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你們不行就我來做
最牛的,毫無疑問就是那個曾經獲得過諾貝爾世界醫學獎的神經內科專家的薩瓦雷,他年紀快五十,但個子不高,還不到一米七,人也挺瘦,白大褂裏面露出紅色的襯衣,給人的感覺不是很莊重。
他和別的海外專家都非常尊重地同陳凡點頭,算是打招呼,畢竟在他們的眼中,陳凡可不是什麼主任,而是一個神奇的權威醫生。
而在天浩醫院的醫生眼中,陳凡則是他們的驕傲。
這時候,有人把病例遞給了陳凡,當患者腦部CT的掃描圖拿到手中之後,陳凡不由得眉頭深鎖。
這時候,曾院長到了。還沒進屋就先問:“陳凡到了沒有?”
得到了確定的答覆後,像是心中有了底的曾院長才進了屋。
當他進來的時候,天浩醫院的醫生還好,都很尊重的同曾院長打招呼,但那幾個海外專家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不但那個頂尖的神經內科專家的薩瓦雷,眼皮都沒擡,就連其他幾位海外專家也是我行我素,該幹嘛幹嘛。
不過好在神經外科的主任江英傑還是挺會來事的,給足了曾院長的面子之後,就關上了門。
會診正式開始。
第一個發言的是江英傑,他是江博榮的兒子,做這個神經外科的主任,也是陳凡推薦的。
陳凡本以爲在這麼多的海外專家面前,他或許會怯場,但實際上,他不但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反而表現得異常自信。
“患者,石泉,回族。性別男。年齡,兩歲零七個月。三個月前無誘因出現流口水,說話減少。不由自主的發笑,面容呆滯,步幅異常。半月後出現頭痛,偏癱,和顛顛症狀,經多家醫院診斷爲小兒麻痹,治療兩月後未見好轉。”
深吸了口氣,江英傑繼續道:“後入住我院神經內科,經外籍醫師薩瓦雷診斷,該患者系腦包蟲病。”
“這裏是他腦部CT的片子。”一邊說着江英傑將片子從陳凡手裏拿走,掛在了醫生辦公室裏。
“從表面上看,腦部的ct很正常,但看這裏。”手指着片子中顱腦左側明顯的隆起,江英傑道:“他的這部分腦組織明顯過於肥大,佔位性質明顯。”
“我們隨後對患者進行了鎮靜,做了磁共振。這一次,我們有了重大的發現,這名患者腦部的包蟲是單囊雙生型的。”
“這方面,我覺得,還是請外籍醫師薩瓦雷來做說明,會更好。”說着江英傑將視線轉向了薩瓦雷。
身形瘦小的神經內科專家薩瓦雷則挑眉道:“人體感染包蟲病,一般都是細粒棘球絛蟲棘球蚴引起的,而發病傳染源一般來說是狗。”
“這種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分佈廣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於牧區。”薩瓦雷說道:“在華夏也是如此。”
“正常的情況下,感染細棘球絛蟲的一般都是牛羊羣,但當地人都習慣將牛羊和其他牲畜的內臟喂狗,包蟲就會在狗的小腸內發育爲成蟲即棘球絛蟲。而蟲卵則會隨狗糞排出體外,人和狗接觸密切,借污染的手指或飲食吞入蟲卵而感染。”
“感染後,蟲卵會在十二指腸孵化成六鉤蚴,經腸內消化,六鉤蚴蟲脫殼逸出,藉助六個小鉤吸附於腸粘膜,然後穿過腸壁靜脈而進入門靜脈系統,隨血流到肝臟及肺中發育成包蟲囊。”
“而由於頸內動脈較粗,因此,幼蟲常易進入顱內,特別是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其中以頂曾、額曾多見,小腦、腦室及顱底少見,包蟲囊有微白色半透明包膜,其中充滿無色透明的囊液,外觀與腦脊液極爲類似。”
“患者一般顱內壓增高明顯,常伴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症狀,同小兒麻痹症,十分的相似。”
這時候,江英傑說道:“這名患者在發病半年前,曾經去過牧區探望親屬,但他發病的時候卻在東南沿海城市,因爲沒有相關經驗,所以造成了誤診。”
這時候,一直坐在一旁的陳凡說道:“無論什麼原因,誤診就是誤診,現在患者到了天浩醫院,我們關心的重點不是他如何患病,而是該如何治癒他。”
江英傑點頭,深吸了口氣道:“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名患者不但是罕見的腦包蟲病,更麻煩的是,我們在單一包蟲囊中發現了兩條蟲子,而現在,這兩條蟲子,都很不安分。”
陳凡皺眉。
而這時候,那個神經內科的專家的瓦薩雷則開口說道:“雖然具體的成因,現在還不清楚,但是包蟲囊內的兩條蟲子,明顯是在爭鬥,結果只能是其中一條失敗的蟲子逃走,而它一旦這樣做,這名患者就會死。”
“顱內出血,腦梗死,而包蟲囊液中含有毒白蛋白,一旦包蟲囊破開,必然引起過敏性反應,所以,想要讓他或許去,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江英傑沉默地深吸了口氣說說道:“目前華夏成功進行過鬧包蟲手術的只有十七家,我曾經做爲助手,參加過這種手術,但那個手術與現在這個患者的情況卻有着明顯的不同。”
“從簡單的方面來講,就是那些手術都比較簡單,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複雜。因爲這樣的手術,一般分爲囊外切除,和囊內切除。”
“囊外切除,就是把整個包蟲囊採取手術的方式拿出來,但這名患者的包蟲囊範圍巨大,而且,因爲包蟲囊生成在小腦內測,採用囊外切除,因創面過大,患者死亡的可能性無限大。”
嘆了口氣,江英傑繼續道:“同樣的道理,因爲包蟲囊過大,即便是採用囊內切除的方法,殘留的包蟲囊也會引起顱內感染和其他的後遺症,風險幾乎同囊外切除沒什麼切除。”
“更致命的是,患者只有兩歲零七個月,腦部的發育本身就極不穩定,而這個包蟲囊壓在小腦旁,不但不利於手術的實施,只要稍有差池,就算不死,也會留下重大的後遺症。”
曾院長皺眉,道:“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能不能先想辦法,殺死那兩條蟲,穩定一下患者的病情,慢慢來尋找合適的方法?畢竟現在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個月都會有新技術出來。”
這時陳凡道:“要殺死這這兩條蟲並不難,但是在它們死後,包蟲囊怎麼辦?繼續擴張性生長,還是自然破裂誰說得準?至於期待它自己萎縮消失,根本就不現實。”
原本還在爲陳凡能殺死這包蟲囊中的兩條蟲,議論紛紛的醫生們立刻沉默了下來。
畢竟都是醫生,所以他們都清楚,陳凡說的那些話纔是正確的,拖延有時候或許會是一線生機,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異於等死。
“這樣的話,儘快手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曾院長將視線放在了江英傑的身上,說道:“你有幾成的成功把握?”
江英傑沉默了片刻後,深吸了口氣道:“最多三成。”
“三成?”曾院長眉心倒豎,將視線轉向了神經外科的海外專家,提出了同樣問題之後,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轍,同樣也是三成。
曾院長當機立斷道:“成功率太低,安排轉院。”
江英傑嘆息道:“聯繫過了,人民,協和,醫大二都拒收。”曾院長皺眉:“拒收?那你的老東家呢?”
江英傑無奈道:“這種情況下,不會有醫院接受轉院治療的,因爲事實上,現在辦公室裏的這些人,已經代表了神經內外科的一流水平。”
一聽這話,曾院長立刻扭頭,將視線放在了薩瓦雷的身上,畢竟,他是神經內科的權威級醫生,是諾貝爾世界醫學獎獲得者。
“薩瓦雷先生,現在的情況很明顯,我們遇到麻煩了,您作爲神經內科的權威,是否能……”
“碰運氣。”薩瓦雷直接打斷了曾院長的話。他說道:“除此之外,別無他選。而且,作爲神經內科的著名醫生,我很負責認地說,即便是讓目前最好的神經外科專家來做這臺手術,成功率最多也就四成。”
這時候,江英傑沉聲道:“雖然成功率不高,但試一試,總好過坐以待斃。”
所有人,甚至包括曾院長都開始沉默。
因爲他們都清楚,只有三成成功率,代表着江英傑平均要失敗七次,才能成功三次,這樣的成功率,患者生存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或者說是等於……零!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陳凡起身說道:“這臺手術我來做。”
江英傑一愣,隨即狂喜道:“陳主任來做的話,成功率應該會提高很多。”
而此時曾院長卻十分緊張地問道:“陳凡,你有幾成的成功把握?”
陳凡笑了:“九成九。”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辦公室裏鴉雀無聲。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