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亞倫、克羅夫和克萊恩三人,應該快要到了吧?
這是國防部部長卡特萊,在國防部內部會議上的講話,發言可以說是振聾發聵。
未憂勝,先慮敗。
不論任何情況下。
都要考慮到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哪怕這些事情只有1%,甚至1‰的概率。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
國防部大樓被建在了市中心,佔地面積近100萬㎡。
周圍三公里內。
有且僅有國防部大樓這一棟大型建築。
高20米,共有5層,總建築面積30.3萬㎡,預計可供1.2萬名工作人員在此辦公。
直到目前,仍有60%的區域還在修建中。
……
國防部部長辦公室。
桑卡拉站在窗前,清澈的眼睛裏,是整座城市的倒影,國防部大樓就坐落在城市的正中間。
桑卡拉嘴角輕輕上揚,開口道:
“等這批前往蘇聯留學歸來的軍校生進入軍隊,我們布吉尼亞人民武裝部隊,就算是徹底走上正規化、制度化、現代化的道路了,戰鬥力也將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卡特萊站在桑卡拉的身後。
聽到桑卡拉的話,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眼睛很是明亮,顯然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卡特萊接着說道:
“作爲世界僅有的三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軍隊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們更多靠的還是強大的工業能力,特別是在他們取消掉政委這個職位後。
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能夠派一些軍校生到東方去留學,他們對於軍隊的建設,是全方位領先於世界的,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軍。”
……
東方爲什麼能捏着世界各國的鼻子,讓世界各國認可他們戰勝國的身份?
難道真的只是因爲他們與蘇聯一起幫助同盟國陣營反攻法西斯德國嗎?
不!
本質上還是因爲東方的軍隊太強了。
美國本以爲武裝到牙齒的明軍就已經很難打了。
結果朱家王朝被推翻後。
曾經的明軍在紅色主義的武裝下,完成了進一步的蛻變,在美國西海岸打得美軍那是哭爹喊娘。
如果不是東方國內反戰思潮嚴重,再加上內戰導致東方國內一片焦土,整個國家處在剛剛成立,卻又即將分崩離析的邊緣。
迫使東方政府必須儘快結束戰爭。
否則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還要再多持續五六年,到時候美國還存不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因此,當東方問——
“我們東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你們誰贊成?誰反對?”
德國:“我反對!”
下一秒。
東方與蘇聯簽訂協議,兩國組成的聯軍狂暴轟入柏林,把紅旗插在了德國的國會大廈上。
德國卒。
“就他媽你反對我是吧?”
然後,就再沒有一個國家敢站出來反對。
……
桑卡拉開口回道:
“放心,我已經跟東方初步談妥了,只要後續不出意外,從明年6月份開始,我們每年都可以自費派遣100名軍校生前往東方留學,學期是三年。”
“談妥了?”
卡萊特有些驚訝。
他很是不解地問道:
“前段時間不還說談判陷入了僵局,東方說什麼都不願意讓我們派遣軍校生到他們國家留學嗎?
這纔過去幾天,就已經談妥了?即便是六月的天,也不會變得這麼快吧?總統您是怎麼辦到的?”
由於某些歷史遺留問題,東方很排斥其他國家的學生大規模到他們國家去留學,就更別說軍校生了。
“哈哈哈……”
桑卡拉笑了笑。
隨後,
桑卡拉開口回道:
“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談不攏的事情,只有談不攏的價碼,只要利益足夠,資本家甚至都能自己吊死自己。”
至於具體開出了什麼價碼,才讓東方同意布吉尼亞派遣軍校生到他們國家留學,桑卡拉沒有說。
不過絕對不是什麼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
卡特萊也沒有刨根問底的興趣。
他作爲國防部部長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
“蘇聯有蘇聯的好,東方有東方的好,如今我們布吉尼亞有機會能夠同時向他們兩個學習,這是許多國家求都求不來的。
只要我們能夠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消化和吸收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那麼我們布吉尼亞的軍隊,也將能成爲世界上有數的強軍。”
當布吉尼亞的軍隊能夠同時擁有蘇聯和東方的優點以後。
只要布吉尼亞的工業能夠跟上,爲布吉尼亞軍隊提供數量足夠且先進的武器裝備。
那麼就算是美國帶着整個西方世界下場,他們也不敢說自己穩贏布吉尼亞。
桑卡拉沒有接卡特萊的話。
他低頭看了眼手錶,開口道:
“算算時間,亞倫、克羅夫和克萊恩三人,應該快要到了吧?”
……
國防部大樓外的停車場。
“這是國防部大樓!?”
剛剛下車的亞倫,擡頭看着眼前規模龐大的建築,眼神中充滿了震驚。
克萊恩也忍不住開口道:
“這修的……你跟我說這是永固要塞我都信,卡特萊部長這是準備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嗎?怎麼會把國防部修成這樣!”
“有沒有可能就是考慮到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克羅夫開了一個玩笑,他大概明白爲什麼會將國防部大樓修建成這樣。
“啊!?”
亞倫和克萊恩被克羅夫的這個玩笑給嚇到了。
這個玩笑可一點也不好笑!
少校軍官來到亞倫三人面前。
他開口說道:
“克羅夫中將,克萊恩准將,亞倫上校,請跟我來,桑卡拉總統已經等候你們多時了。”
說完,少校軍官走在最前面,給初來乍到的三人帶路。
“好的,少校同志。”
克羅夫點了點頭,跟了上去。
亞倫和克萊恩兩人也回過神來,三步並作兩步,跟在了克羅夫的後面。
他們在少校軍官的帶領下,向着國防部大樓走去。
。