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159 章
額,對哦,竇知縣看了看桌上的沙漏,已是酉時,再過個把時辰就要黑天了,自己得快些張羅好周大人的住處纔行。
想到這裏,竇知縣就沒再耽擱,領着周青林去了院子,安排起居住的屋舍來。
“這幾間屋子早在半個多月前,下官就着人收拾出來了,放心,保證不會漏雨。”
竇知縣帶着周青林一間房一間房的看過去。
呂志義和應進慶見狀,忙跑去了縣衙門口,和牛三他們安排起搬運行李的事宜來。
幾個車伕也幫着把大件的行李往後院裏擡,他們也是才知道,僱自家車馬的居然是南川縣新上任的知縣老爺,可真是沒想到啊。
常年在外趕車馬,官老爺他們自是見了不少,可像這種低調不擺排場的還真是頭一回碰到。
想不到,這麼好的官老爺居然到這溫飽不濟的窮鄉僻壤來當官了。
實在是可惜啊!
縣衙後院雖然破舊,可現有的住房卻是不少的。
也是,再怎麼樣,人家也是一縣之衙呢,該有的規格排場都還在的。
除去幾間實在住不了人的,周青林挑了七間屋子,而後一人一間分配了下去。
牛三、喜子還有李安三人住到了西廂,那裏有三間房,給他們住正正好。呂志義和應進慶住進了東廂,多出來的一間正好給兩人當書房用。
三丫和彩蝶暫時住到了正屋西邊的耳房裏,而周青林則住到了東面的另一間耳房。
雖有些小,可也只是臨時的,等竇知縣回鄉後,他就可以搬到正屋去住了。
等全部安頓好後,周青林便拿了銀錢給牛三和喜子,讓他倆快去食肆買了飯菜回來,奔波了這麼多天,想必大家早已累得不行,早些吃了晚飯,衆人也好早點歇息。
雖換了地方,可並不影響周青林的睡眠,自己早起的生物鐘也是一點沒變,這不,天剛矇矇亮,周青林就起牀了。
和往日不同的事,今早的他並沒有早鍛鍊,而是繞到後花園查看了起來。
這幾日他都記掛着這件事呢,本來昨晚周青林就想過來這邊轉轉了,可是冬日天黑的快,晚飯過後,外頭就黑漆漆的看不清路了。
連着縣衙內院的後花園足有兩畝地大,周青林看了看園裏種着的樹,可有不少,大部分是銀杏、梧桐,還有楊柳。
花園中間有個不大的水塘,這應該是個荷花池吧。看到塘邊整片的枯荷,可以想象,到了夏日,這邊該是怎樣一副出水芙蓉的美景了。
不過眼下週青林關心的並不是這些,此時的他,正繞着花園找尋着可以種紅薯的地呢。
是的,周青林準備就在縣衙花園裏育紅薯苗。
自己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也只有把它們種在自己身邊才能放心。
話說這可是關係到南川百姓喫飽肚子的大事,可不能出了紕漏。
周青林準備在紅薯量產前,他誰都不告訴這是做什麼用的。
至於玉米該怎麼種,周青林則另有打算。
眼下最緊要的,還是要把紅薯先安排明白了,因爲再過兩個多月就到穀雨節氣了,那個時候正是種紅薯的最佳時節,所以自己得在這兩個月時間裏,把紅薯秧苗給育出來纔行。
是以,現在最關鍵的是找種紅薯的地,可是周青林發現花園裏除了假山就是亭子,好像並沒有空餘的地方來種下自己那幾十個紅薯啊。
轉過太湖石,周青林往花園西面找了過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快到西北角的位置,周青林看到一塊種着繡球花的地方,那塊地四四方方的,周青林用腳量了量,大概有一分地,用來育紅薯苗足夠了。
家裏有小孩的人家一般都不喜歡繡球花,周青林也一樣,這不,京城宅子裏的繡球花就被他給挖掉了。
因爲這花雖看着好看,卻是全身都帶毒的,先不說花瓣喫到肚子裏會造成腹痛嘔吐,就是那莖葉折斷後流出來的汁液,要是不小心弄到皮膚上的話,皮膚馬上就會紅腫起來。
還有繡球花的花香,聞久了也會讓人不舒服,所以周青林決定,等竇知縣走後,自己就讓人把這些花統統挖了,好空出地來種紅薯。
今天竇知縣的心情實在是美,想到明日自己就可以回鄉了,那高興勁更是甭提了。
這不,剛喫過早飯,竇知縣就過來邀周青林一起去前頭縣衙了,按照流程今日他們倆得辦理交接手續。
此時,竇知縣正拎着包袱腳步輕快地往前走着,一副迫不及待完成交接,好快快回家的急切模樣。
再看他提着的包袱四四方方的,周青林可以肯定這裏頭定是官印無疑了。
周青林心想,要是自己現在突然說不交接了,也不知道竇知縣會是什麼表情,不過雖心裏這樣想,但這樣的玩笑他可不敢開,不然把老頭嚇成傻子,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拎着官印的竇知縣,並不知道剛剛自己差點往變成傻子的路上而去,此時的他還時不時轉過身來和周青林說着笑呢,所說的內容,無非是前幾年他盼着那些赴任官員,能按時過來任職時所發生的糗事。
兩人就這樣有說有笑的到了衙門。
大堂裏,楊縣丞和黃主簿,還有幾個書吏都已在等着了,昨日的那些衙役也都規規矩矩地排在兩旁。
周青林點了點人數,算上自己,一共有十六人。
按理來說,一個縣衙的人員配置最起碼在一百人左右,有些大縣甚至有兩百之多。
沒想到南川縣的人手配置居然不到其他縣的兩成,真是不可思議。可一想到南川縣的現實情況,周青林也就不糾結了。
昨晚竇知縣還跟他說了拖延薪俸的事呢。
想必正因爲這樣,所以該減少的人員都被減少了。
也是,這樣入不敷出,讓朝廷都頭痛的貧困縣,還想着和人家一樣的待遇,怎麼可能呢。
竇知縣從包袱裏把裝着官印的盒子拿了出來,遞給周青林,道:“大人,這是南川縣知縣的官印,請您接收!”
周青林雙手接過木盒,打開,而後拿出官印仔細看了起來,等查看無誤後,便把盒子交由身邊的李安捧着了。
交接好官印,接下來就是查看庫銀賬目了,周青林把這事交給了呂、應二人,他自己則和竇知縣去了陳放公文的案文閣。
裏面有些公文是需要當面說明和交接的。
本以爲就是一些稅賦和文教之類的公文,可等周青林看到一大疊由朝廷戶部直接頒發的公文時,他簡直驚呆了,再細看這些公文,全都是關於收繳稅賦和救濟糧發放的。
看到周青林一副喫驚不小的模樣,竇知縣摸着花白的山羊鬍有些洋洋得意起來,“沒想到吧,咱們縣每年的救濟糧可都是由朝廷戶部直接撥到咱們縣衙的。還有每年的稅賦,也都是直接轉算成銀兩上交給國庫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周青林還是想不明白,按理來說,南川縣歸晏州府管轄,這些稅賦事宜都該先通過晏州府衙才正常啊。
見周大人還是迷惑不解的樣子,竇知縣也沒有賣關子,拉周青林坐下後,便細細爲他解答起疑惑來。
從竇知縣中氣十足的說話聲中,周青林終於知道了緣由。
原來在竇知縣赴任南川知縣前和赴任後的前幾年裏,朝廷撥給南川縣的救濟糧都是由晏州府衙轉發的,縣衙歸府衙管轄,這樣的操作都是正常程序,所以也沒什麼可指摘的。
可事情偏偏有這麼湊巧,那一年竇知縣的同窗調到了戶部,給南川縣撥放救濟糧的事正好經了他的手,於是同窗之間信件往來時,那同窗就順嘴提了提這件事。
誰知說者無心,聽者卻是喫驚不小,因爲同窗信上所寫的救濟糧數額和南川縣衙實際收到的糧食斤兩足足相差了一半,很明顯這是上級部門扣走了他們南川縣的救命糧。
想到因常年喫不飽飯而面黃肌瘦的百姓們,再想想那些擔心孩子餓死,只能賣兒賣女的父母們,竇知縣連着好幾夜都沒睡好覺。
他沒想到這世上還有這樣不恥的人,這樣的救命糧都敢貪,難道就不怕天打雷劈嗎。
今日自己就是拼着烏紗帽不要,也得給全南川縣的百姓們要個說法,於是竇知縣就直接把這事寫信告知了同窗,和書信一起寄過去的還有上告晏州知府剋扣南川百姓救命糧的摺子。
可想而知,景康帝收到這樣的摺子後有多氣憤,本來他就頭痛南川縣年年需要撥糧的事,沒想到居然還有人從中撈上一把。
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景康帝直接下令徹查此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麼多年的救濟糧發放下來,南川縣收到的糧食數額永遠都是被剋扣過的,且剋扣數量都在逐年遞增,可見對方的膽子是越來越大了。
證據確鑿,景康帝狠狠發落了時令晏州知府和其他一起同流合污的官員後,考慮再三,當下就下了公文,那就是,以後南川縣的所有救濟糧都由朝廷直接發放到南川縣,不再通過任何部門轉交了,而南川縣每年的賦稅也直接上交給戶部。
有了這樣的規定,至此之後,南川縣收到的救濟糧都是足額不缺少斤兩的。
這樣的消息對周青林來說簡直是喜從天降,他心裏突然有了南川縣就和前世的直轄市差不多的概念。
且這樣不是表明,自己往後要是在糧食增產上有什麼建樹的話,就不怕會被旁人分了羹,也不會被人搶了功勞了。
這實在是太好了。
想到這裏,周青林忙起身和竇知縣道謝,有了這樣的規定,往後做起事來,他就能順當不少。
“你可不要高興太早了,”竇知縣面色不虞道:“許是因爲咱們縣上交的稅銀都不經過府衙的緣故,現下除了縣衙人員的薪俸,其他像朝廷下發的修繕撥款和文教撥款都沒有咱們南川縣的份,如今南川縣和晏州府只在文教和刑事上還有公務往來,其他已無來往了。”
這是被晏州知府給孤立的意思了。
周青林朝竇知縣搖頭道:“無礙,不瞞竇大人,本官倒是覺的無來往甚好,省的做起事來束手束腳的,難展抱負。”
竇知縣知道這是周青林的心裏話,仔細琢磨過後覺得挺有道理的,可是轉念一想,不束手束腳固然是好,可前提是南川縣得有自己的經濟纔行,沒有銀子怎麼談抱負,就像縣衙後院的那些屋宅,沒了修繕銀兩,就連僱個泥瓦匠的銀子都開銷不出啊。
就像自己,曾經也是理想遠大,想着日後定會有番作爲,可現實呢,不過是心中執念罷了。
現下想來,自己也算一事無成了,不僅愧對南川百姓,也愧對家中妻兒。
說起來也是可笑,爲官二十載,家裏人從未得到過自己薪俸上的福利不說,且那些俸祿基本都被他給貼補出去了,如今自己口袋裏剩下的銀錢怕也只夠回去的車資了。
真可謂兩袖清風回家中啊。
雖是這樣,可竇知縣並不後悔,想起昨晚周青林問他的話,他開口說道:“周大人昨日問下官爲何南川縣的治安這麼好,當時下官並未想到其中緣由,現在想來,應該是正己的緣故吧!”
正人先正己,凡事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能感化他人。
許是心裏依舊擔心致仕的事會出變故,在賬冊覈查無誤的第二天,竇知縣就和福伯乘着一輛馬車回鄉去了,離開的那天,和廣街站滿了來送行的百姓。
當一把書寫了衆人姓名的萬民傘被恭敬的遞到竇知縣手裏時,對方已是老淚縱橫了。
周青林看到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期望不久的將來自己也能有這麼一天。
出了縣城,青布油車奔跑在官道上,馬車裏,福伯從布包裏拿出一個紅封來,“老爺,這是方纔周知縣送來的程儀。”
程儀?
竇知縣伸手接過,拆開,見裏面是一張疊的整整齊齊的銀票。
他再把銀票小心打開,等看清上頭的數額時,竇知縣頓時呆愣在場。
福伯納悶,便探頭看了過來。
五五五百兩!!!
“老爺,咱們終於不用發愁日後的生計了!”
隨後車廂裏傳出了福伯的嗚咽聲
作者有話說
哈哈,終於把先前欠的那章給補出來了,這下心裏安心了許多,話說,人真不能欠債啊,不然各種不好意思。
感謝在2022-04-2418:33:25~2022-04-2422:24:53期間爲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大胖月69瓶;蔥蔥5瓶;風鈴草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