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巴士拉城

作者:第十個名字
俗話說的好,旁觀者清。別看指揮作戰的是趙恩,還受了傷,可感觸最多的卻不是他,而是通過瞭望手時刻關注着戰況的陸軍參謀們。

  這倒不是說趙恩腦子糊塗,而是站的角度不同。他能看到場景頂多覆蓋了周圍幾十米,而瞭望手卻居高臨下遍覽戰場全景,有點像上帝視角。

  一天多時間,在參謀們的協助下,勇士營把船艙當成了戰壕,演練出兩套全新的戰術,專門用來針對戰壕裏的敵人。

  第一套叫火力壓制,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針刺步槍的射速、射程和精準度,輪番壓制戰壕敵人的火力,一層層逼近到30米。

  到了這個距離,就可以用手榴彈殺傷躲藏在戰壕裏的敵軍了,趁着爆炸引發的短暫混亂迅速突入戰壕,進入短兵相接階段。

  這時候就可以啓用第二套戰術了,名曰交替掩護。三個人一組,長搶手負責提供火力掩護、投彈手伺機對拐角和有可能的藏兵洞投彈,趁着爆炸的煙霧,短槍手上前清理殘敵。

  如果遇到大股敵人,臨近的幾個小組可以酌情組合,共同禦敵。平時在戰壕裏儘量不扎堆兒,防止被火藥罐大量殺傷。

  實際上這些辦法勇士營在作戰過程當中都採用過,但不規範也不普遍,屬於自發性的個別行爲。現在作爲固定戰術推廣就不一樣了,必須普遍嚴格執行。

  但這兩套戰術白練了,巴士拉城外沒有戰壕區。由於明軍來的太快,奧斯曼守軍還沒來得及挖就發現了追兵,只能退到城內,依託城牆防禦。

  巴士拉雖然是座比較大的城市,但當地的建築材料和人口數量註定了不會有太堅固的城牆,攻城的難度也隨之下降。

  但本着穩妥原則,第一波進攻還是做了充分的炮火準備。由陸軍野戰炮爲主,向巴士拉城東南角的近百米城牆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炮轟,然後纔派出8輛鑲嵌了厚鋼板的廂車,在300名陸軍神槍手的掩護下緩緩向城牆靠近。

  此時的奧斯曼守軍已經沒有了法奧港時的銳氣,不管多精銳的軍隊,在剛剛遭遇失敗不得不撤退後,都很難馬上再把士氣鼓到最高。

  當他們發現己方的火炮在射程、射速和威力方面遠遠不如敵人,又無法用手中的槍械對那幾具廂車構成有效傷害時,戰鬥意志就出現了鬆懈。

  廂車是來做什麼的,近衛軍團即便沒見過也能想像出來,實際上他們在攻城時也會採用類似的戰術。眼見裝載着火藥罐的車輛越來越近,一旦靠近城牆就會引發大爆炸,絕望的情緒頓時瀰漫開來。

  不過隨着廂車來到護城河邊,緊張的氣氛又有所緩解。守軍們一致認爲情況並不像看到的這麼悲觀,至少憑藉護城河還可以抵擋一段時間。

  於是剛剛被炮彈壓制下去的防禦火力突然間又增強了,各種口徑的鉛彈打在厚鋼板上雖然無法穿透,卻叮噹作響很是嚇人。

  直到有一發從城內吊射出來的石球直接命中了一輛廂車,將其硬生生砸塌,並對內部人員造成了很大傷害,守軍的士氣達到了頂峯,一陣陣的怒吼聲把連綿不絕的爆炸都蓋了下去。

  但情況並沒因爲一輛廂車的報廢發生絲毫改變,其餘7輛廂車在短暫的停留之後,竟然順着岸邊滑入了護城河。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看上去很沉重,連三個人操作的重型火槍都打不透的廂車,居然能漂浮在水面上,並最終安全抵達了彼岸。

  這下剛剛把士氣提振起來的守軍立刻懵圈了,有不少奧斯曼士兵實在忍不住好奇心,想仔細看看城下的車廂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結果剛一探頭,就被匍匐在200多米外的明軍神槍手精準射殺了。

  “陛下,學生斗膽爲東籲國水軍陳情,如再有抓獲應以俘虜待之,若是找到發明此物之人,還當重用!”

  旗艦之上,陸軍參謀長丁順放下望遠鏡,一本正經的向皇帝提出建議。聽上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實則是在說勇士營所用的攻城廂車。

  這種類似烏龜殼的攻城器具就叫烏龜車,不是陸軍或者海軍想出來的,也不是軍工科研部門研發出來的。它的來源說起來挺偶然,是從下緬甸的東籲王國水軍手裏剽竊的。

  沙廉港自打成爲海軍東印度艦隊基地,這麼多年來戰火始終就沒斷過,威脅主要來自水面。

  東籲王國的水軍知道真刀真槍打不過裝備了大炮的大明海軍,但又不甘心讓這麼大根魚刺始終卡在喉嚨裏,於是就發動連綿不絕的偷襲。

  最常用的方式是用小船順着伊洛瓦底江漂往下游,專門選在有霧氣的夜間靠近大明海軍艦船搞破壞。

  這些偷襲的小船上會攜帶一種特殊器具,像個王八蓋子,以堅韌的藤條和樹皮做頂,下面有木質骨架,由三四個人踩水掌控方向。

  戰艦上的水手一旦發現不及時,讓這些王八蓋子太過靠近,超出甲板炮的射界,就只能趕緊升帆離開,別無他途。火槍打不透王八蓋子,傷不到下面的人。

  在喫過幾次虧之後,印度洋艦隊不得不在港區周邊加裝了上千根木樁,用來阻擋王八蓋子的潛入。

  而陸戰都司的參謀們卻從抓獲的王八蓋子上看到了新用途,經過幾次改裝之後,一種水陸兩棲的攻城車誕生了。

  它以木料爲骨架,外敷瓦片一樣的鋼板,根據抵禦不同武器需求可多可少。車內由4人操作,在陸地上推動靠輪子前行,到了水裏則雙腿打水類似游泳。

  刀槍不入、渾身鋼甲,卻能浮水的關鍵不是木頭骨架,而是車內固定的兩排木桶。在大江大河裏這東西大概率會被浪頭打翻,但遇到護城河或者水流不太急的小河,則可以安全泅渡了。

  渡過去幹嘛用呢?難道就靠車內的4個人攻城?顯然不太可能。實際上車內的4名士兵都是工兵,作戰本領一般般,指揮才能更是沒有。

  他們平日裏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使用槍械,而是怎麼在各種材質上挖洞塞炸藥,還有怎麼用最合適的藥量把一堵牆、一片崖壁、一塊大石頭炸塌、炸碎、炸開。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