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新國際(求月票和收藏)
如今的它,第四廠都已經投入了量產,擴建工作也一直在順利推進。
所以即使剛剛經歷了和島積電的第三次官司,但在創始人景如章的帶領下,仍然在一路追趕。
並如願坐穩了全球第四大芯片製造商的位置。
而且和島積電以及英特爾的落後差距,其製程工藝技術也差不多拉進到了兩年之內。
因此,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事實上這幾家芯片製造商,基本上還同處於90納米這一高度的。
差別在於英特爾和島積電,在65納米制程工藝上,已經快要實現量產了。
記憶裏,島積電好像就是在明年,也就是2006年的年底,正式完成了這一目標。
也就此拉開了它在芯片代工領域,幾乎一家獨大的序幕。
而中新國際,卻是直到2007年,才跨入這一領域……
如果拋開其它的不說,其實和島積電合作,纔是楊振當前最合適的選擇。
價格低、良品率高,技術也相對更成熟,這都是島積電的優勢。
但是,楊振畢竟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他過不了自己心底那道坎兒啊,也說服不了自己……
中新國際的成長,是伴隨着一路坎坷和辛酸,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這背後,一方面少不了海外勢力故意設置的障礙;
另一方面,也是當前的國內形勢,還沒有認識到芯片製造行業的重要性。
或者說,不是沒有認識到,而是暫時還對此無能爲力,也無法從各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和傾斜。
只能說,時也命也!
有時候,大環境之下,確實也不是誰就可以輕易改變的……
而在這種形勢下,明目張膽對中新國際全力出手,拼命壓制的島積電,就是最不擇手段的那一個。
從最早針對景如章,到三次發起對中新國際的訴訟,真的是用盡了手段。
這其實是和液晶面板行業針對大陸企業同樣的模板套路。
寶島這些人,在這種事情上,幾乎是喪心病狂的,其瘋狂程度,較之東洋和南韓,都要來的扭曲和病態。
目標也很明確,就是不允許你發展起來。
說白了,這種心理就和“你不能過的比我好”一般無二……
就拿島積電和中新國際之間連續數次的官司來說,島積電爲什麼要三番五次提起訴訟?
按說中新國際官司輸了,錢也賠了,總該高擡貴手了吧?
對不起,那你就是過於天真了,因爲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中新國際這邊追上來了,島積電就肯定會舊事重提,再翻舊案。
反正搞不誇你,就不能算完!
記憶裏,明年島積電剛剛量產65納米,中新國際這邊就緊跟着試產了65納米,並取得了成功。
然後,島積電就立馬發起了第4次訴訟。
這場官司,一打就又是3年。
而且玩得更狠,不但拿到了賠付款,拿下了中新國際的股份,打掉了景如章這個創始人,還把整個中新國際的脊樑骨,都給打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