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穿越武大郎 第142節 作者:未知 第278章 敗盡羣雄劍獨孤 曹操見盧俊義竟然敵不住對方,不由大喫一驚。 在老曹眼裏,自己這兄弟雖然天真無甚城府,卻是難得的練武奇才。 武松一雙大戟,不遜典韋之勇,史文恭畫戟在手,從來蕩陣無敵,都不曾在盧俊義手上討過便宜。 梁山上關勝、林沖,還有屠龍手孫安,淮西賊的僞都督杜壆,皆堪稱蓋世虎將,也不見蓋過盧俊義去。 可是如今這瘦瘦一個書生模樣的男子,居然殺得盧俊義險象環生!若非親見,任誰來說老曹也難相信。 其他觀戰衆將,也是個個震驚,震驚之餘,又都不由手癢——都是好武如命的人,見了這般動地驚天的神奇劍術,誰不欲領教一二? 孫安拔出兩柄重劍,大步踏上,自報名號:“盧兄稍歇,在下‘屠龍手’孫安,特來領教閣下高招!” 兩把劍舞開,便如一團龍捲風般撞了過去,盧俊義趁機退下,伸手擦汗,神色驚疑不定。 孫安亦是絕頂高手,心中自有一番見解:對方這柄劍平平無奇,純粹依仗速度,以短攻長,逼住了盧俊義的丈二鋼槍,自己這兩把劍,論速度卻在長槍之上,劍又沉重,以快對快,逼他對劍,以重克輕,一舉便能斬斷對方劍器。 他心中思量萬全,誰知一動手卻和想象完全不同,對方方纔快如驚雷的劍,竟是忽而慢了下來,東一點、西一指,一下下精準無比地戳在劍脊上,輕描淡寫便將孫安蘊藏劍身的巨力化去,觀其劍法之理路,竟是和方纔對戰盧俊義時全不相同。 曹操也是劍法大家,看了一會,愈發驚道:“後發制人,後發先至!這、這是甚麼劍法?” 歷朝歷代劍法,乃至其他兵刃,無不是以佔取先機爲上,誰曾見過這般應敵而變的武學? 孫安戰了數十合,越戰越覺束手束腳,渾身巨力鼓盪體內,卻始終難以泄出,心中漸漸煩躁,忽然大叫一聲,跳出戰團,重重兩劍,將一塊大石劈得四裂,這才吐出口長氣,叫道:“罷了,戰不過你!” 韓世忠驚奇道:“你二人何等手段,如何敵不過一個劍客?韓五偏不信這邪!”想了片刻,將長柄筆刀插在地下,抽出腰間單刀,低喝一聲,當頭就劈。 他一動,那長衫先生立刻就動,哧的一劍,劃過一個微微的弧度,直點韓世忠咽喉。 韓世忠的刀才劈至一半,他這一劍已將及咽喉,韓世忠驚叫一聲,連忙後躍逼開。 韓世忠也算聰明,一想,我砍他刺,刀走弓背劍走弦,自然沒他快,那我也刺,看他如何! 刀本身也是能刺的,於是挺身揮刀就刺,不料對方卻是以不變應萬變,你刺我也刺,怪的是,韓世忠筆直刺來,這長衫先生刺去反而都有個小小的弧度,卻每每後發先至,逼得韓世忠不斷後躍。 曹操也自看得呆了: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老韓筆直刺來,長衫先生明明出劍帶弧,爲何反而更快? 列位看官皆知,西人之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氏曾曰過,連光線走的也不是直線,而是曲進的。這一點,《易經》泰卦裏講得很清楚,叫“無平不陂”。兩點之間,固然直線最短,但真正意義上的直線並不存在,而最快的也不是直線,而是一個特定弧度的曲線,後世學術界有個名頭叫“最速曲線”,即是此意。 可這等深奧道理,咱們雖然曉得,老曹哪裏得知?只覺此人劍術之高明,近乎通神,實已臻至到不可想象的境界。 如此戰了十餘合,韓世忠跳得滿頭大汗,終於氣餒,一連退出七步,忿忿將刀一擲,叫道:“不打了!不打了!有種你拿個長矛,和韓某馬上去比劃。” 盧俊義、孫安、韓世忠,純論武藝,乃是這股宋軍裏的天花板,他三個尚自敗陣,燕青、竺敬、耿恭自然不用多說,老將劉延慶卻是眯着眼暗想,這個人的劍法驚世駭俗,不可以常理對付,老夫若是朝天射一箭,他若有緣,或許難逃性命…… 只是看看周圍都是自己人,對方隨緣的機會遠遠小過己方,也只得按捺下此念頭。 唯有許貫忠尋思片刻,展眉笑道:“這位先生本事高明。許某倒要討教一番。” 說着將身上戰甲卸下,又摘了兜鍪,連平日上陣廝殺的長槍也不要,一身白衣白褲,赤手空拳上前。 曹操一見,不由想起他當初如翩翩野鶴一般,打倒鬱保四的場景,暗自一喜:我這兄弟,武藝非同於戰將手段,他的手段,或者恰好剋制此人。 只見許貫忠疾走兩步,忽然一躍,雙臂一擺,直似鶴之沖天,在周圍軍將的驚呼中,把單腳一伸,徑往那長衫先生面門踏去,那先生臉色一變,橫劍去削,許貫忠腳一收,倒翻一個筋斗,頭下腳上,右手探出,不知何時,手上已多出一條二尺來長、細如小指的鐵棒,直戳那先生面門。 這根棒兒,曹操看得眼熟,微微尋思,立刻想起當初初見時,他用曾取出解說地圖,不料竟然還能做兵器使用。 那先生低喝一聲,手中劍光驀然暴漲,便如春江潮水般傾瀉而出,許貫忠叫個“好”字,那條細細鐵棒,忽然也化爲無窮黑影,便似烏雲暴雨般籠罩而下,衆人但聽叮叮噹噹之聲不絕於耳,足足維持了數次呼吸之久,這才見許貫忠虛踢一腳,借力一個筋斗翻回地面,兩人方位距離不變,便似剛纔不曾躍起一番。 衆人思及他方纔在空中停留良久,與對方拼劍,只覺如夢如幻。盧俊義這些識貨的,更是手都拍紫了,不絕口叫道:“好本事,不枉了他叫做鶴沖天!” 其餘宋兵瞠目結舌,只道許貫忠施展了什麼仙法,他們這些高手卻知道,許貫忠純是憑藉提氣輕身之術,仗着雙方兵刃相擊的力道,停留在空中不落,其對身法、力道的掌握,可謂妙到毫顛。 那長袍先生也是面露驚訝之色,揉了揉眼,讚歎道:“好劍法!好輕功!” 許貫忠嘿然一笑,搖一搖頭,盡顯瀟灑氣派:“輕功倒也罷了,劍法卻不如你。” 說着把衣服撣了撣,肩頭、小腹處,幾塊碎布應手而飛。 曹操看了大驚,衝上前一把扶住道:“兄弟,你受傷了?” 許貫忠見兄長神色緊張,心中一暖,搖頭道:“哥哥勿憂,蒙這位老兄劍下留情,我二人交手九十六劍,他雖有三劍刺及我身,卻都收力不發,只是劍氣所至,衣裳終究難保完好。” 有分教:先破矛兮後破刀,縱橫劍氣各蕭蕭。從來高手遇國手,自古無招勝有招。 第279章 李助孤馬走梁山 曹操聽得心驚肉跳,定一定神,衝着長衫先生鄭重抱拳,肅然道:“多謝你不曾傷我兄弟!不論君是賊中何許人物,只憑這番恩德,我等只當不曾見過面,請君自去便是。” 那長衫先生聞言,不慌不忙擺擺手,渾不以身處衆軍深圍中爲意:“且莫急放我,容李某說兩句話。” 看向許貫忠,露出激賞神色:“第一,這位小兄弟年紀輕輕,本事高明也就罷了,難得他爲人謙和,只說我有三劍收手不曾傷他,卻不說他先對我手下留情,且看——” 說罷閉上左眼,伸手一指,周圍火光照耀,果然看見他眼皮上有個明顯的紅點,入小指甲蓋大小:“喏,若非這小兄弟收手,這一下入目透腦,有死無生,也輪不着李某對他留手了。” 許貫忠一笑,坦然道:“先生卻是誤會了,許某非是食古不化之人,亦無襄公之仁,眼前兩軍爲敵,殺你乃是本分。只是一者敬你對盧、孫、韓三位兄長都未下殺手,二者憐你這身劍法驚世駭俗,想來不知多少前輩,廢卻無窮精力,方纔得以創出這等神劍,若是就此泯於人間,豈不可惜?” 那先生笑笑道:“原來如此。無論如何,總是一番好意。” 嘆息一聲,又道:“第二,當年李某做相士,在汴京相遇王慶,機緣巧合爲他算了一卦,算出他有必死之劫。誰知一年之後,在房州段家堡相遇,此人竟然未死,李某想他該死而未死,必然是個有大福的人,他又恰好要娶段家女兒,那女子相貌雖然粗漏些,難得的是八字極佳,大旺其夫。” 說到這裏,此人苦笑一聲:“若我還是當初相士,倒也罷了,只是與王慶東京一別,李某亦有奇遇,返回家鄉荊南,於襄陽外的密林中,遇見一位絕世高人,蒙他青眼相看,授我這身劍術,言此劍練成後,可破槍、破劍、破刀、破鞭、破索、破掌、破箭,破天下一切有形招數,李某駑鈍,只練了三五成火候,便不能再悟,遂被那高人趕出。本來還不知厲害,誰知出山一試,竟然無有敵手,搏了個‘金劍先生’的名號1。” 說至此處,哈哈大笑幾聲,搖頭感慨道:“諸君都是不凡之人,須知人無本領,或肯平凡度日,有了能爲,誰不欲彰顯人前?我想自家身懷這等劍術,又有看子平的妙訣,豈能默默終老於草莽?野心一動,見他王慶福厚,段三娘旺夫,恰好官司又來追捕,便一不做、二不休,攛掇他們殺官造反,上了房山,後來攻打房州,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亦多是我‘金劍先生’李助之主意也。” 說罷,笑吟吟看向曹操:“這般說來,將軍還欲放我乎?” 韓世忠沉聲道:“兄長,這麼多眼睛看見,若放了反賊,童樞密面前,不是耍子。” 曹操把四下衆人一看,那些宋軍軍將,亦都看着他,曹操莞爾一笑:“反賊者,乃王慶也。其餘人不過從衆,這人烈烈大言,說是他蠱惑的,難道便當真是他?再說我等帶兵的,當以兄弟們性命爲重,爲他一個,死傷百十個,乃至更多性命……呵呵,撫卹才幾個錢?” 看向李助,眨了眨眼道:“你這廝休要胡吹大氣,我山東‘武孟德’武植第一個不信!你若真有這般本事,這等壯志,且去梁山見晁天王,只說我武植請你去的,你去勸他造反,看人家可會理會你?” 許貫忠眼睛微眯,心道武兄求賢若渴,說得這般田地,已是有些露骨,縱然瞞得住那些軍兵,劉延慶、韓世忠兩個,可都是玲瓏心腸。 當下道:“四月王慶來東京劫了帝姬,梁山賊人出兵幫忙,可見你兩家早有勾結。你若真有本事,勾了梁山造反,我等戰陣上再見一個高低。” 李助聞言,低頭沉默良久,忽然看向曹操,神色詭異:“掘土泄水之策,是你所謀?” 曹操笑道:“不過小策也,誰還想不到?” 李助又道:“分兵奇襲房州,是你之計?” 曹操拱手道:“全仗童樞密成全。” 李助聞言,怪笑兩聲:“罷了,既然諸般計策都被你破解,李某倒正要去梁山,起兵和你再見個高低!蒙汝等不殺,告汝以兩事:第一,帝姬已被我家段娘娘喫醋錘殺也,第二,王慶的舅子段五領兵五萬去打西京,西京若下,便去襲擾汴梁,你若慢些,房州兵敗消息傳出,此人膽怯,必然去投田虎。他那軍中有個‘毒焰鬼王’寇威,身懷異術,非是尋常角色也!” 言罷昂然欲走,曹操使個眼色,燕青會意,上馬挺槍,大叫道:“我哥哥不過騙你幾句實話,如今實話都說出,還當真放你走不成?且喫燕青一槍!” 飛馬挺槍去刺,李助一驚,回身拔劍,卻見燕青衝他擠眉弄眼,一條槍舞得滿樹梨花開,李助頓時會意,長劍盪出層層寒光,望後急退,兩個一攻一防,都是大開大合,周圍軍兵驚呼而避,一直殺出十餘丈外,燕青大叫一聲,從馬上翻了下來,李助趁機奪了那馬,往黑影裏狂奔而去。 燕青臊眉耷眼、一瘸一拐回來,抱拳道:“哥哥,小弟無能,卻喫這廝走了!” 曹操嘆口氣,正待說話,韓世忠忽然道:“此人劍術,原也留不下他,武兄能騙出他幾句實話,大是不易。將主,你如何說。” 劉延慶嘿嘿冷笑兩聲,將臉一板:“咱說個屁,這般鳥世道!咱們只好速速拿下王慶回報樞相,段五那廝,無論擾了東京,還是投了田虎,都不是耍笑事。” 曹操道:“老將軍高見!既然如此,且圍住房州,放手攻城!” 卻說房州城中,早已蕭條一片,滿城百姓,若非偷逃,便是今夜隨大軍衝出,降了宋軍,同王慶殺回來的,兵只三千出頭,將惟劉以敬、柳元、範全三個,進城慌慌鎖了門,一個個滿身臭汗,越發口乾舌燥,神情沮喪之極,都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王慶急急轉了兩個圈,忽然一拍自家腦袋道:“打你這癡子!” 在馬上四方一報拳,滿面堆笑道:“衆位兄弟且都勿憂,寡人也是逼得着忙了,倒忘記一樁大事——我那王府下有個冰窟,乃是預備消夏所用,如今城裏雖無水,我等何不取出冰來,煮化爲水解渴?” 衆人聞之無不大喜,個個口舌生津,歡呼起來,便擁着王慶回府,王慶一路大聲許諾:“還有府中珍寶,亦該分賞汝等忠勇之輩,總之喫飽喝足,我們全力殺出,逃進大山,宋軍便沒了辦法。寡人聽人說故事,那劉備、曹操都曾大敗,匹馬躥逃,後來還不是都爲一方之霸?” 他說這些話,本來是爲了畫個大餅鼓舞軍心,免得有誰起歹意,作亂把他拿了去獻功,誰知說着說着,自己都被說服了,語氣愈發慷慨:“如今寡人雖然落難,卻比劉備、曹操那廝們又好,劉備輸的關羽張飛都沒了影,寡人身邊卻還有你們這些忠勇好漢,又有段五的五萬大軍在外,以及李懷、杜壆六萬軍在襄陽,啊哈,南豐、荊南亦在掌握,只消脫了眼前之難,寡人必能重振旗鼓,你等一個個都是開國重臣也!” 範全聽了大喜,高聲道:“自古成大事者,無不歷經磨難,如今楚王在危困之際還有如此豪情,可見我等沒有跟錯主公。” 那些軍將聽了此話,亦不由生出些指望來,腿腳都輕健了許多。 說着話到了王府門前,卻見段三娘滿身披掛,手持一條狼牙大棒,帶着百餘個有臂力的內侍從王府中衝出,一張肉乎乎大臉上,橫肉裏都是殺氣,雷霆般大喝道:“王慶!你這驢牛射的賊王八,你要逃跑,竟敢不帶老孃?老孃今日和你同歸於盡!” 有分教:先生匹馬走梁山,王慶扶刀欲過關。劉備曹操皆大敗,想我老王也一般。 註釋: 1筆者語:說下獨孤九劍之事,《水滸傳》原文中李助也是在荊南蒙異人傳授了劍術,殺得盧俊義抵擋不住。小弟一算時間、地點,感覺獨孤求敗大有可能,於是牽了一筆,也算給這般驚人劍法一個緣由。但是本書中不會涉及武俠,就像前番提及蕭峯一樣,他們存在在這個世界,但終究只是一個飄渺的影子。 第280章 雌虎嘯處萬馬驚 王慶見段三娘犀牛般奔來,連忙大叫道:“放你娘屁!老子本已殺了出去,便是因不見你,這才帶人殺回來——丘翔那廝不曾和你說?寡人轉叫他領人護持你的。” 範全眼珠一轉,忙道:“啊呀,大王糊塗,那丘翔去歲進貢一個小娘子給你,被娘娘提着頭髮擲進糞坑,豈不懷恨?兵荒馬亂,他必是故意拉下了娘娘也。” 段三娘一個急剎,狐疑道:“那廝是我表弟,範全哥哥可莫要冤枉了好人。” 範全苦笑道:“別的且不說,我等本已趁夜色衝出,大王不見了你,誓死要殺回來,說平日千爭萬吵,總是結髮夫妻,若無你在,他寧死也不肯逃。” 範全這個人,輕易不肯說謊,段三娘一聽,當即信了八成,再看王慶一頭汗水泥塵,果然是苦戰過的模樣,饒她橫蠻,也不由感動道:“這個天殺的狗才,不料倒有這般好意對我,這次得脫大難,你再納妃子,老孃必不打殺她們也。倒是丘翔那廝,待找到他,看老孃打爆他的狗頭。” 王慶道:“以後之事再說吧,且讓人搬了冰窟裏存冰,把出好喫食,讓衆兄弟盡餐一飽,衝出圍困再說。” 段三娘當即喚那些內侍,取出冰塊化水,衆兵丁蜂擁而上,你爭我搶,喝飽了水,精神都是一振,再喫些東西,便將王府裏諸般珍奇物事爭搶,更有強暴宮女者,王慶一概不理,盡他們發泄,只拉着範全到一邊,兩個竊竊私語。 這時劉以敬來報:“宋軍翻過城牆,四面殺進城來。” 王慶跳起來大笑道:“正要他四面殺進城!快去放火。” 當下範全領一二百個心腹,就王府四周開始放火,城中建築多爲木製,火勢一起,迅速擴大。 王慶卸下衝天轉角金襆頭,去了日月雲肩蟒繡袍,解開金鑲寶嵌碧玉帶,脫掉金顯縫雲根朝靴,換了一身密織細甲,穿雙慣走山路的鹿皮靴,提一把潑風般快的朴刀,召集衆人傳下令道:“如今成敗在此一舉,柳元將軍便爲先鋒,我和範尚書便爲中軍,娘娘和劉以敬爲合後,趁亂衝至深林,便脫大難,以後寡人龍飛九五,你衆人皆是公侯萬代!殺!” 衆軍去了飢渴,又得許多好處,眼見半個城燒的通紅,正是殺心高漲之時,聞言齊聲喝個“殺”字,柳元帶頭,徑往城門殺去。 柳元仗着一條鐵槍,圓睜怪眼,當頭廝殺,一連挑了宋軍數個牙將、都頭之流,殺出一二里地,正撞着耿恭,口中叫道:“手下敗將,今日叫你識得‘蕩魂槍’!” 柳元大怒,舉槍就刺,耿恭提槍相迎,兩個戰了二十餘合,耿恭槍法漸亂,扭身就走。柳元此前被他和竺敬聯手所敗,一心只要報仇,漸漸殺進宋軍大隊裏去。 後面那些賊兵見頭領驍勇,也是鼓勇亂殺,一時倒殺得宋軍步步後退。 王慶覷見機會已至,衝着範全使個眼色,範全大叫道:“柳將軍好手段,範某且喚劉將軍來,助你圍殺宋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