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企業的價值
宿舍樓其它不是宿舍,它最大的作用是不對外的招待所。
是爲臨東市來這裏的麗飛的技術員,或以後來參觀、合作的客戶準備的。
要不然,來了人喫住都是問題。
餘家嶺沒有飯店,也沒有招待所。
李樓鎮也沒有像樣的招待所或飯店,這裏離縣城還有差不多二十公里,還是有點遠。
大廳就像賓館一樣有前臺。
一樓的半邊就是餐廳,也有幾間包房。
麗飛的員工平時就在大餐廳喫飯。
餘二狗把張如泉和餘大山也拉來了。
三道長在趙總婚禮的時候,留在了臨東。
現在這裏的活不多,三道長對陳青的兒子喜歡的不得了,想陪孩子一段時間。
周教授和艾教授也都在臨東。
他們畢竟不是專門研究食用菌的。
周教授其實和陳京強老師研究方向相同,主要是對作物新品種的研究。
雖然偏重點不同,但還是有很多可以互補之處。
他留在臨東主要是和陳京強一起,對幾種蔬菜的新品種做一些最後的測驗。
艾教授近十年則一直研無土栽培技術。
也曾取得一定的成果,可惜都沒形成商品化生產。
這就是大學科研的弊端,很難把成果推廣出來。
這是各種因素決定的,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得了的。
近年來,由於東南省份涉外的單位越來越多。
那些喜歡生喫蔬菜的外國人,對華夏傳統的蔬菜種植方法看不慣,於是無土栽培技術又開始大力發展起來。
發展無土栽培技術肯定是正確的。
而且應該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
然而這初衷有些令人可笑,按易飛的想法,他們喫不慣就餓着,餓兩天就喫慣了,可有的人就想慣着他們。
易飛可不會慣着這些外國人。
你敢幹該捱打的事,一樣打你,打完你,還得把活幹了。
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還是這項技術本身有很大的意義。
易飛還願意是相信,是科技、社會發展的需要。
周教授和艾教授所在的大學雖然也有無土栽培的項目,可並不受重視。
屬於那種學生兩節課就可以學完的知識。
艾教授是爲了兒子,從州城來到臨東。
其實她不太想來,可是愛人、兒子都要來,她也是沒有辦法。
麗飛公司並沒有無土栽培的項目。
不是易飛不願意搞,是手裏沒人。
在一個晚上。
艾教授在周教授的陪同下,來到易飛家裏。
她委婉的提出,希望還有機會研發她這些年一直在研發的項目,無土栽培技術。
沒等她說完,易飛就痛快的答應了。
並和她探討了一種浮板毛管水培技術。
易飛並不知道現在是否有這種技術,他是在劉武的全自動溫室裏瞭解到這項技術的。
其它他對無土栽培不是特瞭解。
華夏興起的這項技術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倒騰二手電器。
只是每年去劉武那裏時,纔多少了解一點。
既然艾教授願意搞這個。
他自然不反對。
易飛在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給她劃出兩間辦公室,劃給她一個大棚,給他配了一個助手,就是跟着金向學來麗飛公司的常欣欣。
常欣欣在農業署的工作其實是資料管理室的管理員。
從畢業就沒有做過科研。
易飛也沒有準備目前在麗飛公司弄個資料管理室,本來想讓跟着金向學、方凡他們,乾脆把她交給艾教授,再給她們派上兩個技術員,麗飛無土栽培開發室就算成立了。
艾子云特別滿意。
關鍵是易飛還答應她,絕對不會缺少她的科研經費。
四個人,大部分工作都可開展了。
午飯還是挺豐盛的。
有魚、有雞、還有兔子肉。
還有各種蘑菇,香菇雖然還沒下來,但山洞裏的蘑菇已經有下來的,雖然還不多,但自己喫還是卓卓有餘。
趙麗麗看到有兔子肉,“二狗哥,你不是把橙子讓你兒子養的那些兔子殺了吧?”
橙子還等着暑假的時候來喫呢。
餘二狗笑道:“那不能,對些兔子還沒有長大,這是廚師在鎮上買的。”
他和兒子把那幾只免子養這麼大真不容易。
真喫倒是有點不捨得。
梁槿溪問道:“橙子也來過這裏?”
她並不知道橙子和章耀輝跟着苗惠昕來了國內。
趙麗麗說道:“是啊,橙子和小輝前些日子跟着媽都來了呢,在這玩了兩天。”
梁槿輝一陣羨慕。
趙麗麗都叫苗姑姑叫媽媽了,看來她和易飛不久就會結婚了吧。
雖然有幾個外國人,但他們都能講中文,大家交流倒是沒啥問題。
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和國內差不多。
大家倒也談笑風聲,互相講些奇聞趣事。
易飛也不得不佩服這位表哥,舉止得體,風趣幽默。
說他是紈絝吧,有時候還真的不像。
倒是梁槿溪表現得小心翼翼,唯恐收起苗子軒的不快,話非常少,只是認真的聽其它人講話。
和媽媽說的紡織業界的女強人表現得大相徑庭。
但三個新國人卻對她非常尊重,不是對苗家兒媳的尊重,是那種打心裏的佩服。
這讓易飛充滿了期待。
喫過午飯。
餘二狗領着胡三、糖糖去小靖湖划船了。
來得的是苗記的人,小易總肯定和他們有事相商。
他們不適合在場。
苗記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易飛先給易好打了個電話,他沒有說讓易好來餘家嶺,於情於理都應該他登門拜訪。而是說他人在餘家嶺,想抽時間去拜見易府長。
易好當然知道他的意思,表示下了班就去餘家嶺,晚上好好喝一杯。
易飛找他,肯定有工作上的事。
誰去見誰,這點易好倒不在乎。
他只要認真在文水縣投資,別說在餘家嶺,就是在臨東市,自己也是隨叫隨到。
縣府府長怎麼了,他可沒有王江國的自信。
好好的一個學校沒了。
會議室裏。
易飛先談了他對苗記珠寶的運作的想法。
他認爲,未來是十年是華夏珠寶業的起步階段。
港城、寶島的珠寶企業會逐漸進入華夏市場,和國內國營珠寶業構珠寶行業的主體,但此階段的珠寶消費仍屬於小部分富裕階層的奢侈品,有能力消費的人羣不多。
故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規模還不太大。
苗記在這十年的主要目標就是營造品牌,擴展銷售渠道。
而下世紀的前十年,華夏珠寶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但同時也是珠寶市場爭奪最激烈的時刻,由於消費羣體的增加,利潤空間還是非常不錯。
苗記在這個階段,就是在亂戰中穩紮穩打,爭取脫穎而出。
進入下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珠寶業市場成熟,進入優勝劣汰的段。
苗記珠寶的路線還是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時刻根據市場需求,從製造轉爲創新,創造自我價值。
企業的價值是沒有客觀統一的衡量標準的。
賺錢只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目標。
企業是在創造價值的基礎上謀取利潤的。
賺錢未必創造價值,但創造價值必然賺錢,只有以價值爲基礎的利潤才具有可持續性。
易飛最後說道:“我不懂鑑定珠寶,更不懂設計珠寶,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苗記珠寶抓住機遇,提早佈局,走創新獨立自我的路子。既要尊重傳統,又要考慮國情。”
他是不懂如何經營珠寶企業。
但他知道華夏未來的經濟發展狀況。
還和一個喜歡珠寶首飾的有錢女人生活了十五年。
他幾乎知道未來三十多年,每個階段人們對珠寶的消費平均水平和消費習慣。
苗記完全可以在不同階段,創造出有自己特色的產品。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