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祺嬪的鬼畜幻想
說是訓話,其實就是兩人坐一起嘮嗑對情報什麼的。
祺嬪當初是被皇后弄進宮裏來的,爲的就是制衡烏雅琇琴和太后,如今,這兩人的處境已經如同烈火烹油,她自然是不用再在對方的身上花費心思。
然而祺嬪這個人,雖然暫時對她沒什麼用處了,可人家一不惹是生非,二來又對她言聽計從,還頗受皇帝的喜愛,皇后便也就放任對方自由發展。
“話說起來,臣妾近日四處走動,倒是聽聞恪嬪與夏答應走得極近呢。”
祺嬪說着這話,便見皇后的面上露出了一絲詫異的神色,隨後就聽她感興趣地說道:“哦?說來聽聽?”
祺嬪聞言,便立馬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了皇后。
她在訴說的時候眉飛色舞的,就差唾沫星子橫飛了,因爲這實在是太難得……
在自己穿越過來之後,皇后就偶爾會召見自己,然後和自己通一通情報,然而先前她每說一件事,就發現,對方几乎都已經從其他渠道知曉了,自己打探消息的速度對人家來說,那簡直就是2G對上5G——慢到了離譜。
就這樣,人家還肯聽自己說話,那簡直就像是在逗悶子一般。
不過這也難怪,皇后的人手遍佈整個後宮,打探消息(喫瓜)的速度自然不是自己可以比擬的。
要不是當初她遛彎的時候正好撞見,想來也不能在皇后之前知道這件事。
“那一天臣妾正好閒來無事,便帶着貼身宮女出門遊玩,卻正好在一處池邊聽見了夏答應與恪嬪談話的聲音……”
夏答應平時憤恨安陵容,更討厭上次與她發生矛盾的甄嬛,和恪嬪之間倒是有共同的語言。
“嬪妾聽到她們談論熹嬪的身孕,又互相小聲說了些什麼,隨後便分頭離去了,”祺嬪道,“不過臣妾直覺那定不是什麼好事……”
皇后聽到了祺嬪的話語,頓時譏諷地笑了一聲:“若是尋常的交談,又何必遮遮掩掩的小聲談論,何不去那人羣之中交流?如此這般,能有什麼好事?”
一旁的剪秋侍立在側,見祺嬪的茶盞空了,便將其帶去不遠處的茶爐邊又重新添了一盞。
“本宮倒是知道恪嬪不安分,卻未曾料到夏答應居然也是一個心大的。平日裏的小打小鬧也就算了,如今只怕是要給本宮一個大驚喜呀……”
皇后將自己杯中的茶飲一飲而盡,剪秋剛將祺嬪的呈上來,便又將她的撤了下去再添。
“皇后娘娘,您說……”祺嬪看着面前衣着華貴的女人,問道,“她們可是要對熹嬪腹中的孩子出手?”
對方聞言哼笑出聲,卻還是說道:“她們想要害熹嬪腹中的孩子那是肯定的,只不過一切都還需要本宮調查清楚後才能下定論,你一會兒回宮之後便去找了熹嬪,告訴她萬事務必小心。”
祺嬪看見這樣子的皇后,心中不知爲何居然是感到了些許的欣慰,也許是從前的墮了麼經理如今居然成了保胎大隊長,又或許是對她現在性格的改變而感到高興。
總之,相較於原劇中勾心鬥角的安祺拉小隊,如今她爲皇后辦起事來卻是心甘情願……
“嬪妾知道了。”
皇后點了點頭,她看着眼前這個美麗的嬪妃,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一時間便感嘆道。
“想當年你與她們二人一同進宮,如今除了夏氏,也都位列嬪位了。”
“祺嬪妹妹勿怪,當初選你進宮時,本宮打得算盤就是讓你來制衡烏雅氏的,結果沒想到沒過多久你的父親就那麼想不開,非要在皇帝的面前作死。”
祺嬪聽見對方這樣說,心想要真是那個原裝的皇帝,自己肯定會閉嘴不說話的,但是對方是自己的老鄉,那就沒關係了。
“妹妹大義,如今皇上也很欣賞你的品性,若這後宮之中都是如妹妹這樣的人,又何愁治理不好呢?”
祺嬪聽着皇后的話語,面上恭敬地點頭稱是,實際上心底裏卻是暗自吐槽道:如果這宮裏全是我這樣的,那簡直就是羣魔亂舞了。
如果這個世界是個小說的話,封面書名直接一換——第四天災:集體穿越甄嬛傳!
到時候開局選秀,皇帝問起哪個“嬛”的時候,甄嬛說的就不是“嬛嬛一嫋楚宮腰”,而是……
“左邊是一個女字,就是爲了纏住右邊四郎的四,下面是哀家的哀掉了一個腦袋。”
一想到那樣的場面,祺嬪頓時便打了一個哆嗦:如果她是皇帝,又或者是太后的話,肯定要賜對方白綾!
皇后見祺嬪似乎是冷顫了一下,於是便有些關心地問道:“妹妹這是怎麼了?”
祺嬪聽見了對方的呼喚,於是這纔將滿腦子的鬼畜全都壓了下去,裝作沒事人一樣道:“嬪妾多謝皇后娘娘關懷,許是最近貪涼有些着了風寒,不礙事的……”
皇后聽她這麼說,於是這才放下了心來,隨即便看着她繼續說道:“當初那夏氏也是隨你一起進來的,只是實在是不中用!”
“當初她得以進宮,就是爲了制衡恪嬪,如今居然是與她攪合在了一起!”
想起剛纔祺嬪說的話,皇后心中也是隱隱有着氣惱。
雖說自己對夏答應不是很重視,但是卻也一直有在關照於她,即便當時與甄嬛發生了矛盾,可是卻也是她有錯在先。
現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即便對方的矛頭並沒有指向自己,可是皇后卻依舊有種被人揹叛了的感覺。
這並不是像小女孩之間的那種,你和我玩了之後就不能和別人玩的幼稚糾紛,而是立場的問題。
祺嬪聽見皇后這樣說,倒是沒有什麼大的反應。
因爲她覺得以夏冬春的腦子,可能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這一舉動,有可能會得罪皇后。
喜歡穿越成爲大胖橘:看我和諧後宮請大家收藏:穿越成爲大胖橘:看我和諧後宮20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