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告狀
況且,大唐的主要作戰對象是遊牧民族,遭遇的絕大部份敵人都是騎兵,而大唐的騎兵雖然也不少,但是做戰的主力依舊是步兵,野戰遇到敵軍騎兵衝鋒的時候,往往支持不住,無法在敵軍接近時給予重創,所以,弩的精確性和弓的射速能進行良好的配合,互爲表裏。
雖然近一段時間以來,弩具的製作在大唐武研的工匠的專研之下有了極大的進展,採用了多項高新工藝,但是,射速依舊低於弓,但是比之以前提高了近倍的時間,大概三箭可放一弩,而且,採用了新式的三段射技能之後,弩的殺傷力和覆蓋射擊密度已經漸漸地成爲了目前的主力遠程打擊手段,而且採取了新的度量衡進行規範化流水作業以來,弩機的製作已經極大地提高了產能,但是,弩臂的材料依舊侷限了弩的製作規模。
我好歹當年也曾經在軍事主題網站游來晃去,所以知道軟鋼可以用來製作弩的大部份結構,所以跟武研院的老匠師們通過了深入地探討,總算是費盡了唾沫星子讓這幫老爺們答應試製一批成品。當然,全是按標準化作業來製作的。
---------------------------------------------------
大唐工部將作監以前煉製出來的熟鐵要遠遠多遠軟鋼,況且,這兩項大都多用來作武器的輔料,以灌鋼法制作武器,但是現在鋼產量的大增,軟鋼的供應更是供過於需,我身爲武研院的主管,爲了大唐的鍊鋼事業自己掏了本錢來重獎,這個時候,不進行廢物利用,用俺家的房子來作爲試驗掏點利益回來,實在是對不起我自己,所以,我的這幢摩天大樓才能擁有鋼筋混泥土。
沒這玩意,我敢造摩天大樓嗎?就算是造出來也不敢進駐,除非我不怕死,要知道,在古代的高層建築,爲了減少承重,多以木石爲主,而我的這幢建築,整體採用磚石結構,至少在防火性能上要高於其他的大唐建築,不過,重量卻是它的致使傷,幸運的是,有了鋼筋混泥土,高層建築就不在是夢想。我因爲擔心建材不過關,還特意讓房柱在每幢樓的結構上澆鑄了十二根鋼筋混泥土柱,餘了位於建築物中部的兩根之外,其餘的都是支撐在外牆上。我不是設計大師,按照我的觀點,好東西越多就越安全,不過正是由於這一點,怕是大唐目前最堅固的建築也就是俺的大唐雙子塔了。
三天之後,我終於拿到了樣品,在老匠師的指導之下,把各個結構進行了組裝之後,一副完美的鋼弩終於呈現在了我的眼前。
漂亮,真的非常漂亮,流線形的弩臂採用的是硬木以減輕重量,而弩弓用的是軟鋼多層疊壓,加強了弩弓的彈力,在陽光之下,弩弓顯得那樣的明亮,彎曲的流線看起來顯得那樣的賞心悅目上,而弩機同樣採用的是鋼結構,拿手掂了掂,整體重量約爲八到十斤。
利用上邊的滑輪式推拉結構上弦之後,瞄準了二百米外的箭靶,一扣下扳機,只覺得弩微微一震,二百米外的箭靶啪的一聲,草屑炸開,紅心處象是被炸開了一個不小的洞。弩箭似乎穿透了厚近半尺的草編箭靶,立即有人飛快地跑了過去檢查,在十餘步外才看到斜插入土寸許的弩箭。
還需要試嗎?我僅僅試射了三箭,就跟欣喜若狂的鐘驊一同把一副鋼弩折解下來,問了問邊上的老匠師,然後把兩副鋼弩的組件一同入放進了木盒之中,然後攜帶着這個木盒二十餘隻弩箭朝着長安狂奔而去。
和鍾驊走進了大殿,朝着李叔叔呈上了那個裝着鋼弩的木盒興奮地道:“陛下,臣房俊攜武研院之新制弩獻於陛下。”
“新制弩?”李叔叔不太明白,畢竟大唐的弩可是多種多樣的,最大的車弩,小到手弩,各式的弩具都非常的齊全,根本就沒必須花心思再去搞新發明創造。嗯,李叔叔的想法大概就是這樣。
“我說賢婿,鍾卿,你們這是……咱們大唐的弩往日你們也都說過,是最先進的了,怎麼又想着去新制呢?”李叔叔接過趙昆從我手中接過去的木盒打開了一看,不由得輕噫一聲。
李叔叔拿出了最長的一根弩弓的軟鋼片,手用了用力之手言道:“這是軟鋼!”
“正是軟鋼,這是用軟鋼作鑄的零件,用來組裝成弩。”我湊到了跟前,比劃了個安裝的動作道。
李叔叔雙眼一亮,劍眉輕輕地挑了挑,伸手進了木盒,擺弄了下里面的器具,表情開始顯得嚴肅起來。“哦?你是說,你能安裝?這兩具弩的部件可以隨意拆解?任意把它們的部件重新分配之後組合?”李叔叔果然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了關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本站即將關閉,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我們的APP即將更換版本,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請
,點擊圖片即可下載,如果無法下載請截圖後識別二維碼O(∩_∩
請
,點擊圖片即可下載,如果無法下載請截圖後識別二維碼
本站即將關閉,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我們的APP即將更換版本,請
,截圖二維碼識別即可!
喜歡初唐房二傳請大家收藏:初唐房二傳搜讀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