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買個菜籽不容易
像油燈、碗筷、農具、豆油、鹽巴、醬油、醋,還有辣椒、花椒、胡椒等等,那是什麼都不缺的。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菜籽賣呢。
安小暖最先買的就是菜籽。
買了白菜籽、白蘿蔔籽、韭菜籽、茄子籽,還有花生種子和黃豆種子以及馬鈴薯種子。
當然了。
這個時代,白菜不叫白菜,叫菘,蘿蔔也不叫蘿蔔,叫萊菔。
韭菜叫扁菜,茄子叫矮瓜,花生是落花生,黃豆是大豆,也有人叫它菽或黃豆。
至於馬鈴薯,就叫洋芋。
講真的,一直執着於霸道總裁文的安小暖,對古代這些菜的叫法還真是不怎麼清楚。
除了花生和洋芋還有黃豆她能確定是什麼玩意兒外,別的東西那是猜也猜不出來。
因此,安小暖買菜籽的時候老費勁兒了。
她一進雜貨鋪,就問掌櫃:“掌櫃的,你這有菜籽賣嗎?”
雜貨鋪掌櫃還挺風趣:“這小姑娘問的問題有意思,連菜籽都沒有,我們敢叫雜貨鋪?”
安小暖一聽,那就是有得賣了。
於是,忙問:“都有什麼菜籽?分別是什麼價?”
雜貨鋪掌櫃將安小暖帶到擺放菜籽的地方,開始介紹:“從左到右,分別是菘籽,萊菔籽,扁菜籽,矮瓜籽,落花生,大豆,還有洋芋。
所有的菜籽半斤起賣,落花生和大豆還有洋芋,一錢可買半斤,其他的菜籽,兩錢半斤。”
安小暖:“???”
此時此刻,她滿頭都是問號。
——什麼菘籽萊菔籽扁菜籽?
——它們是什麼菜?
——長什麼樣子?
——好喫嗎?
“那個……落花生和大豆還有洋芋,每樣你先給我來六斤。”
想着村子裏正是缺糧食的時候,安小暖買種子也沒小氣。
整個村十九戶人家,她就按二十戶來算。
每樣種子買六斤,平均下來的話,每家也就分三兩。
多出來那一份,她自家多種點。
這個地方跟現代有點像,一斤就是十兩,不像歷史上的朝代,一斤能有十六兩。
所以啊,三兩着實不多。
再加上這個時候的種子可不像現代那樣是經過培育得來的,產量自然也不能跟現代比。
三兩的種子能種出多少糧食,這還說不準呢。
雖說靠山喫山,沒事了就到山裏轉轉,搞點野味和山貨,但光靠山裏那些東西,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就算大家夥兒喫野淮山和野菜喫不膩,但山裏的食物就這麼多,未必能支撐十九戶人家天天這麼喫。
雜貨鋪掌櫃都有點傻眼了。
買菜籽嘛,半斤一斤的買他常見,但一開口就要六斤……哦不,三樣加起來應該是十八斤!
這樣買菜籽的,他還是頭一次見喲。
雜貨鋪掌櫃愣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忙問安小暖:“別的菜籽咧?要是不要?”
安小暖有點尷尬:“想要,但我不知道是什麼菜啊!”
“不是和你說了嘛,分別是菘籽、萊菔籽、扁菜籽,還有……”
“等等,掌櫃的,我不是這個意思!”
眼看着雜貨鋪掌櫃又要從頭到尾介紹一邊,安小暖趕緊打斷他:“我是說,我不知道這菘籽萊菔籽扁菜籽分別是什麼菜。
它們長什麼樣子啊?味道怎麼樣?你能不能給我仔細說說?
還有那個……呃,那個矮瓜,我也不太清楚。”
“??!!!”
這一下,輪到雜貨鋪掌櫃滿頭問號了。
而且除了問號外,他還無比震驚。
——天老爺喲,還有人不知道菘籽萊菔籽扁菜籽是什麼菜的?
——那她買什麼菜籽啊!
當然。
吐槽歸吐槽,客人還是不能得罪的。
雜貨鋪掌櫃盯着菜籽看了許久,又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這個矮瓜啊,它……它就是一種瓜!
紫色的,約摸這麼大,表皮光滑,切開后里面是白色的,用手捏一捏軟軟的。
哦,它的瓜樹長不高,很矮,所以叫矮瓜。”
安小暖一聽,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個茄子來:“哦,這就是矮瓜啊,那給我來兩斤。”
說完,又眨巴眼看着雜貨鋪掌櫃,等着他往下介紹。
雜貨鋪掌櫃秒懂,指了指扁菜的籽:“這個扁菜啊,它味道極重,適合用來包餃子,炒着喫也行。
菜籽撒下去,很快就發芽長高了,這菜葉子細細長長,又有點扁,你可以拿刀割。
割完了別鬆土,過一陣它又會長出新的菜葉子。”
“怎麼跟割韭菜似的?”
安小暖隨口接了句話,但很快就反應過來。
——味道重?
——適合包餃子?
——葉子細細長長又扁扁,割了以後又會長?
——這不就是韭菜嘛!
一拍大腿,她忙道:“給我來兩斤!”
雜貨鋪掌櫃不僅沒見過這樣買菜籽的,他自己也沒這樣賣過菜籽啊。
抹了把汗,繼續道:“這個萊菔嘛,可以炒着喫,也可以做湯喫,還可以生喫。
生喫的時候有點辣,又有點甜,不是每個人都能喫得習慣。
哦對了,它長得跟個大胖小子似的,這麼大,這麼長,白色的,長在泥地裏,要喫的時候直接往外拔……”
雜貨鋪掌櫃一邊說着,還一邊給安小暖比劃,可着急了。
正巧這時,雜貨鋪門口有一個賣菜農挑着擔子路過。
他連忙指着那個賣菜農道:“快看,那就是萊菔,還有菘!”
安小暖順着雜貨鋪掌櫃手指的方向望去,瞬間就明白了。
大胖小子萊菔是白蘿蔔,菘就是白菜!
“嗐,就這啊?”
安小暖有點哭笑不得:“總算是搞懂了,真費勁兒啊。”
雜貨鋪掌櫃:“……”
多少有點無語吧。
——費勁兒?
——我才費勁兒好吧!
——我這一把年紀了,賣個菜籽容易嗎?
說是無語,但也沒無語多久。
因爲很快,他就被安小暖的話給治癒了。
“都來兩斤吧。”
安小暖指着菜籽說了句,又跑去看別的東西了:“你先給我包起來,我再瞅瞅你家這油燈。
對了,你家油燈怎麼賣?我可能得多買幾盞,你報個實在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