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送禮(月票)
李治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俊哥兒,這些學子,治是說那些上課的學子們,您是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變成這樣的?”
“想知道?不外乎兩點,第一就是重複再重複,強化再強化,第二嘛,就是讓他們清楚自己的目標,需要做什麼?爲誰而做貢獻。”我沒賣關子,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真正能活學活用的人卻很少,大唐怕也就是我一個人精通這種手段,至於劉浩等人,只能用,卻不懂其原理。
看李治的表情,看來他也不明白,李治有些沮喪地搖了搖頭,振奮了精神繼續朝我發問:“不過俊哥兒,你這個課程,和你教授我跟我幾位皇弟的似乎不一樣。比如這門商人講義,還有這個民俗講義……”
我一步一步地慢悠悠往前邁着步子,一面笑言道:“商人就是買東西、賣東西,把東邊的買來,然後賣到西邊去,變貴賤,調餘缺,度遠近。這就是商人,我想問問小治,你覺得是這些做買賣的商人頭腦更靈活一點?還是這些剛被我丟進去的這些個學子。”
“自然是商人。”李治想也不想就答道。“那我在問你,我大唐疆域之遼闊,不下萬里,各地風俗民情,皆有不同,地方氣候亦各有差異,所謂南桔北枳的典故你誶是知道的吧?”
李治點了點頭:“那是關於齊國宰相晏子的一個故事,桔子樹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桔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結出的果實就是枳,這是因爲水土不同。”
“嗯,不止是植物有這樣的習性,人也同樣,我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就像我們這裏,關中之地,老百姓多爲耕作以裹腹,而遼東卻不一樣,他們靠的是獵取野獸取皮爲衣,以肉爲食,少有自耕者……”我盡心盡力地對李治講解着我教育的根本目的,李治並不傻,只不過有時候喜歡自作聰明,還好,對我的話總算是能放在心上。
---------------------------------------------------
一路慢行,從鴻臚寺走到衙門外竟然也花了一柱香的時間,李治望着侍衛給他牽來的馬,忍不住又向我繼續提問:“可是俊哥兒,這商人、民俗、民情,治到是理解了,可這跟尺寸有什麼關係,您新編的算術課爲什麼提出以米、釐米、毫米爲基準尺寸?我大唐的度量痕難道還不夠標準嗎?”
我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問題,你過兩天看週刊的時候就會明白了,而且,此法已經得了你父親的旨意,怕是最多三年,三年之後,凡官府之度量衡,一律以工部所發之新器具以代之。”這事可是李叔叔考慮了一年多之後才應允了我的請求,最主要也是跟武研院的武器開發有着很大的關係,度量衡越精密,流水線作業才能真正得以實施,而李叔叔就是了解了武研院那與工部不同的度量衡之後,猶豫再三,與工部各級官員進行商談和多方的面瞭解之後,明白了精密度越高的度量衡,對於國家的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就越有利,李叔叔才悄然下定了決心。而我,只不過是代表李叔叔的意志,當一當馬前卒而已。
這段時間喫油膩的太多了,主要就是酒席太多了,一幫子年輕紈絝都因功受賞,有些家長覺得不請我喫喫喝喝,似乎有些過意不去,畢竟在這個時代,老師的身份在常人的眼中非常的看重,於是乎,吃了東家喫西家,就連李靖伯父也以謝師的名義請我吃了一頓,幾乎快有兩個月的晚飯都在外邊喫的,沒辦法,答應了這家,那另一家你也不好意思不答應,一來二去,喫的我滿肚肥油,所以,我決定去找袁天罡袁大道長坐而論道,至少在他這裏,我要隨意得多,況且道士雖然也喫肉,可至少多以素食爲主,所以我決定跟在袁神棍屁股後邊多混幾天,新神農本草經的編輯工作還在繼續當中,我好歹也屬於編輯之一,也該盡一盡心力。還有一點,西方典籍叢書裏也有幾本提到了醫學方面的知識,被我拿了過來與袁天罡和孫思邈等人一同進行探討。
很幸運,這居然是歐洲醫學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所著的《頭顱創傷》,詳細描繪了頭顱損傷和裂縫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術的方法。其中關於手術的記載非常精細,所用語言也非常確切,足以證明這是他親身實踐的經驗總結。
而且還有人把他的另一篇題爲《預後》的醫學論文也翻譯了出來,更是激起了諸位神醫名醫的專研和討論熱情。在文中他指出醫生不但要對症下藥,而且要根據對病因的解釋,預告疾病發展的趨勢、可能產生的後果或康復的情況。
雖然大家都是這麼幹的,但是卻沒想過用一個詞語來對這一醫學行爲作出規範,如今,倒是讓孔神醫等人激發了更大的熱情,規範醫療手段和進行並且加以解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本站即將關閉,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我們的APP即將更換版本,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請
,點擊圖片即可下載,如果無法下載請截圖後識別二維碼O(∩_∩
請
,點擊圖片即可下載,如果無法下載請截圖後識別二維碼
本站即將關閉,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我們的APP即將更換版本,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喜歡初唐房二傳請大家收藏:初唐房二傳搜讀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