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家事了,離期近

作者:北海一島
李亞民大概真是憋壞了,他一個小生產隊長在公司大會上肯定沒有太多發言權,所以一邊喫飯,嘴裏還不停唸叨着。

  李亞東聽了一會兒,總算有些眉目,詫異道:“哥,你上次是去的海鹽?”

  “對呀。”李亞民嘗一口重新加熱過的烤鴨肉,眼前不由一亮,不過也沒說什麼,雖然眼下他娘同意了這件事情,但他還是堅持認爲大學生不應該幹這個,“公司說話頂事的那幾個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要是不想改革,幹嘛還讓我們去學習,學了經驗回來又不實施,這不是等於脫褲子放屁嗎?”

  “步鑫生?”

  “喲,你也知道啊?”李亞民略顯詫異,不過也僅限於此。

  在八十年代的中間幾年時間裏,中國最耀眼的明星絕對不是剛拍完《少林寺》的李連杰,而是海鹽襯衫總廠的廠長,步鑫生。

  他是中國最早施行體制改革的國企廠長,制定了一套很新穎的企業員工激勵制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個人不喜歡按套路出牌,總愛做出一些驚人之舉,在這個年代他就敢跑到魔都最繁華的淮海路八仙橋,在嵩山電影院的門頭上豎起一塊巨型廣告牌。

  要知道這時整個魔都只有三塊大型廣告牌,除了他的這塊,另外的就是日國三洋,以及中華牙膏。

  李亞東也多少有些瞭然他大哥這樣一個在別人眼裏很古板的人,爲什麼會如此推崇步鑫生的改革。步鑫生有一個外號,叫作“夏伯陽”,這是來自蘇聯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作戰勇猛、但對下屬十分嚴厲的紅軍將領夏伯陽的故事。

  “我就覺得他們的生產模式很好嘛,多做多得,績效考覈,這樣才能讓每一名職工都充滿幹勁,哪像現在……”李亞民欲言又止,不由嘆了口氣。

  他身在國營企業的第一線,對於其中存在的問題自然清楚的很,這年頭流行一句話,叫作“黨是媽,廠是家,沒錢找媽要,缺啥從家拿”,企業職工完全由國家養着,也甭管幹的活多活少,大家都是一樣的,真遇到刺頭還挺麻煩,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情,想開除都不容易。

  “哥,我覺得你也不必太着急,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總有到來的一天,那啥……你也別太得……”

  “你真的這樣覺得?”李亞民眼珠子一瞪,小小的激動了一把,好歹家裏終於有個支持他的人了。

  他又哪裏知道李亞東還有一句話沒說完,他原想說“你也別太得罪人了”,在體制裏待着,跟大領導唱反調,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行爲。

  李亞東深知他大哥的畢生心血都傾入了這家公司,可哪又如何,等到九十年代末,廠裏一紙公告,他還是照樣下崗了。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粒沙子,被風浪裹挾着,漂來漂去,想要掙脫,又無可奈何。

  改革意味着新生,同樣也意味着犧牲,中國這艘東方航母崛起的勢頭勢不可擋,改革開放在摸索中前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再爬起來,期間難免要犧牲一部分人,九十年代末的那股下崗潮,那一代人,就是爲中華之崛起而犧牲的人。

  “哥,你忘記了,我可馬上要到北大經濟系報道了,怎麼能不提前關注一下社會時事、民生經濟呢?”李亞東想了想,有些話還是不太適合現在說出來,因爲時機未到,太過於前瞻性的話語只能聳人聽聞,很難取得想要的效果。

  他大哥這輩子或許依舊會以悲劇收場,但那沒關係,因爲還有他在。

  “對嘞!”李亞民笑了笑,腦子裏總算騰出空來,拍着他的肩膀說道:“好小子,真有的你,居然考上了北大,不錯,這回算是給老李家爭了光。”

  話題回到這上面,飯桌上的氣氛明顯緩和了不少,陳月娥給李亞東夾一撮漢菜後,笑着問道:“小東,算算時間也快了,打算啥時候動身啊?”

  “九月初開學,報名可能還得提前幾天,所以打算月底就走。”

  “那沒幾天了,到時讓你大哥請個假,送你去省城。”陳月娥點頭道。

  這個年代他們縣裏還沒有火車站,想要去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只有省城裏纔有直達的綠皮火車。

  下午從大哥家出來以後,李亞東一直心事重重,突然發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爲家裏最小的一個,他很難通過言語上的溝通,去改變家裏人的人生軌跡,一是不能說,二是說了大概也無用。

  就比如他大哥,如果按照李亞東的心裏想法,他會勸他大哥儘早離職,趁現在政策剛放開,做個個體戶,將來不說富得不能動,一定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但這話他敢說嗎?

  他說他大哥就會聽嗎?

  答案顯而易見。

  “白給”大概也是行不通的,不說他大哥這種心懷信仰的人,就算他三哥也不會坦然接受他的饋贈之物。

  那能怎麼辦呢?

  他除了要爲自己做好人生規劃外,也得爲家人謀取一條後路。

  “算了,還是一樣樣的來的吧。”

  尋思着這兩件事情大概是個遞進關係,李亞東暫時也就不去考慮了,他現在倒是迫不及待的想飛往京城,只有到了那裏,他纔算真正站上時代浪潮。

  八月份的中下旬,自從鄉長上他家裏來了一趟後,李亞東就不怎麼着家了,倒不是對當官的有什麼歧視,只是單純的不太想接觸,他自認說不了太官僚的話,繞來繞去圈子兜得太累,懶得應付。

  烤鴨店的生意現在觸底反彈,每天要烤兩爐,賺錢倒是其次,主要還是爲了將張春喜和蔡小惠倆人徹底教會。李亞當可不想等自己走了後,倆人砸了自己的招牌,對於做餐飲,他向來十分注重口碑,這是多年下來養成的脾性。

  “小東,有啥獨門絕技全都使出來,你放心,等你走了後,胡嬸兒那邊我一定照顧好,別的不敢說,三天一條魚,五天一斤肉,妥妥的!”

  “算你小子有點良心。”

  李亞東倒真沒藏着掖着,對張春喜可謂傾囊相授,連自己製作烤鴨時省去的一些諸如“淋油、上蜜”的步驟,也全都給他做了詳細演示,也不要求他一步到位,以後有時間慢慢改進就是。

  烤鴨的買賣要真的沉下心思悶頭去做,有多賺錢李亞東是心知肚明的,起碼在這個年代來說,很快就能積累到一份不錯的家底,倆人只要經營好,一年只怕得出兩個萬元戶,說不出都沒人敢信。

  而作爲創業人的他,是沒有索要過一分錢的,這要放旁人身上怎麼的不得論個技術入股?不過張春喜能答應幫忙照顧他娘,這對李亞東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時間就這樣匆匆流逝,轉眼間,月底到了,李亞東也要啓程離家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