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老鐵必看
主角是獨立的人物,有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一方控制。
但因爲是爽文,考慮到爽的因素,所以很多細節可能不盡人意,在此向各位老鐵致歉。
請不要深究細節,只要看的爽就行,畢竟只是休閒娛樂嗎,不用較真。
其次,本書不種馬,以熱血崛起爲主,最後來講講這本書。
寫這本書前,老炮構思了好多個題材,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以東北軍爲切入口。
因爲老炮想爲東北軍正名,想爲東北的熱血男兒們正名,東北丟失,非兵之罪,更非廣大東北軍將士之罪,實乃當時的大形勢造就而成(本人並非東北人,只是懷着對先烈們的尊敬才寫下這本書)
最近在評論區裏看見,很多老鐵都在誤解東北軍,以一概全,認爲丟失東北就是東北軍的職責,就是東北男人沒用。
誠然,東北不抵抗就丟失,和東北軍脫不了干係,但也和當時的形勢有很大關係。
作爲一國首領,中正要考慮很多,當時**積貧積弱太久,又剛剛經過軍閥混戰,國內局勢也不穩定。
所以中正不想在這種時候和日軍開戰,因爲**還沒有任何準備,倉促開戰必輸無疑。
當時國軍內部也有大量人贊同不要和日軍開戰,要暫時隱忍,等實力強大後再和日軍宣戰。
正是因爲有這種思想存在,加張漢卿積極擁護中正決議,並且有保存自己部隊的考慮,所以才下達了不抵抗撤退的命令。
但九一八當天,王鐵漢團長冒着違抗軍令被處死的風險,帶着手下將士英勇反抗日軍侵略。
黃顯聲身爲警察局長,在日軍入侵前提前發放槍支給手下警員,在九一八當天,他們是在城裏唯一和日軍戰鬥的部隊。
馬占山將軍毅然抗日,發出了我爲一省首腦,守土有責的吶喊。
他對部下說,如果我有罪,那等我打完了小鬼子,你們把我綁到金陵去,該殺頭殺頭,我絕無怨言。
李杜旅長,馮佔海旅長,趙毅旅長。
他們在接到少帥撤退命令時,第一時間選擇了抗命。
不爲別的,因爲他們是堂堂的**男兒,是**的軍人,抗擊敵寇,守土有責,這是他們作爲一個**男兒應盡的本分。
白雲黑土間,抗日義勇軍犧牲無數,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離開家園一步。
二十萬東北軍主力撤入關內,他們日日夜夜期盼能打回東北,但他們在那風雲動盪的時代,再也沒機會殺回東北。
但淞滬會戰,東北軍重新打出了驍勇善戰。
空軍英雄高志航,首開擊落日軍記錄,最後犧牲於日軍空襲。
49軍參加淞滬會戰,官兵們冒着日軍炮火前赴後繼,死傷慘重,但堅守陣地,直到戰死最後一人也決不後退。
在淞滬會戰,東北軍犧牲的將領也是最多的。
吳克仁,朱之榮,劉啓文,吳桐崗,李蘭池等等。
其中吳克仁是軍長,是整個淞滬會戰第一位犧牲的最高級將領。
接下來的臺兒莊戰役,徐城會戰,甚至到遠征軍,到處都有東北軍的身影。
每一次只要有東北軍的作戰,他們都會拼死到最後一人,面對日寇,決不後退。
無論官兵,皆以殺身成仁爲無光榮。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東北丟失並非士兵之罪,只是那個時代的過錯而已。
功過是非,我也不好評論。孰對孰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
現在很多史學家都說,**抵抗日軍的時間太早。
因爲太平洋戰爭爆發在41年,在這之前,**沒有任何準備就和日軍開戰,沒有任何國際援助,付出了巨大而慘痛的傷亡。
但不管史學家怎麼說,**軍人付出了犧牲三百多萬的代價,終於趕走了侵略者,這是全民族的驕傲。
我只希望,以我綿薄之力,讓更多的人記得,曾經在**這片土地,也有很多來自東北的士兵浴血奮戰過。
他們來過,他們見證過,他們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最後,向所有爲國捐軀的先烈們致以最高的崇敬。
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如果現在還有敵人膽敢來犯,無論東北還是東南,全國之民,必讓侵略者死無葬身之地。
中華萬歲,中華萬歲,中華萬歲!!!
最後的最後,本書歷時十二天,今夜12點準時架,架後一次性發五章,保底十更。
請老鐵們多多訂閱,你們的訂閱是我繼續熱血下去的動力。
你們的訂閱,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先烈們的不易。
只要訂閱給力,保證每天保底六章。
老鐵們,多多訂閱吧,老炮感激不盡。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