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束脩貴不貴
由於天黑看不清楚,油燈的照明範圍也不大,所以碗筷什麼的就先不收拾了。
就連桌子椅子,趙里正他們都沒搬回去,等着明天天亮了再說。
反正現在天氣冷,鍋碗瓢盆這些東西放一晚上也不會臭。
想着趙里正家拿來的一籮筐洋芋,安小暖總覺得太多了,但直接把洋芋退回去,又似乎不太好。
於是,在趙里正他們離開前,她提出讓趙里正拿點板栗走。
但趙里正他們拒絕了,說留着給安小暖做小喫食,到時候好拿去縣裏賣,換銀子供三個孩子讀書。
安小暖見狀,也不強求,笑着送趙里正幾人離開。
等再回來時,整個院子的人包括兩條狗,都齊刷刷盯着她。
狗子自然是沒喫飽,想討點喫的。
至於人嘛……
她就不知道爲什麼了。
取來多多哈利的狗碗,往裏頭各自夾了幾塊方纔沒喫完的兔肉和洋芋,先把狗給餵了。
隨後,才問了句:“你們都不用洗漱睡覺啊?”
這一問,不得了咯。
原本衆人只是盯着她看,現在直接就圍上來。
愛梅嬸最是急切:“小暖丫頭,你還要做小喫食拿去縣裏賣啊?
那今天我們撿的板栗有用不?你收不收啊?”
張翠花緊隨其後:“小暖妹子,你下次再去縣裏是什麼時候?
下次再去,是不是得帶點頭繩頭花去賣?”
大寶欲言又止,似乎是有什麼問題想問,但最終還是沒有開
口。
安小暖見狀,拍了拍大寶的胳膊,先回答愛梅嬸的問題:“板栗要的,不過得把慄蓬剝了。
愛梅嬸若是捨得賣的話,您賣多少,我收多少。
具體一斤多少錢,我們明天看看板慄的個頭再說。”
隨後,看向張翠花:“頭繩頭花當然要賣!
趁着現在物價還沒完全跌下來,能做多少算多少。
所以接下來這幾天,得辛苦翠花嫂子了。”
言畢,又衝劉氏道:“娘,您若是得空,也得做一些頭繩頭花,咱們爭取多掙點。”
“那是肯定的。”
劉氏點點頭,笑道:“今晚就算了,夜裏做針線活費眼睛。
明天吧,翠花,明天早晨我跟你一起啊。
起牀後,咱們把堂屋收拾收拾,就開始做頭繩頭花。”
幾人閒聊了一會兒,便各自散去,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等洗漱完畢回到屋裏,大寶才道:“阿孃,這邊的學堂貴不貴?
咱們家馬上就要買地建房子了,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
這時候讓我和二寶去讀書,家裏的壓力肯定很大。
我想……”
“你想過陣子再去?”
大寶雖然不是從安小暖的肚皮裏爬出來的,但安小暖對大寶的瞭解,卻一點都不少。
畢竟當了三年的母子,朝夕相處的,她哪能不知道大寶的心思?
於是,耐心道:“大寶啊,你不僅聰慧還刻苦,天生就是塊讀書的料子。
咱們不往大了的說,就講點實際的。
在我看來,如果家裏沒有發生變故
的話,你現在至少是個童生了。
阿孃的意思,讀書這種事情,萬萬拖不得,更何況你已經拖了幾年。
以前沒有條件,咱們都能自己創造條件,買書買紙筆,在家裏學習。
現在呢,咱們都安家落戶了,也有機會兒上學堂了,哪裏還能再等下去?”
“可讀書需要很多銀子……”
“銀子的事情有我和阿奶在,用不着你們操心。”
安小暖朝二寶和三丫招手,等三個孩子都站在她面前,才柔聲道:“你們要記住,你們現在還是孩子。
身爲孩子,就應該做孩子才做的事情。
健康長大,快樂玩耍,好好讀書,享受你們短暫的孩童時光。”
說着,安小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三丫的臉蛋兒,這丫頭實在是太乖了。
“我知道你們心疼我和阿奶,什麼事情都想幫忙分擔。
這沒有錯,我和阿奶也感到很高興,很幸福。
但我和阿奶身爲長輩,在現在這種時候,就該擔起家庭的重任。
掙錢養家,供你們讀書,把你們養育成人。
咱們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
所以啊,你們不用想太多,也別有什麼心理負擔。
好好學習,等以後有出息了,自然就能挑得起這個家的重擔。
到時候啊,我和阿奶就能輕鬆一些,安心養老了。”
說完,安小暖又小聲道:“偷偷告訴你們,咱們家還有不少銀子呢。
除去買地建房子外,足夠供你們兄妹仨讀好幾年的書了!
更別提,在你
們讀書的同時,我和阿奶還會繼續掙錢。
咱們家啊,會源源不斷有進項的,放心吧啊。”
一旁的劉氏聽言,也過來勸道:“是啊,聽你們阿孃的話,她纔是當家人!
況且,你們阿孃方纔不是說了嗎?
過幾天還要去賣小喫食,阿奶這裏也在做頭繩頭花,怎麼着都不會餓死!”
大寶見劉氏都開口了,也知道這件事情沒有迴旋的餘地。
於是,便開口問道:“阿孃,咱們家還有多少銀子?
另外……您能不能告訴我,這裏的束脩貴不貴?”
大寶這麼問,就是想心裏有個底。
安小暖很清楚這一點,也不瞞他:“大概還有九百兩左右吧?
雖說之前借了不少銀子出去,但今天去縣裏,我把神物小地窖裏的野豬給賣了,進賬八十多兩呢。
光是這八十多兩,就夠你們兄妹仨幾十年的束脩了!”
說完,怕大寶不信,又道:“縣裏那個學堂,叫育才學堂。
除了第一次拜訪夫子和逢年過節要送的束脩六禮外,每個月的束脩,是半兩一個人。
你和二寶一起,一個月也就一兩銀子,不多。
至於三丫,就算她能跟去學堂,那也只是多半兩銀子而已。
不能去的話,到時候再看看花多少錢請女先生吧。”
孩子們都是會算賬的,所以安小暖並不瞞他們。
更何況,束脩這種事情又不是什麼祕密,就算她現在不說,大寶去上學後也會問。
與其讓他去找別人問,還不
如她先把話講明白,省得以後孩子心裏有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