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感恩的滋味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齊家兄弟折騰了好幾天,硬是沒買到九號飛往羊城的機票,據說那邊好像在開什麼展銷會,時間就是十號,所以九號的機票基本都被各大企業給包圓了,結果只好買了十號的票。
因此,也只能在京城多逗留一天。
閒來無事,李亞東便打算去燕園逛逛,反正也不遠。
兩年前他捐了一個億給北大,也規劃了一系列的建設,是時候去看看成果。
也沒有驚動北大方面,就是一時心血來潮,想故地重遊一番,順便看看自己的資金落實情況而已,沒必要搞得人盡皆知,他本就不喜太官方的場面。
帶着齊家兄弟一起,也沒開車,三人慢悠悠地從清華園這邊走到了燕園。
燕園還是挺大的,三人從南門進入,周邊的幾排宿舍樓和教務樓並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往前走了一陣兒,來到五四運動場時,清晰的變化才一目瞭然。
綠茵茵的草坪、乾淨整潔的紅色跑道,包括嶄新的足球門框,以及散佈在運動場上的各種現代化健身器械,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運動場煥然一新,配套設施齊全,同學們大概也就願意過來運動,活躍在運動場上的學生,明顯要比過去多得多。且他們都穿着統一的服飾:藍白相間的運動服,胸口一側印有北大校徽和學校名字,腳下都是紅白相間的回力鞋。
整齊劃一,朝夕蓬勃。
空氣中瀰漫着熱情和張揚,那是青春的氣息。
真好。
深入校園後,主體框架並沒有大的變動,但一些細節的改變,還是觸目可見的。就譬如一些道路明顯拓寬了,旁邊的花壇裏也栽種了更爲賞心悅目但也更名貴的品種,造型別致的路燈沿着縱橫交錯的路面貫穿整個校園,大約五百米的範圍內就能看到一個公用電話亭。
燕園更美了,設施也更加完善,相信生活在這裏的老師和學生們的幸福感,必然也會大大的提升,這令李亞東心情愉悅,多少有些自豪感。
一路來到靜院——學校裏教學設施的改變,以及科研領域的投入,這些方面李亞東“微服私訪”不好察看,單從表面來看,這裏的變化最大。
當下所處的地塊,李亞東清晰的記得,當年他還在北大的時候,是一塊綠茵茵的草地,面積很大。他曾參入的那個文學社,就在前面那幾座古典院落中的一座裏,那時社員們總喜歡跑到這片草地上吟詩作對。
而現在,這裏卻拔地而起了幾排清一色的六層樓房。
雖說是樓房,但同樣是紅牆綠瓦的設計,符合燕園的整體韻味,古樸大方,絲毫不顯違和。
因爲新年剛過,樓房的每個門戶外面都張貼着大紅對聯,看起來特別喜慶。
毫無疑問,這裏就是李亞東當初特地提出必須興建的教師公寓樓了。
他原本也就無意間逛到這裏,駐足觀望一下,看完就走的意思,卻不想剛準備離開,正對着自己這幢樓的一樓底層一戶人家的紅漆大門,恰好被推開,從裏面走出一個手裏捧着幾本書籍的中年婦女。
李亞東是聽到動靜,下意識地一回頭,就感覺這人有些眼熟,而中年婦女卻是一眼就認出了他。
“李亞東同學!”她聲音裏透着一股尖銳,臉上的表情顯得有些不敢置信,又流露出無盡欣喜。
能這樣稱呼自己的,無疑是老師了。只是……很慚愧,李亞東叫不上這位老師的名字,也只能禮貌地點頭,笑着喊了一聲,“老師好。”
“好好,好的很。還是託你的福呢……”面容慈祥的女老師激動得走上前來,不由分說地就拉着三人進屋,說什麼都不讓走,一定要進屋喝杯水。
盛情難卻啊,李亞東也只能帶着齊家兄弟一起走進她家。
家裏人還真不少,光老人就有四個,看樣子沒有第一個低於六十歲的,還有兩個姑娘,大的似乎已經成人,小的也能有十二三歲的樣子。
不過人多是多,但地方卻完全夠住,是一個三室一廳的格局,且從客廳面積估算,總面積不會低於一百三十平方。
房子是裝修過的,不算奢華,但也大氣明亮,地上貼了瓷磚,電器、傢俱也是一應俱全。
很舒服溫馨的一個家。
雖然在李亞東看來很普通,但放在當下的京城來說,應該也算得上富裕家庭的水準。
“小蝶,小兮,還不趕快倒茶。”女老師吩咐道。
應該是她的兩個女兒了,都乖巧地應話,完了趕緊跑去廚房端茶水。
女老師邀請李亞東三人在布藝沙發上坐下後,笑着問道:“李亞東同學,你應該不認識我吧?”
“這個……”李亞東尷尬一笑,“您應該不是我們系的老師吧。”
“是啊,我是中文系的,你不認識我也很正常。”女老師笑着點頭,然後用很八卦的口吻問道:“我聽說了一些消息,你好像跟我們系以前的那個蘇薇同學很要好,對吧?”
“您是蘇薇的老師?”李亞東詫異。
“嗯,帶過她一年課。”
這樣就比較好處了嘛,有了共同話題。
一番交談下來,也終於知道這位老師姓何。
何老師感慨萬千地說道:“其實咱倆以前照過一面,當時你坐在臺上,我坐在臺下,你可能沒注意到我。還得多謝你啊,要不是你,我們一家七口還得擠在以前的老宿舍裏的那個三十幾平方的小房間裏,我倒是問題不大,條件艱苦就艱苦點,再苦也比不上以前住牛棚,主要還是家裏老人多,孩子也慢慢長大成人了,在那樣一個轉身都難的小空間裏,實在不方便。”
她這麼一說,李亞東順着記憶一回想,也就有了些印象。
在北大,他唯一一次坐在臺上的經歷,就是那次所謂的“表彰大會”,而這位何老師,當時聽丁時孫校長宣佈要分配教室公寓時,好像還激動得站起來過。
也確實是難爲她們一家了,七口人,三十幾平方的空間,怎麼住?
李亞東都不敢想象。
而天知道她們已經在那樣的小房間裏將就了多少年?
不過,現在好了,一百三十幾個平方的房子,住七個人,不算太寬裕,但也足夠。而且,新房子裏的配套設施,顯然也不是以前可以比擬的。
瞧瞧何老師一家滿臉幸福,且充滿感恩的表情,就能知道了。
毫無疑問,她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原以爲只是進門喝杯茶,可一杯茶水喝完,一家老小哪裏讓走?
硬是要留下來喫頓飯,四位老人親自上前拉扯,叫小兮的姑娘更是抱着李亞東的大腿不放,如此形勢,他就算奧特曼附體都沒用啊。
飯菜其實很簡單,饒是一家老小几乎將冰箱搬空,也只不過湊出了六道菜,兩葷三素,外加一個湯。
但李亞東卻喫得很舒坦,因爲這些菜裏除了酸甜苦辣鹹鮮麻這七道最常見的烹飪味道外,還多出一種——那是感恩的滋味。
入口即化,脣齒留香,人間至品,沁人心脾。
誰嘗誰知道。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