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捨身成仁

作者:第十個名字
在毫無思想準備的前提下,第一波炮彈幾乎全落在了西帕希騎兵羣中。B型穿甲破裂彈的設計思路是攻擊船體比較輕薄的民用船隻所用,但在對付步兵和騎兵時也有很好的殺傷力。

  高速飛行的彈頭只要遇到阻擋,比如馬匹、盔甲、人體或者土地,都會馬上崩裂成9塊,無論空腔裏的裝藥是否爆炸,也可以形成有效殺傷力,還是羣攻。

  更麻煩的是城牆上的火炮發射速度出奇的快,不等戰馬受驚的西帕希騎兵反應過來,第二波炮彈又呼嘯着飛了過來,在人羣和馬羣裏掃出一片血霧。

  但站在城牆上看不到血腥畫面,所有冷酷和殘忍都被馬蹄、炮彈碎片揚起的煙塵遮掩了。待到塵埃落定,只剩下一地的人馬屍體,有些還能動,併發出各種各樣的哀嚎,但很少有人能聽到。

  城牆上的叛軍們正在歡呼雀躍,幾千威震奧斯曼帝國的西帕希騎兵,被幾輪炮擊打得損兵折將、落荒而逃,連傷兵都來不及收斂。

  要是這麼算的話,好像一萬多帝國精銳也不是那麼可怕了,無非就是再多發射幾輪炮彈而已。況且大家手裏還握着上千條火槍呢,哪怕打得不太準,只要敵人無法順利登城,時間拖的足夠長,照樣會受到巨大傷亡。

  “這下皇家火藥廠又要有人升勳了……開門吧!上馬,舉旗,跟我出城!”此時此刻,蘇伊士城內應該只有一個人不滿意炮擊效果,他就是站在城門洞裏的王大頭。

  哦不對,應該是五個人,跟隨出城的還有四名相貌、膚色、年齡各異的男子。他們原本是船奴,犯了不同的錯或者生病,即將被船主處罰或者拋棄,然後被王大頭給贖買了。

  這些年跟着他走南闖北,不光保住了生命,還享受了本不該有的人生。現在主人要去冒險,不管他們樂不樂意也只能跟隨。

  估計從內心來講應該是不太樂意,連主人爲什麼要出城都不太清楚,就要冒喪命的風險跟隨,擱誰也不會樂意。

  實際上王大頭也不樂意,可心中的信念又讓他無從選擇。按照皇帝和總參謀部的計劃,蘇伊士城是不用死守的,做做樣子足矣。

  只要造成奧斯曼帝國公然用武力破壞大明帝國與皮雅利城主合約的事實,海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紅海,高舉正義大旗,爲了維護商業信譽而戰。

  但是王大頭在這些天與當地人的接觸中,意識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奧斯曼人對埃及的統治並不是特別上心,連最基本的官府都沒設立,完全依照了馬穆魯克王朝的構架。

  與其說是管理,不如叫做共主。只要當地貴族能按時把稅賦交上去,在名義上認可蘇丹當老大,基本上愛幹啥幹啥。

  既然這樣,蘇伊士城好像就有了個新出路,有限自治。這個玩意倒不是誰教授的,也不是獨創,而是這些年與歐洲人接觸多了,受他們的文化影響。

  在歐洲各地存在着很多類似的領地或者叫國家,大的很大,小的賊小。但不管大小,只要認同一個國王,就被允許有限自治。

  如果能讓奧斯曼蘇丹答應蘇伊士城有限自治,肯定比派兵攻佔合算。皇帝的意圖自己很清楚,並不打算直接和奧斯曼帝國全面開戰,至少目前沒這個打算。

  現階段只要能打通紅海到地中海的商路就是勝利,其它問題可以藉助波斯人、土庫曼人的手去慢慢磨。大明帝國只管出錢,死傷全由別人承擔,最終不管它們誰勝誰負,全都成了強弩之末,更好擺佈。

  但現在能兵不血刃拿下蘇伊士城的機會來了,不能說百分百成功,卻有試一試的必要。可時間上來不及了,無法把消息傳回京城,再等待皇帝陛下聖斷。

  怎麼辦呢?這事兒如果換了別人還真沒轍。擅自做主更改總參謀部制定的作戰方案,其性質僅次於謀逆,足夠去礦山裏挖一輩子煤的。

  但王大頭不一樣,他是皇家顧問處的處長,皇帝近臣,迫於工作性質有相機而斷的權力。雖然還不足以更改總參謀部的全盤計劃,卻可以在不影響全局的前提下做一些增加。

  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很不討好的,至少有一半概率會被敵人扣留甚至殺掉。即便僥倖成功了,也不能對外聲張自己的功績,回京之後還要面對皇帝的問詢。一旦回答不妥當或者思慮不周,仍舊會被責罰。

  簡單點講就是裏外不是人,風險全由自己承擔,功勞卻收穫不了多少。但王大頭沒猶豫,還是選擇按照本心去做,不是淡泊名利,也不是視死如歸,而是在報恩。

  與大部分師哥師弟一樣,他也是孤兒出身,如果沒被選入海戶司,活不過十歲就得餓死、凍死、病死在街頭巷尾,根本沒有長大成年的機會。

  皇帝陛下不光是救命恩人,還是授業恩師。正是憑藉在海戶司裏學到的一身本領才能出人頭地,不光地位顯赫、生活富足,還增長了普通人一輩子也觸及不到的見識。

  可這麼大恩情該如何報答呢?忠心只是最基本的底線,談不上回報。用心做事,倒是符合皇帝的囑託,但收效太慢,有可能一輩子都平平淡淡,幫不上多大忙。

  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是最符合報恩需求的。陛下爲了國事操勞,自己每多在國事上取得進展,就是在替皇帝分憂。

  危險,廢話,沒危險也就輪不到自己上了,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樣的機會並不常見,必須當仁不讓。

  如果每個海戶司畢業生都能用自身爲陛下、爲帝國換回來一座城市或者一條商路,大明帝國再也找不到一名流落街頭孤兒乞丐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不捨肯定有,但榮譽更重要。只要能把名字刻上午門外的石碑,媳婦、孩子就能得到皇家供養。

  只要想到自己會和李贄、袁可立、王安並列,被大明官員和民衆頂禮膜拜,與神明同等待遇,畏懼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剩下的全是憧憬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