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規劃
什麼三星、美光、海力士……該薅的,就絕對不能手軟。
雖然被薅的不自知,楊振也只能自得其樂一下,滿足自己的那點兒惡趣味,但箇中滋味還是讓他覺得挺有成就感的……
當然了,除了內存之外,其它硬件很多也是要自研的。
就算是楊振最重視的SoC芯片,也是集成了各種功能模塊。
換句話說,它是包含了一個完整系統並嵌入軟件的全部內容的。
不僅有CPU(中央處理器),還有GPU(圖形處理器),以及基帶/射頻模塊、多媒體模塊、存儲控制器、傳感器控制器、電源管理芯片組。
楊振不可能全部自行研發的,因爲他暫時,還不具備繞開所有技術專利的能力,這個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現實也不會允許他這樣去做。
所以,抓核心和重點技術,纔是他最需要的。
比如CPU、GPU、基帶芯片、電源管理芯片、部分存儲芯片等,其它通過定製採購就行了。
當然了,這同樣是鍾誠將來去考慮的事情,他現在只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就夠了。
除此之外,各種接口設計、五花八門的協議、各種傳感器、攝像頭模組,基本上也全部需要對外採購。
楊振還有必要插手的,則是電池和屏幕。
電池就不要說了,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比亞迪還是ATL,即使暫時不着手研發,這兩家的電池,暫時也能將就着用。
所以,這方面可以視情況再說。
屏幕就不行了,不管是最底層的液晶顯示屏,還是中間層的觸摸層,以及最外層的玻璃蓋板,這會兒都達不到楊振的需求。
因此,他在這上面是沒有其它選擇,暫時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技術去換取合作。
至於選擇拿出來什麼技術,楊振也早就想好了。
一個是IPS技術。
這是TFT技術優化升級後的一種技術,完全可以說是TFT的一種高級版。
因爲它有更大的可視角、更省電、屏幕顯示更通透、觸摸無水波紋等優勢。
蘋果在iPhoneX以前,採用的基本都是這種技術,顯示通透、色彩還原度極高。
第二個則是SLCD技術。
這其實就是一種拼接專用顯示屏技術。
後來的HTC手機上,應用的比較多,它除了擁有LCD的優勢外,還有使用壽命長、屏幕色調暖等特點。
並且再後來,還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SLCD5技術,受到了很多手機廠商的青睞。
最後還有一個ASV技術。
事實上,它並不是一種屏幕技術,而是夏普後來用於提高圖像質量的技術。
也就是縮小液晶面板上顆粒間的間距,增大液晶顆粒上的光圈,進而,改善TFT可視角問題。
後來國內的魅族MX和小米1等,用的就是由這種技術研發的產品。
他其實還記得有一種PS-VA技術,也就是聚合物穩定垂直配向技術。
這個技術不但能增加透光量,還可以降低顯示屏背光源所消耗的能量。
不過這個技術應該快出來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撞車。
但不管怎麼樣,正所謂有殺錯沒放過,他還是要拿去申請一下專利試試的。
誰還會嫌棄手裏掌握的籌碼少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