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第182 章
這幾日,好多人家都是一把米半鍋水,等熬出薄薄的米湯後,然後把摘來的野菜加進去,最後再放些鹽巴。
這樣的野菜粥,就是全家人一天的口糧。
按理來說,過着飢不裹腹的日子,村民們定該日日怨聲載道纔是。
可讓人意外的事,南川縣的農人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都沒見有半分的抱怨,反而個個眼裏都閃耀着希望的光芒。
對,就是希望!
看到玉米棒子幾乎一天一個樣,每一個都鼓鼓囊囊的,所以就算每日只能喫到四分飽的肚子,也不影響村民們臉上越來越燦爛的笑容。
這是即將收穫的喜悅,是對未來好日子即將來臨的歡樂。
等聽到常來村子裏的牛三告訴他們,至多十天,玉米就可以成熟採摘後,村民們的興奮之情更是難以言表。
有幾個村民一聽這話,實在沒忍住,立馬就跑到地裏掰了幾個玉米棒子下來,他們想拿回家試着喫喫看,既然馬上就能成熟,想必現下也是可以吃了的。
家裏的糧食已經撐不了幾天了,要是玉米正好能接上趟,那麼他們就不用再擔心會餓肚子的事了。
其他村民見了,忙跟了上去,大家都想一瞧究竟。
其實衆人都抱有相同的想法,要是地裏玉米已經成熟了的話,那麼接下來他們就不用再發愁糧食的事了。
還有,對於玉米的喫法,村民們早已熟記在心,這是領糧種時,知縣大人告訴他們的,當時教了好多種,不過最直接的那就是用水煮或者隔水蒸了。
知縣大人還告訴他們,蒸煮玉米時,外頭的苞殼不必去掉,等喫的時候再剝去也不遲,還有這些苞殼可以用來喂牛,另外那玉米杆子也是可以喫的,說是和甘蔗一樣的喫法。
這不,那幾人掰了玉米後,順手把剩下的幾根玉米稈也帶回家了,準備給家裏的幾個孩子當零嘴喫。
回到家後,幾人往鍋裏舀入水,接着再架上竹屜子,再把玉米棒子放了進去,然後開始點火燒竈。
很快鍋裏的水就燒開了,再過了一刻多鐘,便有一股誘人的香氣隨着鍋裏升騰的熱氣撲鼻而來。
哎呦,可真好聞啊,衆人心道,這是已經煮熟了吧?
這家人也沒墨跡,三兩下從鍋裏拿出煮熟的玉米棒子,也不顧燙不燙手,幾下就剝開了外頭裹着的苞衣殼,頓時黃燦燦的玉米果肉就露了出來。
這下香甜味似乎更濃郁了起來,一陣陣的直往鼻孔裏鑽。
看到大家都是一副忍不住的饞嘴模樣,玉米的主人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也沒小氣,拿出菜刀把手中的玉米棒子切成了好幾段,而後給每人分了分,讓大家都嘗一嘗滋味。
拿起燙手的玉米,衆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嚼了嚼,糯糯的,甜甜的。
嗯,還有香香的,這這這也太好吃了吧。
衆人興奮極了,忙嚼吧嚼吧把剩下的幾口玉米喫完,而後都興沖沖地往地裏趕,他們也準備掰一些回家煮着喫。
有幾個年紀大一些的村民邊跑邊抹着眼角的淚,心裏明白,從今往後,他們以及接下去的子子孫孫,終於都不用再餓肚子了。
地裏玉米已經可以喫的事,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就在每個村子裏相傳了開來。
村民們喜笑顏開,心裏是前所未有的暢快,小娃兒們更是滿臉是笑,竹馬一騎就和小夥伴們繞着玉米地跑圈。
美其名曰:當巡邏兵,保護家中糧食。
再過了兩日,便有機靈一些的村民每天掰了玉米棒子挑到鎮上來賣,賣得銀錢後,再添置一些家中用品,或者買米買面。
如此一來,日子倒不似先前那般過得緊巴巴的了。
到了全面收玉米的那幾日,縣衙裏的衆人,除了楊縣丞和黃主簿依舊留守在玩具作坊與人談生意收銀錢外,其他衆人,包括周青林和牛三幾人在內,還有呂志義和應進慶,都行動了起來。
二十多人分成七支小隊,分別前往各個村子查看這一季玉米的畝產收成。
經過幾日的奔波,他們共收集了一百多畝地的玉米產量。這其中,最高的一畝爲一千九百多斤,最少的則是一千七百多斤,依照這些數據,最後算出玉米的平均產量在一千八百斤左右。
這一數據和先前周青林在新露灣村種植的畝產量差不多,不過這都是帶棒的溼玉米重量,等曬乾水分,再除去玉米棒的重量,一千斤的畝產量肯定是有的。
這讓周青林提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因爲早在半個月前,他就在寄家書的時候,把南川縣種植出高產糧食的大喜事寫信給了老定國公。
同時附上的還有自己呈報給聖上的具體畝產量,並拜託老國公幫着轉交給皇帝來着。
本來高產糧食的事,周青林是準備徐徐圖之的,畢竟確切的產量還都沒出來呢,這樣做着實有些冒險。
可自從得知二閨女被賜婚的事後,周青林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反正這樣的畝產量都是自己親自實踐得出來的,與今年的肯定相差不到哪裏去。
再則,爲了保險起見,原本四千多斤的紅薯畝產量,周青林只報了三千五百斤。
周青林知道,就是這樣的數量,報上去後就能驚掉一衆人的下巴了,所以他沒必要把實際數量全報上去,就當給自己留一手好了。
至於爲何自己給皇上的奏章要定國公幫着轉交,實在是因爲他們南川縣除了文教和刑事,其他事項早已脫離了晏州知府這個上級部門,他的奏章根本不知往哪兒送啊。
再則,周青林也不放心讓這樣的奏章,經過旁人的手一輪一輪送到金鑾殿去。
誰知道這途中會不會碰到紅眼病,亦或者那種坐享其成來摘桃子的人。
所以,爲了謹慎起見,自己還是託老定國公幫忙轉呈吧,這樣速度又快,也讓人安心。
周青林算了算時間,心道,不出意外的話,自己寄出去的書信家裏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京城周府。
正如周青林預料的那樣,府裏已經收到了他的來信。
這不,等大丫看到爹爹寄來的家書中還夾着一封“定國公親啓”的書信後,立即就讓李金前往侍衛司傳話去了。
大丫直覺爹爹這封信上肯定寫着重要的事,她不放心讓旁人經手送信的事,就想着讓未婚夫來一趟。
才半個時辰不到,江灝就急匆匆地過來了。
等看到自己心愛小媳婦的臉上並無異色後,江灝終於鬆了一口氣。
天知道,方纔李金去找他時,只說了大小姐讓他下值後過府一趟,其他的一問三不知,嚇得江灝以爲府裏出了什麼事,這下哪裏還能等啊,這不,還未到下值時間呢,他就騎着馬兒火急火燎地趕過來了。
見對方額頭上滿是汗,大丫有些不好意思,“剛剛讓李金傳話時並未考慮太多,倒讓灝哥哥擔心了。”
想到以前自己可從來沒有讓人給他傳過話,如今突然來上這麼一下,也難怪對方會擔心了。
江灝連連搖頭,“不怪你不怪你,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一旁的觀硯忍不住在心裏翻着白眼,心說,自家公子平時挺深城穩重的一個人,怎麼在準少夫人面前就像不會說話的傻子了呢。
到底心裏還掛心著書信的事,親手給未婚夫倒了涼茶後,大丫也沒耽擱,便把信拿了出來,“灝哥哥,這是爹爹寄過來的。”
信?江灝伸手接過。
等他看到信封上頭寫着的“定國公親啓”幾個字時,江灝有些納悶,好好的,岳父給祖父寫信幹嘛。
不過,這會兒江灝和大丫的想法一樣,也覺得這信裏肯定有不同尋常的事,於是沒再停留,拿着信快速回國公府去了。
第二日一早,滿朝文武都齊聚在勤政殿的時候,就發現久未上朝的定國公也在。
此時對方站在隊伍的最前頭,正微眯着雙眼作養神狀。
見定國公老神在在的樣子,衆人不免在心裏嘀咕,這老頭今日倒是難得,也不知過來所謂何事。
沒等大家分心多久,景康帝便過來了,在羣臣的行禮和三呼萬歲中升了座。
邱公公上前一步,尖細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有本啓奏,無本退朝!”
話剛落音,就有官員出列上報了南方洪災之事,五、六月份正是江南雨水最多的季節,洋州已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泡在了水裏,時間一久,肯定就顆粒無收了。
唉,衆人嘆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啥辦法,看來今年的糧食收成又得減產好多。還有那救濟糧,怕也是十個湯瓶八個蓋,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了。
聽到南方洪澇災害的事,景康帝心裏煩了不少,可這是天災,他也沒有辦法啊。
唉,今年糧食又難豐收了。這樣想着,景康帝不免有些慶幸這兩年邊關安穩,並無戰事發生,否則,光在糧草供給上,就能把人給急死。
想到這裏,景康帝心裏就有些煩悶,見衆人圍繞糧食緊缺的事討論個不停,聽着一點實際的解決方法都沒有,便一揮手,準備下朝來着。
這時候,站在殿中沒吭聲的定國公從隊伍中站了出來。
“啓稟皇上,南川知縣周青林周大人有奏章拜託老臣轉呈給聖上。”
衆人一聽,一時竟沒想起周青林是誰來着,等反應過來,那周大人就是定國公府的親家,且還是六元及第的狀元郎後,不免都好奇起奏章上的內容來。
話說南川縣距離京城千里迢迢的,也不知對方送奏章過來是爲了什麼事。
邱公公上前從定國公那裏接過奏章,接着轉遞到了聖上手裏。
等景康帝漫不經心地打開奏章,然後看清上頭所奏之事時,竟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2021:46:23~2022-05-2122:42:59期間爲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追文好辛苦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采薇15瓶;浮雲樂呵呵、lisa10瓶;一小書蟲3瓶;古它、魚找水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