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個名字 說張煌言
正月裏顧橫給崇禎皇帝還有周皇后,袁貴妃等人後,便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洪承疇已經去北方重鎮防着建虜了,孫傳庭目前配合顧橫坐鎮皇家軍校,培養一些新軍指揮官和士兵。
這些人顧橫打算一些送往洪承疇那邊,一些送往海軍,一些留着去剿滅流賊。
在看名單時候,顧橫注意到了一個名字—張煌言!
歷史上張煌言可是南明有名的人物,據說很能幹,對南明也很忠誠。顧橫忍不住仔細看了他的一些資料。
張煌言出生於萬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從小生活在浙江寧波府鄞縣一個官僚家庭。
父親張圭章,天啓四年舉人,曾任山西鹽運司判官,官至刑部員外郎。
母親趙氏,於張煌言十二歲時病卒,故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長大。
看到這裏,顧橫忍不住想問身邊也在看資料的孫傳庭來求證,此時資料中的張煌言是不是就是自己在歷史資料中瞭解到的那個張煌言。
顧橫問道:“孫大人,你對張煌言這個人瞭解嗎?”
“回公主,我有教過他一些課程,對他有很深的印象。他很努力,也各項成績很好。而且張煌言胸懷大志,爲人慷慨並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
聽到孫傳庭這麼說,顧橫進一步問道:“孫大人,還有一些其他情況嗎?”
“回公主,崇禎九年,此人才十六歲,參加縣試,並考察騎射,他能做到三箭皆中靶,與他一起應試的人沒有不驚歎的。”孫傳庭恭敬地答道。
孫傳庭現在與顧橫多多接觸後,越來越佩服眼前的女子,感覺什麼都會,也都一心爲了大明好,只要顧橫問一些問題,都會努力爲她解答。
所以,在顧橫聽完沒有說話時,孫傳庭想着眼前的公主肯定還想知道更多有關張煌言的一些事情,便又繼續道:“其實,這人去年還考中了舉人,並且……”
“並且什麼?”顧橫感緊追問道。筆趣庫
看顧橫這反應,孫傳庭知道顧橫看來是有重用張煌言的打算了,便道:“並且,我有查到,
張煌言考試期間,李自成領導的流賊造反的烽火已燃遍全國,我大明的統治岌岌可危。”
“於是朝廷開始重視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材,張煌言雖考文舉,但仍須加試一些戰事急需的武備科目。”
“在考試時,朝廷因爲兵事緊急,令考生同時考試射箭,而張煌言竟然能做到“三發皆中”,使在場者十分驚服。”
“加之張煌言平日留心時局,“慷慨好論兵事”,故周圍的人們對他更加敬重。”
聽到這裏,顧橫確定這就是歷史上她瞭解到的張煌言。
顧橫又想到張煌言南下拒敵的一些事情。
順治二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或者說1645年,清軍大舉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
當時,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
那個時候,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等率衆集會於府城隍廟,張煌言毅然參加,倡議勤王,集師舉義。並奉表到天台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
他之後授翰林修撰。然後清軍破杭州,張煌言不得不隨魯王逃至浙閩沿海,入據舟山。
順治三年五月,大清徵南大將軍貝勒博洛乘虛突破錢塘江,紹興、杭州、義烏、金華等城相繼失守,南明宗室的那些郡王,比如樂安郡王、楚親王、晉平郡王等都在金華殉國。筆趣庫
魯王則在石浦守將張名振護衛下自台州出海到達舟山,張煌言隨即趕回鄞縣故里,與老父、繼母、妻兒子女訣別,追隨魯王一行至舟山。
張煌言爲了大明,舍了小家,已經世間少有了。
但舟山總兵、隆武帝所封肅虜侯黃斌卿卻拒絕接納,魯王只得逃往福建長垣。不久,魯王去廈門,張名振留舟山待機。
張煌言與張名振待局勢稍定後,重返浙東與舟山地區,組織招募義軍。而張煌言被魯王加授右僉都御史之官職。
然而命運對於張煌言而言,並不是從此一番風順。
順治四年,即永曆元年、也是1647年,清朝一個提督叫吳勝兆的,欲在蘇州反正。起事前聯絡定西侯張名振支
持。張煌言勸張名振援吳勝兆,張名振遂命張煌言爲監軍,徐孚遠副之。
在四月六日張煌言自岑江出發。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島外遇風暴而大敗。總督浙直水師戶部左侍郎沈廷揚、總兵蔡聰等將領十餘人上岸後被清軍俘獲,於七月三日就義。
而張煌言也因颶風吹翻船舶,陷入清軍之手七天,但張煌言找到機會逃出來了,併到了海上。
在途經黃岩時,又被追趕的清軍包圍並以箭射之,張煌言率領數騎突出包圍,自此他更加努力練習騎射。
並且在浙東,張煌言招募集結義軍於上虞縣平岡寨屯田據守。
在那個時候,當地的多個山寨經常劫掠民衆,唯獨張煌言與王翊讓他們的部下不要擾民,深得民衆擁護。
那麼從這件事看,張煌言帶兵還是能深入民心的。
而在順治八年七月,清將張天祿出崇安分水關,馬進寶出臺州海門,閩浙總督陳錦全軍出定海,分路進攻舟山。張名振、張煌言等奉魯王入海出兵吳淞,牽制清軍主力。
大學士張肯堂、安洋將軍劉世勳、蕩北伯阮進、左都督張名揚等在舟山留守。此役舟山軍民死難者達18000人,合葬定海城北龍峯山下。事後,有清將後面自己承認:“我軍南下,江陰、涇縣、舟山三城,最不易攻。”
到了順治十年八月,張名振和監軍兵部侍郎張煌言帶領五六百艘戰船向北進發,來到長江口的崇明一帶沙洲。
崇明城中的清軍兵力有限,不敢出戰,被圍長達八個月。明軍以崇明和附近沙洲爲基地。筆趣庫
在清方一份檔案中介紹:張煌言部築圩耕種,近城十里之外,充斥着很多張煌言部的賊人。城內百姓菜色相望,饑饉難支。爲我清軍用者懨懨待斃,爲張煌言等反賊用者則是欣欣向榮的樣子。
另外,崇明產米之鄉皆在平洋山前東、西阜沙,都被張煌言賊部佔據。
從清軍這份檔案可看出,張煌言確實知兵,還能切斷清軍糧草供應,變成自己這一方的。
而在順治十一年,張軍三次進入長江作戰,便有了歷史上有名的三入長江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