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在太空站穩腳跟 作者:未知 馬達和江海是這期的實習宇航服務員,他們實地監控了星空客棧和重力模擬艙的對接。 馬達就是當初的那個警察,跟唐超在濱海發射中心抓間諜的時候接觸過,後來辭職參加了領航者的商業宇航員海選,經過選拔成爲了領航者航天公司的見習宇航員,訓練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來星空客棧做實地訓練了。 正好趕上這次發射任務。 江海和他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江海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當初領航者招收宇航員,他也非常感興趣,就來報名了。 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過了體能選拔,又測了測他的專業知識,就順利的入選了。 當馬達和江海感覺星空客棧微微一晃,然後控制電腦的屏幕上顯示出【對接成功】的綠色字符,他們就開始對地面指揮中心彙報情況。 對接完成不代表他們的任務完成了,實際上這一步纔是任務的開始。 確認對接成功,重力模擬艙開始緩緩展開離心力感受模塊,也就是那四個不正經的長方體艙室。 在通道結構的支撐下,它們緩緩展開,漸漸遠離中心旋轉模塊。 等它們展開到極限,每個弧形艙室下邊就延伸出了同樣是弧形的固定支架。 每一個艙室的固定支架延伸到另一個艙室的後端,並且自動鎖定,完整的圓環才終於成型。 這還不算完,這一步做完,就輪到宇航員們上場了。 他們穿上帶有太空機動裝置的硬式艙外宇航服,離開星空客棧飛出去執行一個簡單的固定任務。 把旋轉軸上連接着的另一種固定支架連接到離心力感應倉的內環角落。 當十六根固定支架全部連接完成,在離心力感應艙和旋轉模塊之間形成了很多個三角結構之後,這個重力模擬艙段才展開完成。 等他們重新返回星空客棧,並且檢測重力模擬艙無異常之後,地面就開啓了重力模擬艙的旋轉模式。 離心力感應艙外環的反應噴嘴噴出高速氣體,助力模擬艙的初始旋轉,當加速到安全轉速之後,反應噴嘴才結束噴射。 兩名宇航員又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就通過閘門進入了旋轉軸,選了1號艙,反身腿朝下的順着梯子飄了下去。 馬達在前,越靠近下邊的艙室感覺下墜速度越快,他們趕緊踩住樓梯,一階一階的走了下去。 最終,他們穩穩的站在了地板上! 沒有像之前接觸到地板就馬上反彈飄飛,這次落到“地上”就是落到了“地上”。 他落地的瞬間微微有一些起伏,往前走了兩步,感覺有點像在大腿深的水池裏,但最終還是站穩了。 江海緊隨其後,站在地板上一臉驚奇的望着馬達,馬達也是一樣的表情望着他。 “哈哈,我們竟然在太空穩穩的站在了地上。” “這感覺太神奇了,我竟然在太空感覺到了‘重力’,瞬間感覺自己瘦了好多。” 瞬間變瘦當然是心理作用,但也不僅僅是心理作用。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在太空的航天員面部都是“胖胖”的,不管他在地球的時候臉是胖是瘦,那麼是什麼引起了這種變化的呢? 道理很簡單——失重。 我們平時在地球上看某個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站立或者坐着的姿式,這時人的頭部在上面,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人的體液、血液等都是往下去的。 血液從心臟流出時,往腿部運送血液當然要比王頭部運送更容易些,所以你站着的時候臉部看着就瘦一點。 躺在牀上的時候,臉部看着就會略胖一點。 而當人進入太空失重條件下之後,身體就失去了重力的影響,體液要重新分佈,血液上涌,全身各處受到心臟供血的壓力都一樣,這當然會讓臉部看起來比較胖,甚至比躺在牀上時還胖。 因爲這個時候,人的身體各部位沒有任何的重力差。 這種現象就是“太空浮腫”,這是一個人在太空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因爲當人處於一種失重狀態時,首先發生改變的就是人的血管裏流體靜壓消失。 這時人就會產生面部浮腫,伴有頭脹的感覺。 這可不是小品裏騙人買拐,然後說一些胡話,讓人感覺自己的臉越來越大那種事,這個時候是真的大。 臉大算輕的,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尿頻的情況,那是因爲人的身體感知到胸部和頭部體液充盈,給感受器官一種體液過量的虛假信號。 那時候內分泌系統便自動對身體進行調節,將部分體液以尿液形式排出體外,所以人就會出現多尿現象。 現在馬達和江海感受到了“重力”,身體內的體液再次開始分佈,順着重力向下,面部充血自然感覺好了一些。 事實上模擬重力艙現在的重力並不大,只有0.2g,約等於地球重力的五分之一,比月球重力還要大一些,也合適宇航員現在的情況。 宇航員在太空待了一段時間,猛地感受約1g的地球重力肯定會有一些不適應,現在0.2g還差不多,宇航員可以很快適應,但又可以產生一定的重力效果,減輕失重環境對身體的不利影響。 就是現在遠達不到設計中的0.5g模擬重力,這是因爲組合之後的航天器質量爲170噸左右,85噸重的模擬重力艙佔了一半質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