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穿越武大郎 第138節

作者:未知
“甚麼猶在兩可?”曹操大笑一聲,眼神中流露出自信無比的神色,高聲喝道:“分明是勝局已定!” 童貫望着他眼中堅定神色,不由扭過頭,茫然看向敵軍——洪流般沖刷而來,殺得宋軍步步後退,隨時都有崩潰之險。 這就叫勝局已定? 曹操不理他如何想法,把衆人掃一眼,看向竺敬:“竺兄弟,帥旗還舉得動否?” 竺敬左臂中了一箭,使不得大斧,聞言長笑一聲,縱馬過去,單手奪過帥旗抱在懷中。 曹操喝道:“韓世忠、盧俊義、孫安爲鋒銳!我和貫忠隨時替補,將主居中指揮,燕青護持帥旗,我等殺那段二去!” 韓世忠等人對望一眼,忽然同時放聲長嘯,目露狂意,同時拍馬,繞過王稟所部,直衝段二帥旗而去。 劉延慶摘下頭盔,猛摜於地,滿頭白髮隨風飄動,看着童貫道:“樞相,末將今日,也只好聊發少年狂也!” 提起大刀,高呼道:“禁軍將士,都隨老夫殺敵也!” 他麾下一萬禁軍,自前些日大破宛城後,血氣恢復不少,眼見韓世忠等人長嘯殺出,又見劉延慶蒼蒼白首,一時間,竟有六七千人同聲發出怒吼,隨之殺出陣去。 童貫看着數千人,簇擁着自己的帥旗鼓盪而出,眼神玩味,沉默不語。 那些被老曹痛打的親信們慢慢匯聚到他身邊,有人恨聲道:“這矮子狂悖無禮,縱使贏了,也當狠狠辦他!” 童貫雙目一瞪,扭身就是一馬鞭,抽在那說話之人臉上。 望着衆人驚懼難解的神色,童貫緩緩道:“淮西賊那幾員將領,勢如瘋魔,故此吾軍難當。武植幾個,不料倒比他們還瘋!戰陣之事,不依重這些人,難道當真等你們替我打勝仗麼?” 說罷,眯起眼睛,繼續看向曹操等人的背影,口脣微啓,用旁人難聞的聲音,喃喃道:“呵呵,呵呵,燕雲十六州呀……” 有分教:斧魔酆泰性狂顛,更有老曹欲日天。萬馬軍前爭勝敗,千峯頂上號絕巔。 第270章 滿軍盡呼童大帥 漢末至宋,悠悠千載,若論軍械、衣甲,種種進益,不可謂之不多。 然則論及軍將之勇毅,戰意之昂然,在老曹看來,其實後不如先,難及古人。 漢朝精神尚武,莫說士人,就連許多百姓,骨子裏都有一種慷慨不屈的意氣,又逢久亂,知兵者衆,從軍者勇,不說那些名震天下的雄軍,便是尋常部隊,放在此世,亦堪稱精銳。 而宋朝開國以來,重文輕武已愈百載,所謂“東華門外唱名者爲好兒”也,武人傲氣失之久矣,天才名將偶或有之,但整體光輝,早已黯淡。 譬如此戰,淮西軍看似兇橫,宋軍看似懦弱,但在曹操眼中,其實和小孩子過家家也差不太多——五齡童打得四齡童哇哇大哭,不能說明五齡童厲害,只能說明六齡童未至也。 此等戰事之強度,莫說和老曹所經歷的那些經典戰役相比,就是當年袁本初戰公孫瓚,都比之激烈十倍。 再就實際情形而言,劉延慶所領一萬禁軍,先有五里坡之勝,又有宛城之勝,連打兩場大勝仗,不經意間,軍心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譬如許多軍士看向曹操等人時,原本麻木空洞的眼神,都多了一絲尊敬神采,便是明證。 甚至連王稟所領的一萬禁軍,都在無聲無息中受到了影響——若不然,那支軍此刻就不是步步退後,而是徹底潰散了。 老曹前世戎馬一生,對於這種變化,自然洞若觀火。 軍隊,本就是要用不斷的勝利來餵養的怪物。 對敵軍的蔑視,對軍心變化的掌握,對身邊戰將的信賴,便是曹操在看似大敗已成的情況下,強索帥旗,反衝敵軍的資本。 畢竟,童貫堪稱大宋最受皇帝信任的統帥,讓這廝意識到“武植”二字和勝利同義,本就是老曹此番隨軍而來的目的。 還有什麼印象比“摧敵鋒於正銳,挽狂瀾於極危”更讓人感到深刻的麼? “韓五,繞過友軍,直衝對方帥旗!” 曹操緊隨在韓世忠等人身後,大聲發令。 “末將得令!” 韓世忠高聲叫道,一抖馬繮,輕巧地繞過了王稟所部,直奔淮西軍帥旗殺去。 韓世忠、盧俊義、孫安三人皆熊虎之將,然則後二人勇則勇矣,卻沒有韓世忠在大戰場上那種近乎直覺的靈銳之氣。 因此老曹佈陣,專以此人爲鋒,盧、孫馳騁左右爲刃,自己和許貫忠緊隨其後爲目爲腦,威望肅著的老將劉延慶帶領帥旗居中爲魂魄,六七千敢戰禁軍爲血肉,欲趁兩軍犬牙交錯之際,一口咬碎淮西軍的咽喉。 淮西軍自以爲勝券在握,正如潮水般狂攻,忽然斜刺裏倒殺出一彪人馬來,領頭幾個大蟲,一口刀,一條槍,兩柄劍,光芒耀目,直如魔王現世,凡阻擋於前者,人馬盡碎,硬生生在密密麻麻的大軍中衝殺出一條血路。 莫說賊兵震動,連宋軍陣中也是驚呼不絕:“啊呀,帥旗動了,帥旗動了!” 更多宋軍聞聲望去,不由困惑,繼而驚奇,最後狂喜——天爺!帥旗居然不是如大家想象一般往後撤退,而是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飛快撞向賊兵的帥旗! 許多宋軍兵將都下意識地揉眼,對於他們而言,這一幕景象,幾乎在夢裏也不可能發生。 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帥旗不僅不退,反而以決然之姿、無回之勢,瘋狂衝向敵軍的帥旗,一時間衆軍竟然有些恍惚起來——孃的,這帶俺們打仗的,到底是童貫童大帥,還是狄青狄大帥? 看着烏泱泱的人羣中,高大的帥旗不斷向前移動,許多宋軍都覺得心口被一種莫名的、前所未有的情緒所充斥,也許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獨屬於戰士的驕傲,但還是有人下意識順從這種感受,發自肺腑的放聲狂吼—— “童大帥,威武!” 下一刻,數十人同時吼叫出聲—— “童大帥威武!” 隨後是數百上千人的大吼—— “童大帥威武!” 僅僅幾個呼吸,數萬宋軍,幾乎每個人都聲嘶力竭地發出了吼聲:“童大帥威武!” 萬軍齊吼,不僅震天動地,更加蕩人心魂! 許多早一步便已逃開的宋軍,被這吼聲所震,茫然立足、回頭,繼而在震天動地的吼聲中,發現了那不斷前衝的帥旗。 “日他娘,出了鬼了……”一個已跑出幾十丈遠的陳州都頭,立住了腳,看着遠處兀自廝殺的袍澤,低聲怪叫道:“這、這個童大帥,端的好膽色!” 旁邊一個十四五歲的小親兵,多跑出幾步才停住,滿臉疑惑:“李都頭,你咋不跑咧?” “跑?跑個卵子!”這都頭瞪起眼,攥着拳頭,低叫道:“不見童大帥個沒卵子的,都殺上去了?俺胯下這般大卵,你叫俺跑?” “俺沒叫你跑啊!”小親兵冤枉的直跳腳:“不是你叫俺大家跑的?你說都監都戰死了,俺們沒了上官做主,留下來必定要充作敢死軍,去爬城牆、填溝壑,這咋成俺叫你跑的咧?” 都頭大怒:“放屁!俺李墩子忠肝義膽,分明是你們拉着俺跑的,廢話少說,俺的刀呢?” 小親兵嘴一撇,淚珠子掉下來了:“你盡賴俺,你上次偷劉寡婦的肚兜子便賴俺,如今又賴俺,還刀呢,俺親眼看着你剛跑就給刀丟了。” 李墩子都頭老臉一紅,罵道:“你個賴爪娃兒,廢話恁多!”伸手一抄,把小親兵背在背上的單刀拔出,拽開步子便往回衝,小親兵越發大哭,追着他道:“你還搶俺刀,你大沒大樣,你搶了俺刀,俺着什麼廝殺?” 李墩子邊跑邊罵道:“你還沒刀高,廝殺個球!女人滋味都沒嘗過,你好好活着不好!” 說着忽然停腳,拽住小親兵一扭一甩,把他放倒在地,急促囑咐道:“大軍若打輸了你就投降,打贏了你再起來,就說摔暈了,可萬萬不敢說逃,不然軍法斬了你。” “那你自己又去!”小親兵一身泥土趴在地上,望着李墩子粗壯矮短的背影大哭道。 “俺再不濟,也吃了官家這口軍糧,大家都跑也就罷了,如今大帥他沒個卵的他都上了,俺怎麼跑?俺跑了,下回劉寡婦再不讓俺進門。” 李墩子一邊大叫,一邊衝回了戰陣,正見一個賊兵,槍戳在宋軍肚子裏,喫那宋軍死死拽住槍桿,李墩子起手一刀,斬下賊兵頭顱,那宋兵軟倒在地,兀自緊緊拽着槍桿,口鼻噴出血沫來,直勾勾望着李墩子道:“殺、殺反賊。” 觀其服色,乃是許州兵,陳許二州相距不足百里,勉強也算老鄉,李墩子一點頭:“老弟,你看俺的吧。” 這時三個賊兵追着一個宋兵而來,那宋兵折了槍頭,手中只餘大半截木杆,亂揮亂打,神色慌亂,李墩子見了大吼一聲跳躍過去,落地順勢一個翻滾,唰唰兩刀,砍斷兩條小腿,兩個賊兵慘叫翻倒。 另個賊兵大驚,連忙使槍來戳,李墩子靈活的一滾,避開槍頭,反手一刀,剁掉半個腳板,那賊長聲慘叫,李墩子卻如個皮球般彈起身,一連三刀,了斷了三賊性命。 折了槍的宋兵驚呼道:“好滾趟刀!兄弟,多謝你救命!” 李墩子齜牙一笑,沒來及說話,又是七八個賊兵衝了來,爲首一個戰將騎着馬,李墩子心裏一慌,旁邊忽然殺出十餘個宋軍,吶喊着圍住賊兵廝殺,不料那戰將十分驍勇,手使一把潑風刀亂砍,連殺六七人,宋軍頓時不支,賊將樂得大笑:“教你們記得我季三思的大名也!” 李墩子看賊將兇狠,有些想跑,又聽見四下“童大帥威武”的吼聲,猛將牙一咬,大喝道:“季三四,我乃陳州官軍都頭李墩子,特來取你狗命!” 提着刀狂奔上前,季三思大刀惡狠狠劈落,李墩子不擋不架,將身一矮,滴溜溜一個轉身,轉在了他馬腹之下,右手持定刀柄,左手托住刀首,奮起平身之力往上一刺,只聽撲哧一聲,單刀其柄而入,刺破了馬腹、馬背,扎穿了馬鞍,深入季三思直腸半尺多深,季三思怪叫一聲,面露奇異神色,潑風刀墜地,死於馬上。 李墩子不敢拔那刀,趁着戰馬倒地,翻滾而出,順手撿了季三思的長柄潑風刀,呼呼兩刀,斬殺賊兵兩個,其餘宋兵又驚又喜,下意識以李墩子爲首,向剩餘幾個賊兵圍殺過去。 有分教:風捲帥旗士氣揚,問誰心底無剛強?宋軍萬口如雷吼,墩子單刀入大腸。 第271章 撞中軍衆將顯威 李墩子這裏,僅僅是浩大戰場的一處縮影。 似他這般本已逃離,卻又咬牙殺回的勇士,着實不知凡幾。 那些本來就在酣戰的宋軍,原本慌亂的招式,亦漸漸變得沉穩有力。 大傢伙瞪圓了眼,梗直着脖頸,額頭暴着青筋,一起喊出“童大帥威武”五個字時,彷彿有一種力量充滿了身體,刀揮槍刺,都比之前要額外凌厲許多。 童貫先是震驚,隨後狂喜。 他領兵多年,仗也打得不少,宋皇詡其知兵,並不爲過。 正是因爲知兵,童貫深知,以這些國內二流軍隊,面對強敵,在挫折銳氣、衝動陣腳、後軍先潰的情況下,轉敗爲勝,乃是多麼艱難的一樁事。 如今曹操做到這一切,在童貫看來,卻只簡簡單單用了一招:帥旗衝鋒。 “這個武植!”童貫暗自點頭:“真將才也!” 童貫一瞬間,甚至想到了當年的名臣寇準,那時蕭太后、遼聖宗領傾國之軍南下,宋兵連戰連敗,衆臣商議遷都,唯寇準力排衆議,硬逼着真宗皇帝御駕親征,渡過黃河與遼決戰,宋軍士氣爲之大振,連戰告捷,兩國這才簽下澶淵之盟,至此承平百載。 這麼一想,童貫心中倒是舒服了許多——方纔曹操態度強硬,殺人索旗,以童貫之心胸,焉能不怒?但此刻想到寇準,卻是不由生了個比較:人家寇老西那可是硬拖着皇帝天子去冒險,曹操雖然無禮,好歹只借了帥旗去,沒要求童貫親自衝陣啊!可見其心中,還是存了敬畏的。 加上“童大帥威武”之聲響徹戰場,聽得童貫暗爽不已,一瞬間甚至心想,就算勒索了我去衝陣,似乎也不錯啊!不過這等念頭,自然一轉即逝。 “畢竟太過冒險。”細細一思忖,童貫還是搖了搖頭:“俗話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吾乃主帥,卻是不可似他這般冒險。如今軍心雖然激勵,但吾若真個衝鋒在線,一旦吾有損傷,那才叫滿盤皆輸,大軍豈不是潰得更快?” 他把這番想法和身周親信一說,衆人連連點頭道:“大帥所說,真乃兵法至理也,那武將軍雖然勇悍,卻不知‘未思勝、先思敗’之理,只可爲戰將,毫無帥纔可言。” 童貫聞言大笑道:“他有將才,便已足矣。真個有帥才,是我用他,還是他用我?” 衆人自是馬屁如潮涌:“他縱有帥才,亦當爲大帥所驅也,概因帥才和帥才之間還有高低,似大帥之才,思慮何其周詳?真個曠古絕今也!” 有那真有幾分見識的,口中阿諛,心下卻是暗自不屑:“呵呵,君子不立於危牆乃是儒家之語,套用於戰事何其可笑?兵家自有其一番講究,征戰一道,本就無萬安之理。似那姓武的所爲,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此方爲兵家的本事也。” 不說這些人蠅營狗苟,單說老曹揮師衝陣,一路勢如破竹,不多時,已將近段二中軍。 自古以來,有贏家就有輸家,童大帥這裏心懷爽朗,段大帥就不免樂極生悲了。 以段二對軍事的淺薄瞭解,萬萬沒料到會有一支軍馬,竟在不利局勢下逆襲而來,這……和想的怎麼不一樣啊? 單以兵力而論,段二領兵八萬來鎮守襄樊之地,先分了兩萬給劉智伯,回來的只有三百,又留了一萬分守襄陽、樊城,出城決戰兵馬,不過五萬。 宋軍雖留了一萬及先鋒營敗降的一萬多人守宛城,也還有七萬人馬,在人數上其實還佔了便宜,雖一時被衝動了陣腳,但隨着“童大帥親身衝陣”的強大感召,宋軍都是越戰越勇,淮西軍的銳氣卻是三鼓而衰,這般情形下,曹操這支兵馬奇襲而至,實在讓段二不得不膽寒。 眼見對方帥旗漸近,段二不由慌道:“啊呀呀,這個無卵的閹賊,誰叫他這般大膽?竟敢來衝撞我中軍?左軍師,你說本帥該退還是該走?”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