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有鹽部本來應該是附近一個最快向父系氏族轉變的部族的,卻突然被食人族打斷髮展。
食人族又被寒枝的族人消滅。
這場轉變,也就悄無聲息的落幕了。
也許其他的地方依然在按照歷史的進程,有條不紊的向前推動着。
但走到寒枝這個變數站立的地方時,卻悄悄的轉了一個彎。
族中的戰士隊出發之時,一共是二十一個人。
回程的時候卻多了十個。
有鹽部其餘六個身體差的人留在原地,看守族裏剩下的東西。
也沒什麼東西,無非就是一些獸皮,還有少量的食物。
除了那些食物,寒枝又把從族裏帶出來時沒喫完的那些分了一部分給她們。
雖然回程的時候多了十個人,原本準備的食物已經不夠喫,但她們可以繼續在林子裏打獵補充食物。
寒枝本來沒打算這麼匆促的搬遷的。
畢竟在她的設想裏,想要搬到平原上,得經過一路的遷徙,漫長的尋找。
但有鹽部這件事徹底打亂了她的計劃。
這次回去,就要馬上和族人們搬來這裏居住,她要儘快找到有鹽部的鹽地。
古往今來,鹽都是一種戰略物資,封建社會時期,鹽鐵都是官府的專政。
正是因爲鹽,商人們纔可以通過貿易運輸,將整個社會,構建成了物流交換體系。而頻繁的商業交換,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繁榮發展。可以說,商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是遠遠高於單純的農業經濟。
這時候光靠種田,會餓死人的老鐵。
儘管寒枝有一身的種田手藝,知道如何讓糧食高產。
可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沒有種子,她種個毛的田!
真以爲植物馴化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啊?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過無數次的挑選雜交才能做到的,時間和運氣都缺一不可。
雖然不能通過種田讓族裏人喫飽,但是寒枝不會放棄有鹽部這塊好地方,更不會放棄種田。
總得有人先開始吧,只要起了頭,後續就會有無數人爲這件事努力奮鬥的!
她的設想是等族人正式搬到平原上後,可以一邊用鹽和周邊的部落換食物,一邊打獵採集,再加養殖種地,主打一個多方面發展。
動物養殖是重中之重。
只要肉喫得夠多,就不需要攝取那麼多碳水了。
寒枝記得奶奶那一輩,很多老人一大把年紀了,飯量卻不小。
有些老人七八十歲了,還能喫兩大碗米飯。
但其實不是因爲她們飯量大,而是肚子裏的油水太少。
看似兩碗飯下肚,其實過不了多久就會餓。
要多喫肉纔會更抗餓。
種地的話,今年春天頂多能開幾畝荒地出來。
加上有鹽部,她們族裏現在有五十四個人。
聽起來人數不少,但是分工下來,一組沒幾個人。
農耕社會對於力氣的重視,是造成後世重男輕女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
在沒有各種專門打造的農具出現之前,種田就是一件純力氣活。
而男人天生力氣就比女人大,家裏男人多,就代表可以收穫更多的糧食。
男尊女卑的出現也就不足爲奇了。
種地很累,而開荒,尤其是在沒有牲畜拉犁的情況下開荒,更是一件要人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