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一兩銀子值多少

作者:星空背厚
於是在輪迴者們的高工價之下,縣城裏的鐵匠和木匠們都在瘋狂的加班加點的幹着,甚至大半夜還都挑燈加班着。

  至於爲何會如此瘋狂的加班,自然是一衆輪迴者所給的工價實在是太多了。

  在清代時一兩銀子等於多少現代的錢,如果單純的從一兩銀子本身的價值來算,那麼清代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一兩百塊之間。

  就比如現在的白銀交易的價格,雖然每天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平均下來差不多是一克銀子差不多五塊錢,而清代一兩爲三十七克左右,換算下來就是一百八十五元。

  這也就是說一個鐵匠瘋狂的加班到凌晨所能得到的錢也不過是一百來塊錢,很顯然不到兩百塊錢哪怕是在現代也沒辦法讓人瘋狂的加班到凌晨的。

  畢竟工地上隨隨便便的一個八小時的小工工價也有兩百塊錢了。

  所以真的如果按照這種算法來計算清代一兩銀子的價值,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得出的結論也會失之千里。

  要想了解清代一兩銀子的實際價格,就必須要從收入、購買力這兩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得出一個較爲客觀的答桉。

  先說收入情況,不同的階層收入情況是不一樣的,士、農、工、商四民,能得到準確年收入的就是士這一羣體,以知縣爲例,年俸爲四十五兩以及外加米二十斛,當然這只是縣令的正常收入罷了,如果真的就這樣這麼多收入的話,那麼這個縣令肯定是一個大大的清官。

  而其他三個階層收入都不固定,尤其是商人,畢竟做生意賠本那是常有的事情。

  而收入相對穩定的就是農民、和工人這兩類人的收入,並且這兩類人也是佔據整個清朝人口結構的大多數,而這羣人的收入在一些史料和清代中都是有所體現的。

  清代時工主要分爲兩類,即長工、短工。短工是日結或月結的,收入不固定;長工則是一年一結,不過具體到每個地方,工價又是不一樣的,總體原則就是勞動力充沛的地方工價低,勞動力貴乏的地方工價高。

  以北方地區爲例,由於清朝禁止內地移民進入北方,故人口較少用工成本也最高,乾隆時期一個長工的年收入爲九到十五兩左右,這要根據勞動強度以及技術含量而定,且取平均值爲十二兩。

  南方一帶經濟發達,但因勞動力充足,所以長工的年收入反而不及東北,每年爲六到八兩左右,平均值爲七兩;

  清代官方史料中也有記載,乾隆時期皇家營建工程所僱傭的各類技術工的工價最高,他們的年收入大致爲二十兩左右。

  結合以上情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較爲客觀的結論,即乾隆時期,一個長工的年收入大致在十二兩左右,一個月只能賺一兩銀子。

  農民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根據擁有生產資料的不同分爲自耕農、半耕農和佃戶三種。乾隆時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一半的農民淪爲佃戶,但同樣是佃戶年收入也是不同的。

  有的佃農能獲得全部收成的百分之八十,而有的只能拿到百分之十五,這主要也是看生產資料的掌握情況,如果佃農的農具、耕牛、種子都是地主的,那麼分成就少。

  以徽地爲例,當地縣誌記載,乾隆時期這一地區的佃農多掌握一定的生產資料,與地主的分成大致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而徽地畝產糧食爲三百二十斤,按照“上農夫一人止能治十畝”的標準來算,年產糧食爲三千兩百斤,自己可得一千六百斤,除去應繳的賦稅,剩餘大約爲十石而一石的重量則是一百二十斤,乾隆時期糧食的價格比較穩定,一石糧食在一兩至一點二兩之間,這樣算來,佃農的年收入大致爲十兩左右,與長工的年收入持平。

  實際上,農民、長工的年收入可能還達不到12兩這個水平。按照《紅樓夢》中的描述,賈府中幾個大丫頭諸如鴛鴦、琥珀、翡翠、襲人等,她們的月例錢也僅有1兩,顯然以收入而言,她們肯定是要比一般的農民、長工要高的。

  除了四民之外,還有其他的行業,由於沒有具體查閱史料得出具體的數字,但大致猜測,年收入應該也會維持在這個水平線上下。

  而現代的一個普通的打工人的平均收入大約在五萬元作用,因此如果進行對比也就說明了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代的四五千的價值。

  當然也不能完全如此之算,因爲現代的生產技術大大的提高,物資也是十分的豐富

  因此清代銀兩的購買力自然也沒辦法和現代相比的。

  關於清代銀子購買力,如果看過清代應該都會有印象,《紅樓夢》《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等中都有具體的描述。《紅樓夢》名氣最大,讀過的人應該最多,故以《紅樓夢》中的記載爲例最爲合適。

  第六十一回中,迎春的丫鬟司棋想喫雞蛋羹,派小丫頭到內廚房去要,引來廚房頭兒柳嫂的一通牢騷,從中也透露出廚房的開支花銷:

  ……連姑娘帶姐兒們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一吊錢的蔬菜。你們算算,夠作什麼的?連本項兩頓飯還撐持不住,還擱的住這個點這樣,那個點那樣。

  《紅樓夢》中沒有具體寫明一隻雞、一隻鴨、一斤肉的價格。但根據較早一點的成書的《醒世姻緣轉》中卻有詳細的記載。當時1兩銀子可以購買一石米,八分銀一斤肉,一錢半銀子一隻雞。

  有了這個參考也就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購買力,1石米120斤,按照現在3元每斤計,1兩銀子等於360元;一隻鴨沒有準確斤兩,且以3斤計,每斤單價25元,摺合一下就是675元。

  乾隆時期,1兩銀子可以買到1石糧食,應該與《紅樓夢》中的物價水平差不多,那麼可以得知,按照柳嫂的描述,賈府中四十五口人一天的喫喝成本也就在3兩銀子左右,如果要是按照開文提到的每兩銀子摺合成一百五到兩百元來計算的話,那五六百塊錢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以喫來衡量1兩銀子的購買力的話還沒有說服力的話,那麼就再從住的方面着手來進行對比。

  通過清代流傳下來的房契分析,乾隆時期今城的房價總體不算高。當時內城住房均價爲兩每間,外城均價爲兩每間。注意,清代是買房不是以平方計算的,都以“間”計,間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皇家的紫禁城每間就很大,而民間相對比較統一,大致一間爲20平方左右。

  這樣算下來,京城的房價內外城分別爲兩每平方米、兩每平方米。這個價格確實不高,一個二品官每年俸祿爲150兩,也就是說只要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買下一處上百平方米的房子。

  從乾隆八年一直到嘉慶二十二年的74年內,今城的房價都很平穩,最高時也就40兩每間。當然也有個別時期房價漲幅較大,比如嘉慶二十五年,外城房價增至10兩每平方,這樣一來買下20平米的一間房,就要掏200兩銀子。道光以後,京城房價又維持在40兩每間的價格。

  就以40兩每間計算,摺合每平方米2兩銀子,而現在今城的均價差不多是6萬每平方米,以這個標準計算的話,那麼清代1兩銀子就三萬元。就是放在三線城市,也值五千元左右。

  然而不管怎麼對比,以清朝平均工匠和農民的十到二十兩的平均收入來算,輪迴者們給的工價還是非常讓人心動的,畢竟一天只要努力加加班,就能得到一兩銀子,這可是相當於他們之前一個月的收入了。

  所以如此高的工價自然能讓這些鐵匠們怦然心動,然後努力拼命的工作了。

  畢竟按計件的方式給錢自然也就杜絕了偷懶的可能了。

  只不過可惜的是,在這個只有四五萬人的縣城裏,打鐵的鐵匠並不是很多,就算是加上學徒,那也不過坎坎達到百人而已。

  因此哪怕是都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打造完一萬支栓動步槍,估摸着也得要一個月的時間纔行。

  不過還好的是,製造子彈就不需要鐵匠們了,只要把燒好的銅水倒入模具裏就可以了,十分的方便簡單,普通人多交幾遍也就會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