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國寶修復,不缺大師
等到泥點幹後,再用礦物質顏料砂綠,豆綠,加入少許細砂,黃土,調入蟲膠,用牙刷蘸調製好的色汁。
這樣往作色的地方,撥彈顆粒狀的鏽色。
等第一層顏色幹後,再做下一層顏料。
反覆上色,做出與周圍顏色協調。
等顏色都幹後,用清水洗去器物表面的泥點,這樣脫落層次感就出來了。
如果沒達到想要的效果,還可以重複以上步驟,做完美的鏽色。
最後一道工序是緩蝕封護,青銅奩的修復會使用緩蝕劑。
這種東西會對青銅奩,做緩蝕處理。
器物表面要上封護劑,西漢青銅奩器表封護處理,是一項重要的保護工作。
是對修復過程中,除鏽、滲透加固、焊接、補缺、做色,讓其保存更長久的保護處理。
是爲了防止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氣體和水分,侵蝕文物機體,從而產生一個相對保護青銅奩的小環境。
這種封護,採用具有無色透明,抗大氣污染,滲透性強,化學性穩定,抗老化的聚乙烯醇縮丁醛。
到了這一步,一件青銅器就真正修復結束。
而這還只是一件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青銅器,像是一些重寶級別的青銅器,修復起來更加艱難。
比如之前陳文哲見過的四羊方尊,雖然他看到的是仿品,但是他缺知道,真品是修復之後的東西。
而最難修復的幾件文物中,就有四羊方尊,要知道它當時可是碎成20多片。
其實,相比起來這件國寶還算是好修復的,因爲不容易修復的兩件國寶都碎成了千片以上,修復時間就用了八年。
對於文物保護者來說,發現新的文物是件相當驚喜的事。
不光因爲這件文物價值連城,也因爲它還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但若是發現這件文物在出土時,已經碎成渣渣,那專家們會心痛死。
文物損壞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因爲環境自損和人爲破壞無處不在。
損壞了就沒救了嗎?當然不是。
擁有高超復原技術的文物專家們,多數情況下可以令它們恢復如初。
在現今我國收藏的珍奇國寶中,有一部分就是修復後的。
從一地碎渣到完整現世,專家們耗費的心血和努力無可估量。
最具有代表性的修復文物,當屬商朝大型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它高逾半米,重約70斤,是一體澆築而成,造型精緻華麗,是青銅器中的上上品。
抗戰時期,南湖農民在墾荒的時候挖到了它,後當寶貝以400大洋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商人。
商人本想轉賣出去,結果被沙長縣政府沒收。
沙長抗戰期間,四羊方尊遺失,再發現時已經被日軍炮彈炸成了20多塊碎片。
國寶被毀,無數人爲之心痛。
好在我國從不缺大師,四羊方尊最後被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成功修復,用時僅兩個多月。
四羊方尊能修復如初,除了大師技藝高超外,也跟它碎裂的程度較輕有關。
二十多塊碎片重組,相對來說還是輕鬆一些。
相比之下,碎成上千塊的秦皇陵銅車馬,那可是真難修。
秦始皇陵被挖掘之後,諸多珍奇文物出土,其中就包括兩輛豪華的銅車馬。
但這兩輛車子出土時已經受損嚴重,一個碎了1325片,一個碎了1685片。
真的是碎成了渣渣,修復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萬幸的是,在數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兩輛銅車馬陸續修復展出,前後共耗時八年。
同樣難修復的,還有唐代公主李倕的頭冠。
這位公主下葬時陪葬豐厚,最珍貴的就是頭上的頭冠,幾乎將大唐能找到的珠寶裝飾材料都用上了。
由於她的墓穴曾被水淹過,所以頭冠出土時已經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堆零件。
爲了能最大程度的原狀修復,我國專門邀請了德國專家一起共同修復,歷時一年半,總算讓它又重放光彩。
由此可見,雖然古代工匠的技藝高超,所做之物精巧細緻,但現代專家們也不遑多讓。
多虧有了他們,那些珍奇文物才能重現世間。
而這些珍寶的修復,其實還不是耗費時間最長的。
因爲陳文哲知道另外一件,可是耗費了十五年的時間。
那是兩千年前的青銅鑑,它就是用了15年才修復成功,因爲修復過程當中的12道工序,都異常艱難。
上世紀90年代,大海博物館原館長,從香江搶救回一件有2000年曆史的青銅鑑。
與上博已收藏的二件吳王夫差鑑相比,這件青銅鑑更大。
它高45釐米、口徑79釐米、底徑39釐米。
慧眼獨具的馬館長,在衆裏尋到它,立即認定這件外表蒙塵的古董,無論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還是研究價值方面來評估,都是獨一無二的。
由於青銅鑑年代久遠,自然和人爲造成的破損極其嚴重,修復工作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而且,將一件出土文物變爲博物館展櫃中的展品,其間的複雜程序亦不是外人可以想見。
青銅鑑的修復工作,因各種技術難題的無法解決而時斷時續。
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上博青銅器修復組組長,才終於傾15年之力,完成了這項艱難的工作。
上博特爲該青銅鑑舉辦展覽,讓觀衆有幸觸摸華夏2000年前的文明。
一個人與一件古董,相識相知相處15年。
不管是誰知道的,都會驚異於這段經歷的崎嶇漫長。
當然,也會好奇這段廝守中,每個時間節點上生髮的掌故。
異常艱難的12道工序,每一道都是難關。
從1996年接受修復青銅鑑的任務,這件寶貝就走進了修復大師的生活。
15年的時間裏,他觀察它、琢磨它,想盡辦法征服它。
文物修復工作,其實更是一場人類心智才智與時間的對抗。
這件青銅鑑,就被認爲是青銅器修復工作開展以來,破碎缺損最嚴重、修復難度最高的一件。
這樣的青銅器,不管是在哪家博物館之中,都是十分少見的。
一般遇到這種青銅器,都是放棄了,哪裏還能修復?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