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有人坐不住了
是什麼條件呢?一提海戰洪濤馬上就明白了。別看夏威夷海軍基地還沒建好,卻已經被很多海軍將領盯上了。
和陸軍相比,海軍的侵略性更強,也更倚重戰鬥獲取功勳。什麼地方有仗打,在什麼地方任職晉升的就快。
另外海軍官兵做爲技術兵種,服役年限普遍要比陸軍長很多,誰也不想到了五六十歲肩章還是藍的,反倒讓三四十歲的後輩扛上了紅肩章。
能不能答應呢?太能了,升了都指揮使同樣也是海軍將領,照樣得指揮艦船作戰。多他一個不多,派過去打一兩次海戰再調回來就是,願望滿足了,幹活兒也就該更上心。
這就是洪濤喜歡選真小人當官員的原因,各自需要什麼都明明白白講清楚,談得攏就合作,談不攏就拜拜。不像君子那樣有啥需求不直說,非得繞着圈子讓人猜。
更不能像僞君子,嘴上說一套,心裏想一套,手中幹一套,眼睛還盯着一套。不用多,朝廷裏有三分之一這樣的官員,自己整天就啥也別幹了,光揣摩心思玩吧。
“學生領旨,陛下萬歲、大元帥萬歲!”價格談好了,塞特爾馬上轉憂爲喜,單腿跪地右拳平胸,狂拍皇帝馬屁。
“你們最好不要學他,和朕講條件獲利比較高,風險也很大,若是不想年紀輕輕就去海運都司運貨,最好試也不要試。”
一君一臣這番對話就發生在旗艦後甲板上,全被周圍的軍官和參謀們聽得真真切切,馬上也有人躍躍欲試,打算仿效塞特爾毛遂自薦。洪濤比他們快了一步,立刻出言制止。
“陛下,通訊船來了!”這時桅杆上突然吹響了銅哨,操帆長站在舵臺後面仰頭看了看旗語,把瞭望手的發現大聲彙報出來。
“怎麼這個時候來……讓護航船隻仔細檢查之後再放行!”
自打皇帝率前鋒部隊抵達法奧港,海軍的通訊船就以最高頻率來回傳遞着消息,且有固定時間,每隔一天來一次。每批兩艘,攜帶相同的文件,防止沿途出現意外。
但昨天中午通訊船已經抵達過,今天又來了,很明顯不是常規狀態。現在洪濤最怕聽到意外、特殊這些字眼,遠離中樞,鞭長莫及啊。
可是怕什麼來什麼,通訊船上的海軍參謀在拿到皇帝的親筆回執之後,從懷裏摸出個長方形的小木盒。
這玩意是通政司用來傳遞最高級別信件用的,上面有通政司與司禮監的雙重漆封,只能由皇帝本人打開,旁邊還不許有閒雜人等。
“終於還是忍不住了!都來看看吧,戰鬥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從盒子裏取出被封印的紙卷,由王承恩取出皇帝的印章對照無誤,洪濤獨自走到船尾打開看了幾眼,並沒認真思索和停留,又大步走了回來,把紙卷拍在舵臺上,示意在場的軍官和參謀無論級別都可以傳閱。
“陛下,這個耶路撒冷王國在什麼地方?”
密奏的內容很簡短,只有區區幾句話,但信息量很大。仗着陸軍前鋒總指揮的身份,中東部都司都指揮使雷老虎第一看完,然後就是一頭霧水,居然沒看懂。
“都是幾百年前的舊賬了,當時東羅馬帝國讓突厥人打得無力招架,就向同宗同源的西羅馬求援,答應事成之後東西羅馬教會都歸西羅馬教皇管理。
於是西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搞了個十字軍東征運動,號召基督徒行動起來從突厥人手中奪回聖地,也就是貝魯特南邊、死海西邊的小城耶路撒冷。那地方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共同的聖地。
十字軍東征一共進行了九次,陸陸續續打了小200年,雙方各有勝負,耶路撒冷幾度易手,最終還是沒搶回來。但在第一次東征時,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建立了一個基督教國家,耶路撒冷王國。
後來耶路撒冷王國被馬穆魯克所滅,大部分貴族跑到了這座島上苟延殘喘,保留了王國的封號和傳承,時刻琢磨着如何復國。
這不機會就來了,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派特使與奧斯曼蘇丹密談之後,穆拉德四世扣押了王大頭、撕毀了和談協議,引發了戰爭。
待朕率兵前來,打得奧斯曼精銳節節敗退,威尼斯人又開始向塞浦路斯島大舉運送軍隊,還號稱要讓耶路撒冷王國滿血復活。
真是好算計啊,一招驅狼吞虎,硬生生讓穆拉德四世和朕都成了前臺的小丑,打來打去,最終卻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密奏裏是啥內容呢?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常駐威尼斯共和國的大明禮部使節緊急奏報,發現大量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乘坐威尼斯船隻出海,目標塞浦路斯島,好像與耶路撒冷復國有關。
第二是顧問處在莫斯科的工作人員,通過特殊渠道得知波立聯邦有大量軍隊南下,目的地恰好也是威尼斯共和國。
總參謀部在得到這兩份情報之後,雖然不太清楚耶路撒冷王國在什麼地方,卻知道塞浦路斯島的位置,馬上覺察出可能與皇帝御駕親征有關,這纔派通訊船日夜兼程趕來報信。
爲啥從總參謀部到軍隊將領都不知道耶路撒冷王國這段歷史呢?原因很簡單,洪濤沒講。爲啥不講原因也很簡單,學生的基礎太差,在有限的時間裏只能學和工作有關的知識。
有關歐洲中世紀的歷史,課本上根本就沒有,今後很長時間內也不會增加。目前國家需要的是技術員和軍官,研究歷史暫時顧不上,能略過就略過。
但也不是沒有途徑獲取,如果誰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可以自行去藏書館裏翻看。那裏有很多翻譯過的歐洲書籍,其中肯定有這方面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