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一個夢想
先是誇讚了一下楊振在研發上的才華、成就以及貢獻。
然後才轉到正題上,“你和劉恆教授搞的那個航發項目,我之前是詳細瞭解過的,而且動力研究所和相關機構,也同樣很看好這個項目。
“所以,我就想問一下你這個發起人,對這個項目,你的真實預期目標是什麼……這次咱們不玩虛的,也別摻雜水分。
“你實打實的說,我用心的去聽,能有個大概的對比範圍,那就更好了。”
楊振看着對方忽然嚴肅起來的神色,隱約意識到了什麼。
那個項目,這會兒好像正處於籌備階段了吧!
所以,這是要把這款航發,也列爲備選項嗎?
之所以這麼輕易就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渦輪風扇發動機,還是大型的小涵道比、帶加力的,其用途,也只能是戰鬥機了。
因爲軍用運輸機和大型客機,用的都是大涵道比設計;
而軍用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巡航導彈、通用飛機等,則是中小型的中等涵道比。
更不要說,這會兒對於無人機的應用,還沒有發展起來呢。
所以,對於楊振這種多少帶着些先知能力的人而言,基本上就是一猜就中……
但心裏知道是一回事兒,臉上卻不能表露出來什麼異樣。
所以他老老實實的做着回答,“不知道說出來,您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誇誇其談,但事實上,打從一開始,我對它的預期,就是奔着F22上那款F119去的。
“超越不敢說,但在各種性能指標上接近一下,還是可以有所期待的,最起碼截止到現在爲止,這份期望還沒有發生半點兒的動搖。”
他說的平鋪直豎,卻話裏話外,卻無不透露着十足的信心。
不是他刻意降低了標準,因爲真要據實說的話,別說林銘了,換作任何一個人,估計都不會當真的。
所以,把期望值儘量的拉低一些,纔會顯得更真實一點。
至於到時候成品出來,指標和性能參數爆棚,那時候你說什麼那就是什麼了。
就算說一句人品爆發都沒人會埋怨,只會爲你鼓掌。
所以,還是把一切交給時間吧!
林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似乎被他的自信給感染到了,“那我信你,中航這邊有的資源,包括科研院所和人手在內,如果有需要,你隨時可以過來找我。”
即使以林銘向來謹小慎微的性格,都說出了這樣的話,可見,楊振在材料上的成就,引起了他多大的重視了。
畢竟這樣的承諾,已經不可謂不重了。
而楊振,自然欣然答應了下來。
但心思,卻已經轉到了那個隱約猜到的項目上……
五代機啊。
記憶裏,那個項目是2007年10月,才正式立項的。
然後在三年零三個月之後,實現首飛,也創造了五代機研製週期的最短記錄。
相較而言,同樣的研製過程,F-22用了6年,F-35用了5年,蘇57更是用了10年。
當然了,一個項目的立項,可不是說從一個想法誕生,就開始算起的。
因爲在立項之前,是要經過繁瑣的技術研討和反覆的理論驗證的。
而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項目籌備階段……
不過就現在來說,隨着楊振在材料上的不斷突破,甚至還有可能在發動機上,也有所成就的情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