人說宗室會去鬧事,可卻不見人影。 有人說宗室會絕望,可有人卻在飲酒作樂,歡喜不勝。 “這是好事。” 趙宗諤舉起酒杯,看着管家說道:“不要鼠目寸光,要看遠些。” …… 晚安,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