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
在連續突破了兩個鈦合金項目之後,楊振再次用事實證明了,他不是那曇花一現似的流星,而是天賦與才能兼具的現象級存在。
於是,京航這邊還沒有把上報材料給整理出來,那邊中航一集團的老總林銘,就已經出現在了京航裏。
不但對整個研發團隊噓寒問暖的給予了慰問,還在接下來和校領導的碰頭會上,毫不吝嗇的對接下來將要上馬的項目,表達了傾力相助的鮮明立場。
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看好了,而是一種深層次上的高度重視。
作爲一集團的老總,林銘太清楚這幾個科研成果出來的意義了。
所以,他想不重視都不行的,畢竟是被列入了國家五年計劃的重要項目,誰敢輕視?
說白了,材料就是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上,最大的制約。
攻克不了材料這一關,就談不上什麼工藝技術。
這就和硬件和軟件的關係差不多,雖然看上去彼此相互依存,然後協同發展,但事實上,限制往往取決於硬件。
這就是材料的重要性了,它本身就是一個基礎。
而且,航空航天領域代表着什麼,那是一國綜合實力的展現,是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維持穩定的保障。
所以,只要在材料這個點上破了局,那麼在很多相關領域,就必然能形成以點帶面的全面性突破。
零部件、高端設備、系統和數據……都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革新。
就這一點而言,楊振這個隱形的主導人,毫無例外就算得上是居功至偉了。
不誇張地說,讚一聲國之棟樑都不爲過……
所以,林銘這次的不請自來,雖然還是沒有見到楊振,但是對於他的興趣,卻愈發的大了。
中航不缺人才,但像楊振這麼耀眼的,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關鍵還在於對方在年齡上的巨大優勢,這樣的潛力股,誰不想招攬至麾下?
這,同樣是他此次忽然出現在京航的一個原因了……
當然了,楊振自己是有自己的主見的,對於中航集團,也沒有太多其它的心思,反正在他看來,重點不在於他人在哪兒,而是他能做多少事兒。
所以,他沒有想過太遙遠的未來,能儘快把魔改版的F22給搞出來,就是他的目標。
要求,就是這麼一個!
於是就在林銘在京航一行的第二天,路海洋還在和其它院裏各系的教授,就新一輪的研發項目展開論證的時候。
楊振已經把厚厚的一大摞結構圖,送到了劉恆教授面前。
從總體結構設計到單元體分解圖,再到附件甚至是FADEC和檢測系統,詳盡到了每一個零件的各種規格參數和材料標號。
3級風扇、6級高壓氣極、帶氣動噴嘴、浮壁式火焰筒的環形燃燒室、單級高壓渦輪與高壓渦輪轉向相反的單級低壓渦輪、加力燃燒室和二維矢量噴管、傳動機匣……
真的是庖丁解牛一般,幾乎細化到了一顆螺絲釘的圈數上。
這就是那款在F119航發的基礎上,經過無數次的優化改進,才終於推導出來的內部結構設計圖。
即使如今早就開始用專業的設計軟件繪製了,但楊振還是選擇了手繪製圖。
倒是恰好迎合了這位的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