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省親的旨意
“劉大人,這是何必呢!”顧行晉無奈的
劉泉今日壓在心中的悶氣,總算出了不少。暢快的笑道:
“顧大人,讀書人心中有一腔正氣。在下當年考取科舉,夙願就是想讓大周的百姓,能夠衣食無憂。可你看在下,如今……,實在是有愧啊!枉費讀了那麼多年的聖賢書……”
顧行晉大受震撼,沒想到真的有人當官的願望,是這麼的……樸素。
不是爲了當官發財,也不是爲了光宗耀祖,更不是爲了揚名立萬。
只是想着,能夠爲天下百姓能夠衣食無憂。
“劉大人,你……”
李貴錚和江子蚞兩人,也大受震撼!
他們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想讓家人在家鄉成爲上流,全家甚至家族過上好日子。
更希望能成爲一代名臣,君臣和睦,留下名傳千古的佳話。
劉泉略微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讓諸位大人見笑了,寒門出來的,內心總有這種想法。不過,卻沒有顧大人的能力,不提也罷!”
顧行晉認真的問道:“劉大人,你在翰林院待多久了?”
“宣德二十六年進的翰林院,如今已經九年過去了了!”劉泉眼神帶出幾分追憶。
他只是二甲進士名次還靠後,考中庶吉士,也不過是爲了離陛下近點,能夠爲百姓說一點話。
讓陛下知道百姓的生活,能夠減免一點稅收。可他連面聖的機會都少的可憐,這麼多年他也只見過一次。
反倒是,他在翰林院,蹉跎了九年……
“劉大人,你可有想過離開翰林院,外放牧治一方?”顧行晉繼續問道。
“有的,但是我行嗎?”劉泉不自信的道。
“肯定行!劉大人,你一心爲民,肯定能成爲一名好官的!”李貴錚立刻出聲道。
江子蚞也點頭道:“劉大人,爲百姓謀福,這樣的官是百姓們期盼的。”
顧行晉倒是內心有點擔憂,劉泉考中進士後,至今待在翰林院,這種清貴的部門裏。
如果真的成爲地方主官,怕是見到了金錢,會被誘惑的墮落。不是他把人想得太壞了,而且,人很難擋得住誘惑。
當年的屠龍的少年,經受不住金錢的奢靡,美色的誘惑,終將會成爲惡龍。
他不知道,劉編撰能不能經受的了各種誘惑!
“劉大人,比如你成了縣令,那一整個縣都在你的治下,只要您在百姓肯定能過上好日子的。”李貴錚眼神裏帶着幾分崇拜。
江子蚞也點頭道,“劉大人,你想爲百姓做實事的話,最適合的就是治理一方。”
“劉大人,兩位編修說的不錯!”顧行晉不想多想了。
至於未來會如何,他也不知道。讓大周的百姓,能過上喫飽穿暖的日子,只要能按照他的計劃實施下去,想來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至於劉編撰,朝廷需要這些有理想,有夢想的進士去實踐治理國家。
“你們說的對,我應該離開翰林院了!”劉泉仔細思考贊同他們的想法。
他在翰林院,既然達不到目的,那不如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百姓。
心中有了決定後,劉泉也輕鬆了不少。整個人看着,與之前的暮氣沉沉不同,更多了幾分銳氣。
……
就在朝廷爲了開放通商口岸忙碌的時候,顧行晉則安安穩穩的,在翰林院舒坦的過了兩個月。
時間一晃而過,一下子就到了十月。
宣德帝看着差不多了,一改往日的吝嗇,嬪妃們的分位直接大放送。將之前後宮妃嬪低分位的,只要家庭背景不錯,全部都提升爲妃位。
隨後就在前朝下旨,以示恩寵允許妃嬪出宮省親,這些妃嬪的孃家,建造行宮接待娘娘元宵節後一天省親,以全骨肉親情。
至於國庫的銀子,那些人是別想再借了!
早在三個月前,宣德帝直接下旨了,除了家境實在困難的新科進士,才能借一千兩銀子,並要求三年後歸還。
其他官員無權再從國庫借銀,讓本來不少打國庫銀子主意的,他們的想法全都落空了!
京城不少官員有些銀子不湊手的,有些猶豫到底要不要建行宮,看到別家有娘娘的都在建造行宮。
甚至皇后娘娘的孃家,承恩侯府都在建行宮。而他們家的娘娘,也可以省親,卻沒建行宮,讓他們的顏面何存。
這個行宮,他們必須建!娘娘的身份地位不低,他們孃家也不差,不能讓娘娘沒臉!
成年的皇子們和謀士一起商量着,陛下爲何這麼做,卻沒有頭緒。
“胡師,你說父皇爲何突然冊封妃嬪,又下旨讓諸位娘娘出宮省親?”魏王不相信,父皇這麼做沒有深意。
被魏王稱爲胡師的人,名叫胡良,此人是宣德十一年的一省解元,卻因爲得罪權貴,害得家破人亡。
被魏王所救後,又因魏王替他報仇雪恨,心甘情願成了魏王的謀士。
胡良仔細思考後,“殿下,這其中的深意,老夫一時也沒想透,不過這裏頭肯定是有什麼祕密。”
魏王就將此事押後,眼前還有一件事。
“朕的養母,文妃娘娘的孃家派人尋到孤面前,說要借的二十萬兩銀子,胡師,孤不想借這筆銀子。”
胡良眼裏閃過一抹精光,“殿下,您作爲養子,支持一筆銀子,修建行宮也算是敬孝了。不如大大方方的給曾家,送個幾萬兩銀子,也算是您敬一份孝心了。”
魏王許久才道,“胡師,孤不甘心!”
胡良自然懂得魏王的不甘,“殿下,成大事者,需忍常人所不能忍。”
“那明日,派人送五萬兩銀子去曾家。另外也給承恩侯府,也送五萬兩銀子,算是孤給皇后娘娘的孝心了。”
“殿下英明!”
第二日
六個成年的皇子,紛紛給各自母家送了一筆銀子。
沒想到老三魏王,竟然狡猾的承恩侯送了五萬兩。五位皇子,也只能是肉疼的送去五萬兩銀子,內心卻都在痛罵魏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