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開放與封閉

作者:第十個名字
富峪城之戰結束沒多久,七月初,喀爾喀五部首領炒花親率使臣,驅趕着馬隊,馱着毛皮、珠寶、黃金,繞道山海關懇請朝覲獲批。

  他來幹嘛的呢?兩件事,一個是請求大明皇帝原諒,喀爾喀五部不慎信了林丹汗的花言巧語,參與了圍攻富峪城的行動,結果損失慘重,族中青壯一下子少了大半。

  然而林丹汗事後不光沒有撫卹,還打算趁機吞併喀爾喀五部。所以老炒花認清了現實,毅然決然倒向了寬宏大量的大明,從此脫離蒙古左翼,不再認賊作父。

  第二想請大明皇帝高擡貴手,重新開啓錦州互市,讓喀爾喀五部牧人能獲得布匹、糧食、藥品、農具、白糖、甘蔗酒等貨物,用來渡過艱苦的寒冬。

  做爲回報,喀爾喀五部將爲大明守衛邊牆,從喜峯口到山海關,但凡喀爾喀五部存在,就不會任由外人輕易靠近長城。

  “臣以爲此人不可信,喀爾喀五部原本來自漠北,南遷之後先後與多個蒙古部落發生過沖突,還堅定的反對過大金國。之所以能最終留存下來,靠的不是弓馬純熟而是見風使舵。

  當年瓦剌蒙古強大時,他們是其附庸;後來東蒙古佔優了,他們又效忠了林丹汗。眼看着大金崛起,第一個與其眉來眼去的蒙古部落也是他們。現在又來懇請大明收留,必沒安好心!”

  區區一個部落首領,還是手下敗將來朝覲,洪濤必須擺擺架子,根本沒接見,而是派吏部尚書袁應泰和陸軍都督李如樟出面應酬。

  經過三次接觸,終於談到了主題,袁應泰和李如樟在向皇帝彙報時一致認爲這樣的人品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交往。待到喀爾喀五部緩過口氣來之後,大概率還會翻臉不認人。

  “朕倒是覺得可以答應……先別急,聽朕講講理由!”洪濤聽完了兩位大臣的意見之後連想都沒想就要應允,這讓袁應泰和李如樟都忍不住露出了焦急的神情。

  “朕沒有因爲小勝了幾場就忘乎所以,覺得邊患已除。正相反,此時的邊患要比之前更重了,只是敵人明面上縮回去舔傷口,不敢再輕易扣邊,暗地裏依舊將大明視爲最大的威脅,必將除之後快!

  他們需要喘息,我們也得喘口氣。大明的優勢是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可內部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果總受邊患羈絆,朕與衆卿家就算長了三頭六臂,恐也難以內外兼修。

  現在他們想休戰,那我們就滿足這個要求,順便給他們一種大明依舊軟弱、依舊不喜征戰、得過且過的假象。然後利用這段時間將新政進一步鋪開,訓練更多新軍。

  先把內功練紮實,儲備更多錢糧。將來就算他們不找事兒,我們也得找藉口、找機會,一鼓作氣徹底消除隱患。”

  面對兩位大臣的表情,洪濤沒讓他們發表反對意見,而是先闡述了自己爲什麼同意對方的要求。同時也明確了自己的主張,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在沒有全拿到手之前永不妥協!

  “陛下言之有理,深謀遠慮,舉重若輕,臣深以爲然……不過一旦互市開啓,我朝物產豐富,勢必要大量流出。勢必再出走私火炮之事,恐要徒增他人實力,於己不利啊!”

  袁應泰本身是個文官,對打仗沒什麼偏愛,一聽皇帝說要繼續擴大新政實施範圍,當下就有了認同感。不過他也不是死讀聖賢書的腐儒,深知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有多重要,生怕讓外人佔了便宜。

  “袁尚書所言極是,商賈們只要見到了好處,殺頭也在所不惜,與之交往除了些許毛皮馬匹,我朝並無太多收穫,還望陛下三思!”

  李如樟和袁應泰正好相反,他對新政如何推廣並不上心,反倒對有可能的武器和技術外流比較擔心。假如蒙古和女真軍隊也有了野戰炮,那大明陸軍就會喪失很多優勢,甚至在某些交戰中處於劣勢。

  “因爲怕而關上門的做法是最傻的!要是不開海禁,海關如何從每年的海貿當中抽取幾百萬兩白銀?這些銀子大部分被用於海軍和陸軍的裝備更新。

  領先者就要有領先者的氣度,只要自身沒問題,再加上不斷努力,就會一直領先下去。該擔心的是追趕者纔對,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只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另外你們想過沒有,領先者和落後者的交往最終是誰受影響更大?答案肯定是落後者,這就像富戶與窮戶交往,表面上看富戶多花了錢,實則窮戶在不知不覺的學習富戶的生活方式,乃至想法。

  國與國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我朝能用些許貨物就影響到其他國家、族羣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這對將來的治理會有極大幫助。

  你們不會認爲朕只想消除邊患吧?如果是這麼想的,那趕緊改變還來得及。朕不光要消除邊患,還要把不屬於大明的人統統都變成大明子民。

  互市只是這個過程的第一步,將來還要有更深的交往,比如建造道觀、學堂等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朕乃天子,全天下的人都是朕的子民。誰不同意,就需要你們去用各種辦法說服他們,或者讓他們沉默!”

  關於保密和技術外泄的問題洪濤的態度始終如一,既要嚴格保密,又要坦然面對。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過了,紙裏是包不住火的,不管花多大力氣也瞞不住。

  而且隨着技術流出,還會有個伴生品,那就是文化認同。不存在只接受技術不接受文化的可能性,這一點也是被歷史多次證明過的。所以技術外流並不是壞事,甚至可以作爲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有效載體。

  當然了,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該保密的還是得保密。但這個工作就不需要吏部和陸軍來刻意關注了,各級參謀部會妥善處理,錦衣衛、東廠和統計司更會嚴密監視。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