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叫看着她的小太監叫人,又在殿門口斥罵:“哪有媖嬪這樣待客的道理?到現在連口點心也沒喫上呢!”
正罵着,清霜來了。她冷着臉,看向侯夫人的眼神中滿是嘲諷,陰陽怪氣道:
“喲,您這還發起脾氣來了。這可不是在侯府了,您那刻薄的樣子還是收一收吧~”
侯夫人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你不過一個奴婢,也敢在我面前放肆?!”
清霜冷笑一聲:“放肆?夫人,如今形勢可不同以往了。我現在可不是魏二夫人的奴婢,而是媖嬪娘娘的一等宮女,可不是您能隨意拿捏斥罵的。”
侯夫人氣得渾身發抖,卻又只能憋着。
見她敢怒不敢言,清霜舒服極了,很是高傲地瞥了一眼侯夫人道:“請吧,娘娘叫你過去。”
除了一個“請”字,她全身上下沒有一點尊重。
侯夫人雖然生氣,但爲着今日的目的,只能捏着鼻子跟她去正殿,甫一進正殿,她就被正殿的陳設驚到了。
靈和殿說是一座殿不如說是一座小型的宮,只是較於六宮整體縮小了兩倍,若說精緻富貴是一點也不差的。
踏入殿中,一座巨大白玉屏風映入眼簾,龍鳳呈祥圖案栩栩如生。屏風兩側,數尺高青花瓷瓶繪着精美山水人物。厚厚的羊絨地毯鋪滿地面,上面織着百花團紋,處處都是一眼看得出的名貴。
越過屏風往裏走便是會客處,侯夫人打眼一瞧,上首的椅子裏赫然坐着她看了五年的兒媳婦。
虞亦禾身姿慵懶,微微斜倚着扶手,眼眸低垂,長長的睫毛在臉上投下淡淡的陰影,讓人難以窺探她此刻的心思,另一隻手輕擡着茶杯,正悠然地喝着什麼。
頭上只梳了整齊的髮髻插了一根長玉簪,此外並無什麼裝飾,全然不是侯夫人想象中着着嬪位朝服見她,給她下馬威的模樣。
其實虞亦禾出來時,清霜也曾提醒她要重新梳妝,可她卻覺得不必那麼麻煩,一來重新梳妝見完她還是要卸的,二來她上午穿着朝服那麼久,早已疲憊了。
再有就是扶娥的一句話:“是她求見咱們娘娘,見了就是給她臉面,何須重新梳妝?”
所以虞亦禾就這麼穿着常服出來了。
看着她素淨的模樣,侯夫人很快也反應了過來,她這是根本不重視她,不把她放在眼裏!
侯夫人強嚥下胸口的悶氣,湊上前去開口寒暄:“亦禾啊,許久不見,不知近來可安好?”
結果就聽虞亦禾身後扶娥姑姑道:“夫人,雖然您是二等侯爵夫人,但見到天子嬪御還需敬重行禮。”
這話頓時叫侯夫人臉色一僵,須臾才硬擠出一抹假笑,向她簡單行了個禮。
“臣婦見過媖嬪娘娘。”
虞亦禾這才放下茶杯漫不經心地應道:“一切安好。”
身上原本可親的氣質此番已變得十分疏離,侯夫人乾巴巴地笑了兩聲,見她沒有搭話的意思,便接着說道:
“還要恭喜您如今已升了嬪位。”
說這句時,侯夫人在心底都要嘔了,她竟然要對她尊稱“您”了。
虞亦禾卻並未搭腔。
她這樣冷淡的態度叫侯夫人再難忍耐,如此便放棄了寒暄,開門見山道:“我今日前來,實則是想瞧一瞧孩子,不知能否讓我見見?”
聽到寧寧,原本漫不經心的虞亦禾當即提起了心神,杏眸都眯起來了些。
“你想見寧寧?”
她的語調陡然提高,嚇得侯夫人一個瑟縮,但還是強撐着迴應。
“對,我作爲寧寧的祖母,也是她的至親……”
“原來你也知道你是寧寧的祖母啊。”
虞亦禾沒等她說完便冷不丁地插了一句。
侯夫人愣住,“對……我當然知道……”
原本一直立在虞亦禾身後的清霜聽到這一句話再也忍不住了,她紅着眼睛道:“你知道?你知道什麼?你若是知道自己是寧寧的祖母,怎麼會把小姐和寧寧趕回虞家,怎麼會對我們在山上三年坐視不理呢!”
清霜說的憤怒又哀怨,聞着都能聽出其中委屈和艱苦,這番話也穿過了屏風珠簾傳到了內殿,進入了衛景珩的耳朵裏。
即使當初已經看過這些,但文字總不如語言來的深刻,尤其是清霜這個丫頭都如此悲憤,更何況是阿禾本人呢?
帝王爲此揪心,前殿侯夫人卻被這一句問到了,以至於支支吾吾許久不曾給出答案。
虞亦禾厭煩了與她虛與委蛇,直接了當詢問她的來意。
“你到底是來做什麼的?”
侯夫人如釋重負,當即也能說出幾句軟話。
“是我當年因爲譚兒的死太傷心了,一時糊塗纔會做出那樣的事情來,我對不起你們母女。”
她一臉懊悔地說着:“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現在已經大徹大悟了,過去的都讓它過去吧!而且寧寧也是我們家的血脈,更是譚兒唯一的孩子,我實在不忍心讓譚兒譜下無人……”
說到這裏,侯夫人也潸然淚下,她擦拭着眼淚,“所以,今日我來是爲了寧寧認祖歸宗一事,北寧侯府的族譜上願意寫上寧寧的名字了。”
她這話說的周圍的人都忍不住蹙眉,尤其是虞亦禾,她不禁譏諷道:“願意寫寧寧的名字?”
侯夫人眼中噙滿淚水:“寧寧可是我們魏家的孩子啊!他當然應該姓魏……”
突然,她注意到了虞亦禾的表情變化,心中涌起一絲不安,於是不自覺地擡高了音量,帶着些許質問的口吻說:“難道你還打算讓寧寧跟着你姓嗎?”
“魏家的孩子怎麼能隨母姓?”
就在此時,一道威嚴的男聲傳來,“衛家的孩子自然要姓衛。”
衆人循着聲音望去,就見帝王抱着寧寧從後殿走出來,侯夫人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欣喜道:“陛下都說了,魏家的孩子要姓魏!”
衛景珩冷眼瞧了一眼那不知死活的侯夫人,沉聲一字一句道:
“是朕這個‘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