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相談甚歡 辯論不已

作者:紫月藍冰
朱耷與白衣交流了一番,感覺白衣也不像民間所說那般不堪,而且琴棋書畫的造詣都不錯,並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兵法、治國理政等都有不錯的見解。

  朱耷突然忍不住爲白衣可惜,他嘆了一口氣,道:“這位貴君,以你之才,若在朝堂之上,必定上能報效君王和朝廷,下能造福百姓,甚至能成一代賢臣,名垂青史。”

  “你爲何非要屈居陛下後宮之中,埋沒自己一身的才華?”

  白衣不曾想,朱耷與自己初次見面,僅僅只因爲相談甚歡,就交淺言深。

  這人,要麼單純得要命,要麼率性而活,至真至誠。

  但白衣觀察朱耷所言所行,應是後者,也心生一絲感動。

  但他對冷泉的心思,這世間除了冷泉,他不想任何人知道,便故作高深地道:“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則不隨,何必苦苦執着?”

  “何況《老子》有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師,你是方外之人,爲何也執着於世間的功名利祿?”

  朱耷聞言,微微一笑,道:“貴君此言差矣。雖然老子這段話是說名譽與生命,哪個更值得愛惜?生命與財富,哪個更爲珍貴?獲得與喪失,哪個更有害?”

  “但是他強調的是過分地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招致更爲慘重的損失。”

  “懂得滿足的人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有危險,這樣纔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老子將貨和人的自身價值對比,也是要人自重、自愛。老子宣傳的是這樣一種人生觀,人要貴生重己,對待名利要適可而止,這樣纔可以避免遇到危難。”

  白衣聽到這話,直接道:“你所言是一種情況,反之,爲名利奮不顧身,爭名逐利,則必然會落得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爭奪財富還是重視人的價值,這二者的得與失,哪一個弊病多呢?”

  “這是老子向世人提出的尖銳問題,這也是每個人都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積斂的財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他希望人們,尤其是手中握有權柄之人,對財富的佔有慾要適可而止,要知足,纔可以做到“不辱”。”

  “而“多藏”,就是指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一個對物質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會採取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人甚至會以身試法。”

  “所以老子說“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說豐厚的貯藏必有嚴重的損失。”

  “這個損失並不僅僅指物質方面的損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質方面的損失。”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死於盛名之下,有多少人死在錢袋子裏。”

  “還是俗話說得好,名利是個無情物。有了名利,就會產生慾望。”

  “慾望膨脹,喪失理智,巧取豪奪的有之,殺人越貨的有之,父子失和的有之,兄弟相殘的有之,夫妻反目的有之,朋友絕交的有之……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不若一開始就無慾無求,沒有世俗的功名利祿之心,更不去追求,就沒有這麼多煩惱了。”

  聽到白衣這番言論,朱耷只是笑笑,不以爲然,開口道:“照貴君這樣子看來,如果“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也就無所謂名利,沒有了名利,大家也就不會產生慾望。”

  “不論功名富貴,即使自己的四肢軀體也是上天賜給的,不論父母兄弟,甚至連天地間萬物也和我同屬一體。”

  “所以,如果人對事物的變化要看得透徹,認得真切,那麼就可以擔負天下的重任,也可以擺脫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的束縛。”

  “一個人若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對世間紅塵就看得透徹,看得真切。只是,不追求名利,不等於不建功立業;”

  “看破紅塵,是爲了再入紅塵;”

  “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是爲了消除雜念,純潔內心以成就更大的事業。”

  “只有超然物外的人,纔可能對自己的事業以及社會奉獻出自己的真才實學,纔可能對他人奉獻出自己真誠的愛心。”

  “常言道:“心底無私天地寬”,一個擺脫了功名利祿束縛、無私心雜念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什麼不可解除的煩惱。”

  白衣還是不認同朱耷的想法,繼續辯駁道:“自誠先生曾著《菜根譚》,《菜根譚》曰:名爲招禍之本,利乃忘志之媒。雖然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已是人人皆知的名言,但千萬不要忘了,英雄豪傑同樣難過名利關這道坎兒。”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