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大宋威武啊 作者:未知 漢人是什麼? 什麼是漢人? 在這個沒有民族概念的時代,答案很複雜。 在混亂時代,比如說唐末到大宋立國之間的這一段時日裏,沒有民族,沒有方向,所有人的目標都是錢財權勢,爲此在廝殺。 從未有人去總結什麼是漢人,直至現在沈安的一番話,讓人懵懂,旋即恍然大悟。 當趙曙看到那數千淶水漢人時,他心中有了些明悟。 漢人是血脈,也是認同。 “朕聽聞你等在淶水度日如年……” 這個是基調,必須的。 “大宋歡迎你們回來,爲此已經準備好了田地,準備好了屋宇……” 這些漢人將會被打散分配到各處去,新屋子、新農具,一切都準備就緒。 “陛下……” 趙曙溫言撫慰着這些漢人,說完後準備回去,有人卻舉手問道:“陛下,大宋真能擋住遼人嗎?” 這個纔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趙曙想起了先前沈安說的認同,就點頭道:“當然。” 他此刻有了些明悟,覺得唯有不斷的對外勝利才能讓百姓認同大宋,認同自己這個帝王。 而有些臣子一味追求和平,大抵是緣木求魚,掩耳盜鈴…… 這年月,要想大宋穩固,還是要打啊! “陛下,他們說您仁慈……” 一個婦人抱着孩子出來了,臉上全是急色。 趙曙回身,見狀就走了過去。 “孩子怎麼了?” 婦人手中的孩子兩三歲的模樣,看着面色潮紅,呼吸急促,那鼻翼不斷的扇動着。 婦人流淚道;“陛下,孩子……孩子從昨夜就開始發熱……奴都要瘋了。” “郎中呢?” 趙曙的聲音中多了嚴厲。 他看向了沈安,心想你是怎麼安排的?郎中何在? 沈安低聲道:“隨行有郎中,不過到了汴梁之後就交接了。” 那些郎中是從北方跟來的,到了汴梁他們自然要回去,而這些漢人就交給了汴梁,交給了開封府。 “沒有郎中……” 婦人哽咽道:“昨夜奴求了,可……” 可什麼? 趙曙覺得後腦勺有些發麻,語氣不禁尖刻了些,“那些官吏呢?都忙着嗎?比朕還忙!” 婦人面露懼色,不敢再說了。 趙曙的身邊全是重臣和侍衛,開封府的官吏們被擋在了外圍,見官家給沈安臉色看,有人幸災樂禍的道:“怕是沈安犯錯了。” 趙曙伸手接過了孩子,顛了幾下遞給婦人,說道:“安心。” 陳忠珩衝了出去,喊道:“郎中何在?” 這是官家身邊的內侍,有人馬上就喊道:“這裏就有一個。” 此刻周圍的圍觀者衆多,不過是喊了一嗓子,就來了好幾個郎中。 “看看這個孩子。” 趙曙的語氣平靜了下來,但韓琦知道有人要倒黴了。 幾個郎中一番謙讓,最後兩個鬚髮斑白的名醫出手,鍼灸一下,孩子竟然就好了些。 “多謝……” 婦人跪地感謝,一個郎中說道:“這一路從淶水到汴梁不易,好生將養幾日,回頭就好了。” “這還得要煎藥,哪有火?” 郎中只是說了一句,頃刻間就有人送來了幾個爐子。 火焰升騰,讓人覺得溫暖。 婦人感動的落淚了,“奴這一路忐忑,總擔心會被冷臉,誰知道……” 那個煎藥的郎中笑道:“都是漢人,來了汴梁就是一家人,誰會給你冷臉?” “是啊!都是一家人。” 氣氛在漸漸的融洽。 趙曙走了出來,開封知府楊佐來了。 “開封府事多?” 趙曙問的很輕鬆,楊佐一怔,“最近事不多。” 豐收了,農閒了,開封府的事兒是不多。 趙曙看着他問道:“淶水漢人移交給了開封府,郎中何在?” “郎中配了十餘人啊!” 楊佐一臉的茫然,這事兒他早就安排好了,怎麼官家還要問。 趙曙冷冷的道:“看來朕是號令不動開封府了。” 他丟下這句讓楊佐傻眼的話,帶着人回宮了。 這是什麼意思? 楊佐打探了一下,得知昨夜開封府負責郎中的小吏喝醉了,沒人管事,郎中們各自回家,無人過問那些漢人。 “拿下!” 楊佐殺氣騰騰的道:“官家震怒了,全數拿下。” 處置完後,他覺得這樣該差不多了,有人低聲道:“沈安在那,要不……問問?” 楊佐走了過去,拱手道:“老夫準備讓他們降職,沈縣公以爲如何?” 沈安正在琢磨着遼使來的用意,聞言看了楊佐一眼,說道:“這些都是馬骨。” 艹! 楊佐明白了。 這一批漢人必須要安置好,爲以後招攬北地漢人做準備。而出了此事,若是處罰的輕描淡寫的,那怨氣可能消除了? “多謝了。” 沒有沈安的提點,他楊佐今天怕是要犯下大錯啊! 人說沈安專門坑人,可在楊佐看來這純屬是嫉妒心發作。 這個年輕人這般溫和,而且還樂於助人,哪裏坑人了? 楊佐和沈安聊了幾句,說到了遼使。 “也不知道他是來作甚。” 楊佐覺得遼人才將被大宋抽了一頓,此刻派出使者不對味。 “他們是想威脅大宋。” 沈安正色道:“相公們都怒了……”。 咦!這是個好機會啊! 相公們怒了,那官家多半也怒了。 在這個時候該幹什麼? 楊佐覺得該強硬,如此才能給官家一個好印象。 於是回過頭他就寫了一份奏疏送上去,趙曙看了皺眉道:“楊佐建言呵斥遼使,趕出去也使得。” “孟浪了。”韓琦說道:“楊佐素以沉穩著稱,此次怎地孟浪如此?不過倒是有個好處,那就是讓遼使看看羣臣的態度,怒火沖天嘛,就問遼使怕不怕?” 這便是造勢,讓遼使看看大宋內部的態度。後世這一招世界警察玩的最溜,今天這個威脅,明天那個威脅,讓你心生凜然,進而惶然。 趙曙點頭,“楊佐……朕本想換了他,可既然要造勢,那便暫時不動。” 他剛纔生出了更換開封府知府人選的念頭,想到這裏就放棄了。 稍後有消息傳出來,說楊佐對遼人強硬,深得官家的青睞。 這是風向,旋即官員們的奏疏紛紛進了皇城,都是對遼強硬的表態。 楊佐在開封府府衙裏讚道:“沈安果然是個實誠君子,來人,老夫這裏有塊古墨,送到沈家去。” …… 一時間,對遼強硬的呼聲甚囂塵上,遼使在驛館裏只是冷笑。 “西夏人派出了使者,他們在向大遼搖尾乞憐!” 驛館裏,使者不屑的道:“李諒祚怕了,他害怕大遼的怒火會淹沒了他,所以他來求和……” “咱們此次可是差點滅了他們,只是陛下臨時下令撤軍,可惜了。” 隨行人員中,有人很是唏噓的說了這番話,遼使心中一哂,想到了耶律洪基的反應。 保州大敗後,耶律洪基幾乎要氣瘋了,但更多的卻是無奈和茫然。 宋人越發的厲害了,映襯着大遼的日薄西山。 以後要怎麼辦? 所以他來了,想爲大遼爭取些尊嚴。 “淶水的那些漢人……去問問。” 遼使想起了那些漢人,不禁有些惱怒。 大宋的北方,也就是大遼的南面多是漢人,特別是幽燕之地。若是那些漢人心向宋人,大遼的麻煩就大了。 稍後消息就來了。 “那些漢人都被打散去了各處。” 遼使仰頭嘆道:“宋人太多,這數千人隨便一丟就沒了影子,再過些年,所謂的淶水漢人大概就沒了聲響。” 這個就是同化能力。 遼使苦笑道:“大遼以前哪有現在的禮儀?那些衣着禮儀,那些歌舞……幾乎都是漢人的,幸而大遼強盛,否則早就被宋人給吞了。” 文化同化,這便是儒家一直在追求的效果,名曰:教化。 “宋人來了。” 遼使起身走了出去。 “今日風和日麗,某早上聽到了雀兒叫,甚是清脆,還以爲是爲何,一見貴使才知道貴客臨門……貴使看着氣度不凡,讓人一見不禁生出親近之心……” 呃! 面對熱情洋溢的唐仁,遼使突然生出了些許受寵若驚的感覺來。 不是要對大遼強硬嗎?怎地此人這般親切? “某修起居注唐仁,見過貴使。” 兩人見禮,隨即進去奉茶。 一番沒營養的寒暄之後,遼使試探道:“宋遼兩國乃是兄弟之國,多年維繫了太平,惠及千萬百姓……” 這是調子。 邊上的宋人官吏不禁都微微昂首,只覺得心情舒爽。 以往遼使大多倨傲,高唱和平大多是大宋的事兒,遼使就是倨傲的點點頭,或是口出威脅。 如今這一切竟然就變了,遼使主動唱起了和平讚歌。 這世道不同了啊! 唐仁覺得就像是三伏天吃了一杯冰水般的舒暢,說道:“大宋從未有過開戰的念頭,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不是耶律洪基跑到雁門關外去蹲點,大宋怎麼會和遼人開戰? 遼使當然知道這個,可和平讚歌還是要唱的,“此事怕是有些誤會,陛下說了,宋遼兩國要長久的太平下去。陛下每每想起了仁宗皇帝,淚水就會忍不住的流,哎!” 呵呵! 唐仁想起了沈安說過的那啥……鼉龍的眼淚。 “是啊!官家每每想到以往的太平日子就很是傷感。” 吹牛誰不會? 着啊! 遼使微笑道:“某此次帶來了十餘匹好馬,都是沒有閹割過的……” 以往遼人即便送戰馬給大宋都是閹割過的,沒閹割過的好馬是戰略物資,想都別想。 可遼人現在竟然開了口子,這個發現讓唐仁不禁想歡呼一聲。 大宋威武啊! …… 求個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