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廟會(求訂閱)

作者:一隻辣椒精
道家的中元節、釋家的盂蘭盆節、儒家的祭祖節都是在同一天。

  每年七月十五都有着祭拜。

  黃水縣也不例外。

  但除了祭拜自家先祖,黃水縣亦是祭拜黃水河神,尋求護佑風調雨順。

  七月是收割的季節,若是遭遇連綿雨水,以食爲天的普通人會難於收割,更是無法將稻穀晾乾,會造成重大損失。

  在黃水縣不乏諸多黃水河傳聞。

  這條河平常極爲清澈,一旦有連綿雨水,便會隱隱發黃,而後到黃泥水不斷,惡浪滔天。

  這也慢慢形成了各種祭拜黃水河神的活動。

  譚政是儒家派系,願意祭祖,但他不願意搞什麼祭拜黃水河神的廟會。

  甚至於他腦海中還不乏想向黃水縣人普及一定的知識教育。

  拜神不如拜己,什麼黃水河神不存在,風調雨順更是靠氣候,與河神沒半毛錢關係。

  這就是一條普通的河,壓根沒什麼水神龍王,也不會有擅長操控風雨術法的大妖神來護佑普通人。

  大夥兒都忙着搞自己的生活,哪裏會費心費力調水降雨引洪水。

  譚政覺得一些特例和孤例不應該以訛傳訛,加以各種神化和渲染,弄成現在這副模樣。

  “說的沒錯”李鴻儒點頭笑道:“但他們喜歡喜慶一點就喜慶一點,搞搞廟會活動也無妨。”

  “大人,這……”譚政遲疑道。

  “只要不影響收割莊稼,不丟個閨女到河裏去侍奉水神就行,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不同,咱們可以適當尊重當地的風俗!”

  李鴻儒提及了標準。

  他這個標準的底限很低,讓譚政連聲稱廟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一些舞龍舞獅助興的活動,又有剪綵紙,也不乏廟會時一些小活動,又有各種小商販趁着人多做些買賣。

  李鴻儒覺得這很好。

  適當的舉辦廟會甚至還能促進經濟的運轉。

  只要不發展成百濟國那些愚昧村民祭河神的模樣,一切就並無什麼問題。

  他說上數句,頓時讓譚政連呼英明,又有沒弄清楚問題的郝建和衙役們也大呼英明。

  廟會可以繼續舉行,縣衙班子也會照常到場捧個場。

  與往年一樣,什麼事都沒做改變。

  雖然不知道哪裏英明,但跟着一起喊大人英明不會錯。

  黃水縣的上任顯得波瀾不驚。

  黃水縣令調任時悄無聲息,李鴻儒上任時也沒搞什麼特殊。

  對普通人而言,這縣衙中坐着哪位老爺並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李鴻儒亦是在這黃水縣衙中安穩了下來。

  白日翻翻書琢磨,完善《異地行記》,又練練武技和術法,晚上照常入睡。

  李鴻儒進了縣衙,只覺這兒住着和家裏沒區別。

  十天半月也不見有人來告狀,該收的稅收亦是能按時上繳,防水患固堤等民生事情按常例操作,黃水縣事情不多。

  當然,他還有譚政這個較爲得力的助手,即便出現了一些小事情也不需要去操心。

  作爲上位者,知人善用,放心用人都是學問。

  李鴻儒少有成爲某個部門的主管者,更多是作爲輔助者。

  但他見過的長官比較多。

  除了侯君集打仗時喜歡先將諸事融入心中計算,做到諸事了無遺漏,其他上司無一不是極爲擅長用人。

  能交予下屬完成的任務,上司堅決不會插手。

  一來是上司的時間有限,事事插手會累死。

  二來則是不斷交託事情出去,麾下的成長會極快,培養成功後的效率會非常高。

  他出道時就沒少被徐茂功當牛當馬的用,累到苦不堪言,感覺徐茂功缺不了自己。

  但李鴻儒如今回頭時,只覺自己當年那些事情只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沒有他李鴻儒去做,也會有另外的人頂替。

  從他的視角出發,他就是一切事件的中心,但從徐茂功的視角出發,他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輔助者。

  缺乏了他,徐茂功在幷州照樣是大都督,能穩鎮一方。

  諸多事情僅此而已。

  當坐到一方小區域頂級長官的位置上,李鴻儒回首時亦是有着一定的覺察。

  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爲中心,感覺世界缺了自己不會運轉。

  但實際上,相對於龐大的世界,甚至於大唐,又或到黃水縣這一方之地,即便是少了他這個縣令也會正常運轉。

  他來黃水縣之前是如此,他來黃水縣之後也是如此。

  日子在平淡中度過,七月十五姍姍來遲。

  李鴻儒穿上朝廷賜予的大紅官袍,帶上官帽,帶着縣衙的草頭班子,坐進了轎子。

  轎子是一種靠人力擡槓行進的交通工具。

  在李鴻儒眼中是如此,轎子是一種反人類交通工具。

  想要擡人,就得先將上百斤的木頭轎子先擡起來,費人又費力。

  坐在狹小的轎廂中,李鴻儒覺得還不如自己踏兩步。

  但轎子代表着縣衙的官威,百姓認轎不認人。

  四擡大轎出行,又有縣衙特有的銅鑼敲響,一時間街道行人避讓,又有大人和小孩不時大呼‘快來看,縣大人去廟會了’。

  仿若縣令去廟會是一個通知,諸多傳遞聲音頓時響了起來。

  轎子的後方,一片湊熱鬧的人不斷有着跟隨,隊伍漸漸趨於龐大。

  在這座不算大的縣城中,諸多人漸漸匯聚,又有趕集者遠遠而來湊熱鬧,圍繞得人山人海。

  “大人,您是身強體力壯,有好多縣令大人是文人身份,又到四五十歲才坐上這位置,沒個轎子擡着走不行呢!”

  李鴻儒對改革廟會沒什麼念頭,但涉及自身之物時,李鴻儒似乎有些想法。

  這讓一旁伴隨前進的譚政勸誡了一句。

  “原來如此!”

  李鴻儒總覺得坐轎子有些怪怪的,對自身不合適,直到譚政提醒一下,他纔想到其他人的條件。

  他最終放下自己的小心思,決定跟隨大夥兒的規矩。

  雖然有些反人類,但轎子存在就合理。

  或許某天到發展出火車,又或者其他車,這些人力工具便會自然而然淘汰。

  他個人可以不喜,但作爲這個時代的產物,轎子具備着相當多的特徵。

  這不僅僅是人力行進的便捷工具,亦是官銜的象徵。

  行至祭拜廟會的場所,李鴻儒踏步走出這臺轎子時,還聽到了四周鬧哄哄的聲音有着短暫的停歇。

  大致是尋常見多了年齡大的縣令,李鴻儒這種年輕縣令還有些讓人不適應。

  但諸多衙役和轎子做不得假,只是短短數秒,諸多人就齊齊躬身了下去行禮。

  “大唐貞觀十五年七月……”

  廟會中供奉的是一尊水龍王,木雕的龍身搭配上油漆色彩顯得極爲威猛。

  這就是一尊普通的木雕,沒有任何異常之處。

  李鴻儒也不以爲意,開始對着這尊木雕念祭文行禮。

  這讓黃水縣祭祀黃水河神順順利利。

  一時間銅鑼敲得震天響,各種熱鬧的喧囂和吆喝聲音頓時洶涌了起來。

  “拜水神祈平安!”

  “一拜!”

  “再拜!”

  “三拜!”

  “上香!”

  李鴻儒唸完禱詞,主持的廟祝開始賣力的吆喝,讓諸多人上香。

  有錢的上個香,沒錢的進來跪跪拜拜,又合手禱告數秒。

  廟會沒什麼斂財的惡習,李鴻儒注目了一會,只覺一切與譚政提及的並無區別。

  “大人,本地的鄉紳和望族平常難得見您,想趁着廟會請大人喫頓便飯!”

  譚政指指一側,李鴻儒頓時見得了一羣富人模樣的老者齊齊點頭哈腰。

  這是一羣地頭蛇。

  也不知上一屆的黃水縣令是如何行政,這些地頭蛇看上去頗爲老實。

  “郝大人曾經空手託舉石馬,又當衆掀翻過十幾個年輕壯小夥,還拿寶劍刺穿了七張老牛皮,他們本以爲駱大人調任可以擡擡頭,瞬間又被壓下去了,現在老實得不行!”

  譚政的低聲交流讓李鴻儒發笑。

  看來譚政等人來黃水縣之初也遭遇了一些小事情,直接用下馬威壓了下去。

  郝建作爲東宮的侍衛,放在這種小地方就是一等一的高手,施展一些手段可以將諸多普通人嚇得一愣一愣的。

  對這幫地頭蛇而言,郝建就是一條強龍,強行鎮壓之下難於起異心。

  “便飯?”李鴻儒道。

  “便飯!”譚政應聲道。

  “那就去喫!”

  雖然不差這一頓飯,李鴻儒還是決定去湊湊熱鬧。

  在管理和治理地方區域上,執政者和鄉紳望族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諸多事情都是由這些人不斷向上反映,才能讓地方區域不斷規劃化與合理化。

  有郝建的敲打,李鴻儒亦是不乏懷柔。

  唐皇就喜歡幹這種打一棒子又給個甜棗的事情,將諸多大人物收拾的服服帖帖。

  他瞅瞅宛如死物一樣的赤霄劍,再怎麼說他也是短時間當過帝王的人。

  李鴻儒尋思自己怎麼的也能應付下這幫鄉紳土豪。

  “李大人!”

  “縣令大人!”

  “大人真是年輕有爲!”

  在此前的縣衙中,見到的永遠是不言苟笑的兇悍護衛郝建,又有謙和說話滴水不漏的文書譚政。

  上任縣令在三月調任,諸多人等到今天才見到這位新縣令。

  數張大紅木桌齊齊擺放,鄉紳望族們也沒弄什麼高級酒樓的大場面。

  這頗有些像是東市喫流水席的模樣。

  不時有本地鄉紳、富人、有名望者起身舉杯,在新縣令面前露個臉。

  “咱們這兒年年風調雨順,雖是難比大城鎮繁華,但也沒餓死過什麼人!”

  “喫得飽穿得暖就是好日子!”

  “咱們這兒還有好幾十個當兵凱旋迴來的呢,有他們在地方上,咱們治安特別穩!”

  “這兩年都沒什麼大事,但前幾年倒是出過一樁疑案!”

  李鴻儒說話極爲客氣,數句寒暄之間,一羣人頓時熱鬧了起來,各種吐槽都有。

  酒到半途,一個年歲七十許的長者吐出一樁疑案。

  我若修仙法力齊天章節列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