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差距 作者:未知 對於劉衛軍來說,此時真的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多前,那次辭掉工作,找到了李正,想要一起開個鞋廠的時候了。 原本在工業區,一個月拿着穩定的工資,也可以混個溫飽。但是,除此之外,你想要的妻子房子,怕是一輩子都掙不到了。 此時,又有一個機會擺在自己面前。 如果能夠擴大規模,順利的把這幾單喫下來,自己的人生將會有一個徹底的改變。 妻子房子,將不再是夢想了。 “正哥,我想拼一拼。” 如果爲了安穩,劉衛軍就不會從廠裏辭職出來了。 既然已經上了路,而且,目前看來,這條路並沒有錯。那麼,爲什麼不一直走下去呢? “正哥,我是這麼想的。” “如果,這幾單我們能夠順利的做下去,那麼添置設備和增加人手的開支,就可以賺回來。” “更別說了,設備是實打實的東西。” “至於咱們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銷售團隊,以及研發團隊這些,我覺得暫時可以先不用考慮這些。” “正哥,你注意到沒有?” “這些年,沿海發展地區的產業大都在往咱們內陸搬遷。” “一些高耗能,大潛能的產業,在沿海大城市早就見不到蹤跡了。” “像製鞋廠這類的,也有很多會搬到我們內陸。” “像那些成熟的大品牌鞋廠,很多都是找人代工。” “惠州能夠有這麼多的鞋廠小作坊生存下來,那咱們這邊肯定能夠生存下來。” “畢竟,我們這邊的人力成本這些,都會比惠州那邊要低。” “只不過,還沒有形成產業鏈。但是,我哥他們在惠州,現在的物流發達,這些短板咱們也可以解決。” “說來,這幾年我們堅持下去的話,最起碼能夠把人力成本和水電土地稅收這一塊的差價給賺回來。” 別說,劉衛軍這個想的到是不錯了。 很多代工企業,說來之所以賺錢,其實,不正剝削了勞動力,佔了土地稅收的優惠,這纔有了差價。 不能的話,沒有技術,靠什麼賺錢? 劉衛軍既然想到了,李正也沒有再勸阻了。 說來,對於劉衛軍來說,這麼一次投資,可能是豪賭了。 但是,對於李正來說,這樣的投資,其實根本不算什麼? “正哥,我初步算了一下。” “如果按照我哥所說的訂單規模來說,我們可能需要添置的設備,以及僱傭的人員來看,投資應該要200萬左右。” 對於劉衛軍來說,投資200萬,如果只要李正跟他倆個人的話,一個人就是100萬。 真的,這個已經超出了劉衛軍的承受範圍了。 這麼一筆錢,想要拿出來的話,東拼西湊之後,還得貸款。 真的要是虧了,估摸着也很難再東山再起了。 但是,李正提供的思路,無疑又給了他一些希望。 如果,能夠把自己大哥拉進來,也就分擔了一部分的投資比例。 只不過,這樣的話,無形當中,也會壓縮李正的份額。 “正哥,真要讓我哥也參與進來?” 劉衛軍說完之後,擡頭看着李正。 李正點了點頭。 “衛軍,規模擴大了,光靠你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不但要把你哥拉過來,最好還要讓嫂子回來,到鞋廠裏當師傅,這樣才能夠保證質量。” “畢竟,她在惠州做鞋廠的時間長,比家興的技術肯定要好。” “如果有她在質量這方面把關的話,良品率高,咱們的利潤也更大。” 倆在合計着。 那邊,從惠州回安吉的火車之上,劉衛平跟李萍其實也在說着這事。 “衛平,這兩個單子金額達500多萬,衛軍他們真的能夠喫的下來?” “到時候,如果喫不下來,耽誤了供貨時間的話,不但錢賺不着,還得賠錢。” “我看,這事,你得勸勸他。” 李萍這麼說着,劉衛平到是搖了搖頭。 “老婆,機會難得。” “如果是我的話,肯定會拼一拼。” “再說了,不是還有正哥嘛?” “若是正哥願意繼續加大投資的話,年後,立即採購設備,添置人手的話,時間肯定來的及。” “這兩單真要是順利的話,那可是會有上百萬的利潤。” “我都有些心動了。” 劉衛平這麼說着,李萍到也點了點頭。 “那倆人我都認識十幾年了,關係不錯。” “單子應該沒有問題。” “真的能夠做下來,利潤確實也可觀。” “要不,咱們也來一股?” 李萍輕聲的問了一句。 劉衛平擡起了頭。 給的五萬紅包,倆人不好意思拿。 但是,眼看着500萬的訂單在面前過,心中不動心,那是假的。 雖說那邊是自己的親弟弟跟媒人,但是,有的事總歸…… “老婆,這事……” “到時候村裏人知道了,會不會說咱們啊?” “你知道嗎?田先明這事,在村裏可是傳的非常的邪乎。” “如果正哥有意見的話,我到是有些擔心。” 火車上面,倆人在那說着。 手機響了起來。 “哥,你們到哪了?” “我已經到了車站。” 劉衛軍從下山村出來之後,到了火車站沒有多久,給劉衛平打了電話。 算着時間來的,也差不了多少。 半個小時之後,三人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 “衛軍,正哥真的這樣說的?” 車上,劉衛軍當然把李正的想法告訴了倆人。 “哥,嫂子,正哥確實這樣說的。” “說是真的要接的話,希望你們也入一股,然後,讓嫂子留下來,在鞋廠當師傅,工資的話,比惠州那邊少一點,打個七折。” “這樣的話,更有保障。” 小車之後,劉衛軍說完之後,劉衛平和李萍倆人都動心了。 特別是李萍。 孩子還小,這會兒在下山村裏由爺爺奶奶帶着。 如果能夠在縣裏工作,工資還不少。 那麼,自己就可以住在縣裏,到時候孩子帶在身邊。 這事…… 李萍腦海裏在思忖着。 半晌,擡起了頭。 “衛軍,這事我看行的通。” “不過,我們還是要回到惠州去,這樣才能夠保證訂單的安全。” “不過,我會抽空回來看看,質量方面,等這邊訂單落實了,我會回來看着。” 郎有心,妾有意。 事情也就好辦了。 這不,三人回到了下山村,家都沒有回,就直接來到了李正家裏。 喫過飯之後,事情就已經談妥了。 第二天,村裏就已經有很多人得了消息,說是劉衛軍鞋廠準備招工,有興趣的可以報名。 大過年的,劉衛軍家裏到是擠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