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皇帝又賞了陳浪
他們看着這篇文章,夜不能寐。
事情來得太忽然,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隨着蕭鬱迴歸內閣,商黨被清掃一空,這天下官場似乎已經回到了士林黨的手中。
可這篇文章……卻被點成了院案首!
雖說只是地方歲試,影響彷彿沒有那麼大,但誰又能保證,這篇文章的背後,沒有點別的什麼東西?
如果真的有,那麼另一個問題,就擺在了這羣官員的面前。
這個問題,叫做站隊。
官場站隊,是一個大學問。
有不少官員,才學、手腕極其平庸,可靠着敏銳的官場洞察力,在每一次站隊的時候都選擇正確,最終一路平步青雲。
還又有很多官員,才華橫溢,一心爲民,就因爲站隊錯誤,大好年華就回家養老,一生都鬱郁不得志。
好在眼下的局勢,相比於幾年前要明朗許多,就算這篇文章的背後,是商黨的反撲,但內閣終究還是已經全歸士林黨了嘛。
所以大部分的官員在經過一夜的糾結後,都做出了自認爲正確的站隊決策。
到了第二天清晨,無數的奏章從各地的驛站出發,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向着京城涌去。
京師。
隨着陛下重新啓用蕭鬱,整個皇城煥發出了新一輪的勃勃生機,彷彿一切都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未來發展。
今日廷議,有大臣上奏,說巴蜀地區爆發蝗災,農民損失慘重。
陛下立刻頒佈詔令,從國庫抽調兩萬兩白銀用於救災,同時受災最嚴重的幾個州縣,免除一年的賦稅和徭役,讓老百姓可以毫無負擔的投入到耕種之中。
這樣的善政,從內閣由士林黨接管後,已經出現了不止一次,不止兩次……
京師內的讀書人得知消息後,都一個賽一個的振奮,他們在茶館、酒肆這些地方,毫無顧忌的談論着朝堂之事,覺得蕭鬱蕭學士的迴歸,不僅把國家拉回了正軌,還讓皇帝承認了錯誤,其功績能與上古聖賢相提並論了。
廷議結束後,天子回到養心殿靜養。
紗幔之後,這位剛過天命之年的帝皇,一改在廷議上的和氣,變得無比陰沉。
這份陰沉,也讓整個養心殿的氣氛,極其的肅殺。
殿內的隨侍太監,一個個低垂着腦袋,連呼吸都儘量放輕,生怕動作稍大,就惹來殺身之禍。
“陛下,秦州路通判崔巖崔大人,殿外求見。”
天子微微挑眉,淡然道:“宣。”
“宣,崔巖覲見!”
崔巖邁着小步快速走入殿內,抱拳躬身,深深一揖,道:“臣崔巖,參見陛下。”
大燕朝的規矩,官員私下面聖,不必下跪。
天子道:“賜座。”
太監搬來椅子,讓崔巖坐下說話。
天子悠悠說道:“君子取財,實爲強國。”
“朕看到這篇文章,就知道你大概是要回來的。”
皇帝能知道這篇文章,崔巖是半點不意外。
因爲全國各地,都有皇城司的人。
“陛下,這篇文章……”崔巖剛起了個頭,話就被天子打斷。
“你前腳剛走,秦州路察院,就有人彈劾常安民,說他拋棄髮妻,收受商賈賄賂。”
“今早廷議,內閣的幾位大臣都主張嚴查。”
崔巖怔了片刻,道:“陛下,拋棄髮妻這種事情,是常大人的家事,用這個理由來攻擊常大人,屬實有些不妥。”
“至於跟商賈勾結,就更是無稽之談,過去這些年,又有幾個地方官,沒有跟商賈有過往來呢……”
天子靠在龍椅上,左手緩緩的敲打着椅子的扶手,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崔巖站在原地,一動也不敢動。
“這些人吶,還不死心。”
“看似彈劾常安民,實則是在敲打朕啊。”
天子的聲音驟然嚴厲起來:“他們不會真的以爲,朕不敢把他們怎麼樣吧!”
崔巖咬了咬牙,道:“陛下,臣回去後,定會徹查此事,還常大人一個清白。”
天子又笑了,就是這個笑聲,聽着有些陰鷙。
整個養心殿,也因爲這個笑聲,變得無比的陰冷。
“不必,他們要常安民下臺,那就下臺好了。”
“傳朕旨意,常安民貪贓枉法,貶爲臨水縣令。”
崔岩心思急轉。
臨水,可是一個榷場啊。
榷場是幹什麼?
掙錢的地兒啊。
除此之外,臨水還是祝穗安祝郡公的地盤。
陛下看似是貶黜了常安民,其實是在變相保護他。
因爲除了皇帝,還沒有那個大臣,能把手伸到祝郡公的地盤裏。
就是不知道常安民,能不能察覺到陛下的這番苦心。
天子接着說道:“這個陳浪,很有意思。”
“取筆墨來。”
隨侍太監立刻拿來筆墨。
天子提筆,飛速的寫完一段話,然後讓太監把這幅字裝裱起來。
“前些日子,陳浪向朝廷貢獻了一件農具,工部的大臣們都說,這件農具是功在千秋的東西。”
“但內閣的大臣拿着祖宗之法,就給了陳浪五十兩的獎賞。”
“朕也只好隨他們的意。”
“但經過這些時日的思考,朕還是覺得應該重賞他,所以就寫一幅字給他吧。”
“崔巖,要辛苦你再趕秦州府去,把這幅字親手交給陳浪,順帶告訴耿忠,讓他把穎兒送回來。”
“她不想嫁人,朕明白。但這種事情,不能由着她的性子來。”
崔巖從太監的手裏拿過裝裱好的字幅,躬身一拜道:“臣領旨。”
就在崔巖轉身要走的時候,天子忽然說道:“等一下。”
崔巖道:“陛下還有什麼旨意?”
天子道:“你是出自趙學士門下吧?”
崔巖點頭:“是的,陛下。”
天子道:“趙學士身體抱恙,已經好幾日沒有上朝了。你替朕送些銀錢給他,告訴他,不用擔心沒錢,他的醫藥費,朕管。”
“同時傳朕的口諭給趙學士的長子,百善孝爲先,他得留在府中盡孝,手裏的公務,就全都先放下吧。”
崔巖有些無奈,這個旨意可不好傳啊。
但借崔巖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抗旨。
“臣明白了。”
“臣,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